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資本如何“相中”好劇本

又是一年“豐收季”,中國電影行業很久沒這樣熱鬧了。

10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獎項“五個一工程”獎公示;11月,中國電影界最專業、最權威獎項“金雞啼鳴”,好口碑與高票房、新主流與文藝範都成為頒獎禮上的重要元素。

電影《媽媽!》《獨行月球》《送你一朵小紅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等一批淚點與笑點共存、感動與振奮交織的作品,都收穫了沉甸甸的獎項。

它們為什麼能獲獎?向上溯源,好的劇本是成功的關鍵。那麼,對於同時肩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國有影視文化企業來說,又該怎樣去找到、識別並“押注”好劇本?

劇本是用文字描繪的電影,是一切的出發點。

導演張藝謀曾說,尋找一個好的劇本是影視劇行業最難,同時也是最珍貴的一個環節。

回首2009年到2022年的14年間,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或改編劇本獎的14部作品中,有11部同時斬獲了最佳影片獎。而縱觀金雞獎歷史,獲最佳編劇獎的30部作品中,有25部同時提名最佳故事片獎,7部最終獲獎。

由此可見,一部讓人共情、讓人回味的好電影,劇本好是重要的前提。

影視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劇本可能被拍壞,壞劇本絕不可能被拍好。道理都懂,可為什麼“爛片”仍屢見不鮮?

在現實中,國內一部電影動輒投資數千萬甚至數億,而劇本佔電影總投資比重只有5%左右,這使得從業者們的注意力經常轉移到其他環節——高片酬演員、豪華置景、酷炫視效等,而劇本和編劇則排在了末尾。

不過,缺乏好劇本的電影勢必得不到市場的認可。近些年,隨著相關主管部門不斷規範行業發展,“一劇之本”的理念正逐漸迴歸。

接踵而來的問題是,什麼才是好劇本?筆者以為,好劇本當以人為本。

正所謂“一花一世界”,於平凡中見不凡,不同的故事交織共鳴,總能閃射人性的光輝。就像在電影《奇蹟·笨小孩》中,兩手空空的景浩用不服輸、不認命的韌勁兒對抗生活的苦澀,與一代人、一座城市共同成長,讓人感動、令人沸騰。而一個個這樣的“中國故事”,繪出拼搏奮鬥的中國人畫像,也塑造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資本如何“相中”好劇本

《奇蹟·笨小孩》海報 圖源:豆瓣電影

好劇本,也應當平視生活。翻閱近幾年影視圈各大獎項的榜單,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數量越來越多,反映出觀眾與市場早已不再為生硬的“懸浮”劇情買賬。不卑不亢、立足生活、代入你我,才能直抵人心。

好劇本,能夠回答時代之問。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命題,而緊扣時代洪流下的個體,則是創作永恆的母題。電影《奪冠》中的“鐵榔頭”帶領中國女排一路團結拼搏,從低谷走上巔峰,這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印記,讓一代人深受鼓舞。

新時代十年,中國電影得到了長足發展。作為電影市場的重要參與方,各級國有影視文化企業投身電影創作的成果如何?

整體上,大開大合,成績傲人。

據統計,過去三年國內電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9部背後都有國有影視文化企業身影;票房排名前50的影片中,有國有影視文化企業參與的佔60%以上。

如“我和我的”系列電影一般的“大手筆”作品,既具有堅實的主流價值觀,又兼具藝術性與商業電影的娛樂性,頻頻領跑票房,此類“新主流”電影備受投資者青睞;而小而美、好口碑的現實題材作品《送你一朵小紅花》《人生大事》《我的姐姐》等,從小人物視角切入,聚焦個人與家庭社會的問題關係,深受市場歡迎,分別是各自檔期裡的票房冠軍。

資本如何“相中”好劇本

《人生大事》海報 圖源:豆瓣電影

但另一面,國有影視文化企業投資失利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最為典型的當屬《阿修羅》。這部號稱投資7。5億的魔幻鉅製,上映3天就撤檔停映,以5000萬票房、豆瓣評分3。0草草收場,影片第一齣品方即是某地方國有電影集團。

投資與回報出現巨大偏離,自我宣傳與觀眾評價過於懸殊,為何會投出這樣的電影?或許與以下幾個誤區有關。

陷入“PPT模式”。前些年,電影賽道吸引著大量資本湧入。僅憑一份明星卡司強大、製作優良的專案PPT,片方就能成功“畫餅”,資方容易忽視投資、創作的客觀規律,盲目“下注”。一旦作品失利,沉沒成本巨大。

過分“主題先行”。投資目標型別單一,只強調主旋律尤其是重大歷史題材的引領責任,好像完成這些就展現了國有影視文化企業的擔當,卻沒有意識到好題材不一定是好電影,不是打著“符合政策需求”“地方宣傳需要”的旗號,就一定能拍出觀眾和市場認可的佳作。

“放水”劇本質量。在不確定性極高的創作環境中,劇本反而是最重要且可把控程度最高的“確定性”,一旦這個變量出現偏離,影片完成度可想而知。然而一些劇本人物臉譜化、故事俗套化,甚至在劇本還有極大提升空間的情況下匆忙開拍,結果自然是慘淡收場。

那麼,只要劇本夠好夠硬,就一定能夠獲得市場青睞嗎?現實中,資方也有自己的顧慮和苦衷。

在第35屆金雞獎上摘得兩項大獎的《漫長的告白》,曾找到某國有影視文化企業融資,負責人考慮到文藝片的市場表現,權衡再三後還是婉拒,因為有風險。

企業當然要抗衡風險,但不能“因噎廢食”,還需煉就火眼金睛的本事,敢“押注”好劇本。

要知道,一些電影佳作受限於影片題材和大眾審美偏好,小圈子裡收穫口碑,卻泯然於市場。國有影視文化企業需要適度“鬆綁”,充分釋放投資潛力,果敢地為這些佳作“託一把”“推一把”,讓市場真正豐富、繁榮起來。

下一個好劇本在哪裡?人和事,或許是出發點。

好劇本離不開好編劇。“抓住”人才,是國有影視文化企業“押注”劇本的關鍵一步。國家電影局堅持與各專業院校聯合開展“青年編劇扶持計劃”,迄今已舉辦十三屆,每年有上百部作品投稿。而浙江成立了之江編劇村,並推出“中青年編劇扶持計劃”,著力造就編劇“浙軍”。

資本如何“相中”好劇本

之江編劇村

好編劇需要發掘好故事。小說創作、新聞事件和真實生活都是好故事的源泉。切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情緒價值,是當下電影的主流訴求。

比如“天才譯者”金曉宇一家的故事曾讓無數網友為之感動,也深受鼓舞。正在推進中的電影《天才翻譯家》就取材於此。在前期創作中,編劇團隊花費數月走訪醫院深入採訪一線醫護人員,觀摩體驗診療工作詳情,收集大量詳實的創作素材。如此“精雕細琢”的意義,正如出品方負責人所說的那樣,希望觀眾“從一個具有反差的人設,一個陷入生活逆流的普通人身上,看到如何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和夢想”。

好劇本尤其“新主流”劇本,更需守正創新。一句話,“主旋律題材更不能躺平偷懶”。

歸根結底,好劇本是一張振奮人心的圖紙。而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的宏偉藍圖,也是每一個影視從業者的希望所在。

眼下的困難是暫時的,破冰的種子就藏在一個個好劇本中,打磨發掘、全力以赴,這是影視文化企業尤其是國有影視文化企業應該主動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來源:“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