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港影:春節檔亂戰未歇,電影《風再起時》又欲虎口奪食?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近期的電影市場令人眼花繚亂。

先是《流浪地球2》首日奪冠的先聲奪人,而後被《滿江紅》次日翻盤,再後有《無名》陷入兩極分化的評論漩渦,還有《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後撤檔。

春節檔鏖戰正酣。

令人意外的是,電影《風再起時》居然提檔入局。

港影:春節檔亂戰未歇,電影《風再起時》又欲虎口奪食?

過去五年。

電影《風再起時》一直都只聞樓梯響。

因為等待的時間太長,很多影迷其實只剩下一種心態,「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就好。」

所以這部電影又加了不少字首,比如被影迷稱作“三年又三年”或者“有生之年”系列,然後終於正式首映,繼而定檔,現在又突然提檔。

雖然令人疑惑,但大多數影迷始終還是一種期盼的姿態。

疑惑之處在於,電影為何會選擇2月17日這樣一個冷門檔期上映?

如果說規避競爭,投資超過兩億,打磨五年,集合了導演翁子光、演員郭富城和梁朝偉、許冠文等人,這樣一部香港影壇頂級陣容的大片,至於這麼卑微?

而提檔入局則同樣令人費解。

張藝謀電影《滿江紅》票房直指五十億大關,《流浪地球2》劍指三十億,單就這兩部“瑜亮之爭”的電影而論,《風再起時》現下提檔的2月5日,明顯仍在二者餘威的射程之內。

不過這又無疑推翻了此前“規避競爭”的疑惑。

當前電影已開預售,架勢底氣十足。

莫非想要“虎口奪食”?

港影:春節檔亂戰未歇,電影《風再起時》又欲虎口奪食?

關於票房的爭執。

在影迷當中已經進行了很多年。

但實際上,圍繞偶像和明星的爭端,早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今天的電影市場,並不完全以星光定論,所謂演員的基本盤,無非臉熟度和電影題材的票房加成,雖然觀眾跟風觀影現象嚴重,也有口碑不好的電影取得高票房的現象,但電影自身品質愈顯重要。

而《風再起時》或將印證這個問題,也就是好品質終將贏得市場。

這當然也需要很多因素配合。

翁子光曾經講過,有些人不一定希望把電影拍到非常好的程度,因為他們認為觀眾就喜歡看某種型別和水準的電影,甚至差一點的電影,票房會贏過好一點的電影,但他認為,不應該去定義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而應該讓觀眾自己去選擇。

這部《風再起時》,翁子光粗剪出六個小時,最終剪輯版本兩個多小時。

期間砥礪的難處,自不待言。

拍《風再起時》時,正好是郭富城職業生涯的一處巔峰,在經過《三岔口》、《父子》、《最愛》、《浮城大亨》、《寒戰》、《踏血尋梅》、《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及《破局》、《無雙》等或小眾或商業電影的磨礪,其氣勢和鋒芒都銳不可當。

梁朝偉則略有倦怠之意,尤其離開王家衛之後,似乎陷入了某種舉步維艱的狀態,但得遇《風再起時》這樣史詩與文藝、商業兼備的大片,重回巔峰並不困難。

港影情書,以品質當頭。

港影:春節檔亂戰未歇,電影《風再起時》又欲虎口奪食?

其實站在整個中國電影的角度來看。

無論是內地電影還是香港電影,也是各擅勝場的問題。

《滿江紅》與《流浪地球2》,在劇本的打磨和運鏡、後期製作、電影語言的流暢度乃及演員的表演上,其實都沒什麼可挑剔之處。

如果拿兩個主流的網路電影評分平臺來講,一個側重品質和技術,另一個側重觀影愉悅度,說到底就這麼簡單,並沒有更復雜的因素摻雜,當然如果有操控影評或者評分之類的現象,又得另說。

所以這兩部電影票房的勝負,更主要決定於觀影愉悅度。

《風再起時》是本年度的港影頭炮。

香港電影有其一貫的題材獨特性與風格化特點。

導演的思考方式、敘事手法和剪輯風格,乃及演員的氣質和表演方式,都與內地電影有明顯區別,至於究竟誰更好一點,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需要從歷史作品、主創團隊及具體影片表現去切入。

而這次提檔入局,肯定會帶來變數。

更進一步講,《風再起時》與兩部口碑和品質都得到肯定、也尚在熱映期的電影爭鋒,結局如何,其實也殊為難料。

如前述,因為品質因素其一,也要推及宣發、排片及觀影風向情況。

凡此種種,錯綜複雜。

故而任何預測,其實都是紙上談兵。

不過仍趨向樂觀。

港影:春節檔亂戰未歇,電影《風再起時》又欲虎口奪食?

近十年而論。

口碑與票房兼具的例子。

在香港電影當中其實並不太多。

或僅有兩部《寒戰》和一部《無雙》為代表,更早的例子則要再追溯十年。

而《風再起時》蓄勢已久。

也或將是未來十年,香港電影的一場良好開端。

雙雄傳奇,或當有資格“虎口奪食”。

拭目而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