愛伊米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進一……”

這應該是我們父輩曾經非常熟悉的珠算口訣。如今,這首口訣與它的載體——算盤一起,在計算機普及使用的今天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在人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近日,我市收藏界人士李學平收藏了我國清末民初時期的兩把名貴算盤。據瞭解,李學平在收藏這個算盤時,是被這個算盤的特點所吸引。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他表示,他們那代人當時就學到分,但是民國以前就有十幾位數,有分釐毫絲忽微總共25位數,是他們那代人沒學過的,更別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全部都沒有聽說過,所以看到就很喜歡,就收藏下來了。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這把算盤叫子玉算盤,紅木質地,通體黝黑,呈現溫潤的光澤,而且木質堅硬沉手。算盤背面鐫刻幾行字,介紹了這把算盤的來龍去脈,最上面刻著“子孟玉算盤周懋琦(清)制”的字樣。算盤雖小,在算盤正面卻有25級計數單位,甚為罕見。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此外,還有一把很是精緻的算盤。算盤兩旁鑲嵌六枚銀幣民國三年袁大頭,盤身由紅木製成,算珠由和田玉製成,銀元與算盤鑲嵌在一起渾然天成,再加上和田玉珠的襯托,整件藏品顯得極為大氣。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有人認為,文房裡除了筆墨紙硯以外,算盤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人則說,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到了民國的時候,各種各樣材質的算盤就多了起來,而且工藝也日趨精緻。現在,清代以前的算盤非常罕見,市面上流傳的大多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算盤。

據瞭解,由於算盤的檔數通常都是奇數檔,例如9、11、13、15、17等,帶有賞玩性質的偶數檔算盤的身價就比奇數檔的高。而小巧玲瓏的袖珍算盤以及21檔以上的大型算盤,無疑豐富了算盤的文化內涵,值得收藏。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所以,李學平收藏的兩把算盤在古代都是官家或者大戶人家使用的計算工具,普通百姓用不起這麼名貴的算盤,無論是從收藏投資角度、藝術品角度還是歷史文化角度來看,都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記憶中的老物件,信宜這位老師收藏了這樣的算盤

李政道博士說過

“算盤是古老的計算機”

。說它古老,是因為它的年代,說它是計算機,是因為從計算過程上看,計算機的算題過程和人們利用算盤的算題過程大體一致,電子計算機與珠算基本原理一致運算機制相同,系統相似,語言相應,演算法程式相當,方法技巧可以共享。儘管有了計算機,在一些實用場合,珠算仍有它的使用價值。

算盤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之一。在計算機普及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但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教育功能、啟智功能顯著,許多國家作為“新文化”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