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奮鬥者正青春」陳天潤:努力讓3D列印走進尋常百姓家的00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陳天潤今年22歲,是一家3D印表機公司的創業者,也是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名博士研究生。他既打破了大多數人對商業精英的固有印象,又要挑戰傳統列印技術方案,還試圖“整頓職場”。彷彿在他這兒,傳統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簡單來說,他的創業專案是消費級3D印表機。這件事並不簡單,他希望用技術手段改變人們的生活,突破列印傳統,讓普通人也能“夠得著”3D列印技術——他暢想,以後家裡需要什麼小零件,大家自己就能直接設計並製作出來;以後的物流,可能只是一個數據檔案,實物就靠自己家的印表機打印出來。

有人質疑,這個00後的野心能實現嗎?讀博讓多少人崩潰,創業讓多少人折戟,他能同時幹好兩樣?研發技術難道不夠心力交瘁,還要爭當職場“清流”?

陳天潤每天早晨8點到下午5點上班,下班到後半夜2點搞科研,未來如何現在誰也無法下定論,但他確實把自己的青春用足了,正在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靠近。

革新列印技術的想法,最早來自陳天潤的大學寢室。

算上自己,陳天潤宿舍有3個人,一位張同學,迷戀資料處理,“總是盯著電腦,花很多時間鑽研”;一位吳同學,動手能力極強,“只要你能設計出來,他就能給你裝出來”;而陳天潤,則喜歡用寫程式來解決問題,熱衷於設計一些“無聊的硬體裝置”,比如可以解魔方的機器,以及能在校園裡取外賣的小車。

2020年,3D列印雖然已經家喻戶曉,但他們發現,“普通人只是理論上能使用,實際上並不能普遍使用”。這三個人湊到一起,決定開發一種三維模型處理演算法——給演算法一張三維照片,就直接能打印出一個立體產品,讓3D印表機變成“傻瓜”級別的電子裝置。

陳天潤說:“當時沒想到要創業,只是覺得如果真能做成會很牛!” 於是,熱愛挑戰的年輕人把寢室變成了“實驗室”。不過對課程滿滿的本科生來說,這個專案只能當作“課外探索”。

一邊讀書,一邊創業,為什麼要同時走兩條艱辛的路呢?陳天潤笑了一下說:“覺得能安排得過來。”他對搞科研和創業都欲罷不能。在他看來,做產品和做研究都特別有意思,“能夠從不同的維度創造價值”。

他說,研發演算法,大部分時間是發明東西,有時還能從一些過往的演算法裡“發現一些神秘的新性質”。

創業的成就感,則經常來自使用者的反饋。他說,用一個小音箱大小的家用3D印表機,有的人DIY(自己動手,編者注)做出了遙控器;有的人把遊戲手柄改造成了變形金剛的樣子;有人的豬八戒手辦的

“腿”斷了,便自己設計打印出了一條新“腿”。使用者的創意越天馬行空,陳天潤就越覺得未來可期。

當然無論是搞科研還是創業,都不可能是一直是舒爽的劇情。作為這場青春奮鬥故事的年輕男主角,陳天潤眼前的“坑”比別人只多不少。年齡小,在創業中,未必是加分項。

做消費級的印表機產品是非常嚴肅的事情,用陳天潤的話說,“同行大多是我們傳統概念裡的工廠廠長形象,年紀有一些,錢也有一些”。所以,行業內的投資人,一看到陳天潤,難免會懷疑這個同學是在“開玩笑”,“應該只是玩玩兒”。

陳天潤不但顛覆了行業從業者的傳統形象,還想突破常規技術路線,外加“整頓”加班內卷等職場現象。

拋棄電腦,改用手機作為3D印表機的互動裝置,這件事,在行業前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穩定可靠,往往是一款產品成功的首要條件。把所有和印表機互動的任務都依託給手機和無線傳輸,其可控性勢必很難匹敵傳統的電腦控制方式。陳天潤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堅持認為,用手機,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最自然的習慣。

印表機上沒有故障顯示屏,傳統開發者也不可接受。但陳天潤,又一次“不聽老人言”,為了最大限度地將列印裝置去繁為簡,他把故障顯示功能移植到了手機軟體上。

“前輩說的‘坑’都是真的呀!” 到了技術具體開發環節,陳天潤切身體會到行業傳統為什麼長期不容挑戰,但他不肯認輸。他說:“喬布斯就是為了使用者體驗,倒逼技術進步。我們只能痛苦地做好技術,幹就行了。”

2022年3月,陳天潤公司的家用3D印表機成功量產,他說:“今年6月開始全球銷售,目前銷售量過萬,已有30多個國家的消費者購買。”

更令他驕傲的是,這個成績,是一個“不加班的公司”做出來的。每天5點下班,也是他能保證全職讀博的重要原因之一。陳天潤笑著說:“大家開玩笑說我們公司是整頓職場的一股清流。”

現在談起種種突破有多雲淡風輕,陳天潤的成長過程就經歷了多少疾風驟雨。他時刻謹記“心態要好”,最近經常對自己重複一句話:“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工程師該有的素質。”

顯然這位00後創業者的路還長,未來陳天潤想成為喬布斯式的人物。而且不只是“中國的喬布斯”,他說:“我們提起他的時候,也不會說是美國的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