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成立30週年之照片背後的故事3:環境更優 與投資區共成長

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成立30週年之照片背後的故事3:環境更優 與投資區共成長

▲圖為電力工人正在拉接電力管。30年來,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在軟硬體方面,不斷建設、改造、提升,為臺商投資辦廠興業創造越來越好的創業環境。王進法/攝

1996年,桃園人詹昭榜來到廈門杏林,投資建立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這是杏林臺商投資區又成功孕育的一家臺資企業。

20多年過去了,詹昭榜退居二線,女兒詹淑芳接了班,一家三代都搬來集美生活、發展。從一片荒涼,到軟硬體不斷升級,在見證杏林臺商投資區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最佳化的同時,他們的事業也越做越大。

導報記者 李立宇 林靜嫻 實習生 黃彤/文

“荒地”到聚落硬體配套不斷完善

“1994年,父親詹昭榜應老朋友之邀,到杏林臺商投資區來考察。父親很快發現,這裡有很多企業生產需要鋼鐵,卻沒有鋼鐵裁剪加工業。一家企業生產過程中不能用的鋼鐵,一年下來可能就有五六千噸,既浪費資源,又抬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詹淑芳說,上世紀90年代,就鐵板加工行業來說,臺灣已有裁剪、衝壓等很細的分工,父親覺得這個行業在大陸的發展前景會非常好,於是決定投資設廠。

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剛建立時,筆直的水泥馬路對面,只有一家工廠,周邊都是農田和幾個小漁村,不光沒有車子,甚至連路燈都沒有。

2006年,詹淑芳從臺灣銘傳大學都市發展與數字研究所碩士畢業,應家人的要求來到廈門,在父親的鋼鐵企業裡任職。“相較於公司剛成立時,這裡的硬體設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詹淑芳回憶,那時的建築已跟現在相差無幾,路燈、訊號燈都有了,周邊的工廠多了,給人的感覺不再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荒涼。不過,這裡仍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生活上不太方便,尤其下班後基本無處可去。

轉眼間,十多年又過去了,從業務到管理再到財務,詹淑芳帶領企業都做得有聲有色,也成為了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父親手裡接過了事業。

在這十年間,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不斷加大硬體投入,為臺商營造越來越好的投資環境:附近蓋起了汙水處理廠,汙水得到有效處理;地下排水管道持續改善,下雨天出門也不怕積水;銀行網點越來越多,資金服務越來越方便;周邊萬科裡等住宅小區不斷興建,配套較為高階的商鋪、餐廳也多了起來,不僅有得玩,還有得吃,更能留得住人了……

在這期間,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的業務也不斷拓展,僅生產車間面積就從最初的5畝,擴大到現在的15畝。

“腳步”更輕快補貼減免惠利企業

“土地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公司面積不可能無限擴大。”詹淑芳說,要進一步擴大產能,就只能在軟體上下功夫。

一直以來,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的內部系統都在不斷提升:引進並運用自動化裝置,裝置越來越快速,裝在機器上的材料,幾分鐘就能剪幾千片,操作越來越精細,可以量身定製;早期產品賣給客戶,就是簡單地根據對方的要求切割鋼材,現在,詹淑芳則將自己的專長與公司的發展掛鉤,融入文創概念,如將插畫作品透過鐳射切割的方式,把鋼鐵做成藝術品,提升傳統加工製造業的價值,打造自己的鋼鐵家居品牌等。

不過,所有這些提升,無疑都需要財力支撐。為減輕臺商的經濟壓力,杏林臺商投資區前期推出了“兩免三減半”、利潤再投資退稅等優惠政策;2012年,當時的集美區科技局,還為利稅達到一定標準的臺企,推出技能改造政策,當時企業購買或更新裝置,就能申請10%到15%不等的資金補助;2019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正式全面推開,臺商臺企享受到更加實在的優惠……

有了這些補貼和優惠,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的提升之路走得輕快了不少,目前,60多名員工的公司,一年的生產總值已達到2個多億。詹淑芳說,目前公司主要有裁剪、貿易、制管三個部分,未來他們計劃把貿易的戰線拉長,進一步拓展到華北與華中地區。

以“人”為根本輔導培訓服務檯商

在公司提升的道路上,除了硬體裝置的不斷升級,人員素質的提升也必不可少。詹淑芳說,在協助臺商臺企提升人員素質方面,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方面及相關部門可圈可點。

有關部門與專業機構合作,請來專家為企業人員開課指導,協助公司培訓人才,與產、學、研等各界交流經驗,強化產業競爭優勢。據詹淑芳介紹,目前已經有開設品牌班、高階管理人員培訓班和領袖班等課程。其中,高階管理人員培訓班主要針對企業中的主管及以上級別的高階管理人員,透過培訓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從管理層面提升企業的內驅動力;領袖班則主要針對企業總裁這一層級。

詹淑芳一直都有參加領袖班,在這裡,她不僅能瞭解到最新的經營理念,發展思路,還能與其他企業精英互動,有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提出來,大家還會幫忙提建議、找辦法。此外,領袖班還會組織大家到學員的企業參觀學習、交流提高。詹淑芳說,透過在領袖班的學習,“真的受益匪淺”。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臺企到廈門紮根,這裡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臺商二代”,甚至“臺商三代”在這裡的就學就業問題,一直是有關部門關心服務的重點。

對此,詹昭榜一家感觸頗深。從1996年建立廈門富全鋼鐵有限公司至今,20多年過去了,詹昭榜一家三代都來到了廈門。詹昭榜退居二線,詹淑芳和妹妹、妹夫接過了父親肩上的重任,繼續帶領富全鋼鐵奮力前行。詹淑芳的兒子、女兒加上妹妹的孩子,3個孩子也都來到廈門,並在集美區的公立小學曾營小學就讀。

對於這一點,詹淑芳非常感謝。市區兩級政府非常關心臺商子女的就學問題。自2002年啟動至今、已連續舉辦17年的“一站式”現場辦公,為在廈臺商(臺胞)子女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學服務,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後顧之憂,讓在廈臺商(臺胞)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生產與發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