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代“繡聖”沈壽,一生被兩個男人真心守護:有才藝的女子真好!

文|玲子菲菲

跨越清末和民初時代的繡娘沈壽因高超的刺繡技術人生大放異彩。

她精湛的刺繡作品《八仙上壽圖》被慈禧太后賜於“壽”字;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她一幅精彩絕倫的刺繡作品《耶穌像》斬獲一等金質大獎。

她一生獲得兩個男人青睞和呵護,她丈夫餘覺和藍顏知己張謇,而她和他們相互輝映,彼此成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這一切殊榮,歸因於沈壽本人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每日苦練,以求達到技藝上的精益求精。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間不可多得的“繡聖“,事業上步步精進,可情路上一波三折。

在那個特殊的動盪環境和時代背景裡,她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贏得了別樣的“幸福”。

一代“繡聖”沈壽,一生被兩個男人真心守護:有才藝的女子真好!

-1- 嶄露頭角

1874年,沈壽出生於江南一個書香門第,原名沈雲芝。

在慈禧太后賜“壽”字後,改名為沈壽。沈雲芝8歲學刺繡,繡齋名為 “天香閣” 。

沈雲芝十五六歲時,已經在蘇州小有名氣。

梅花香自苦寒來。沈雲芝在自己的刺繡技藝提升上從不止步。

30歲那年,終於迎來了屬於她的人生舞臺。1904年,趁著給慈禧太后獻壽禮,沈壽得到一個機會:去北京教繡女。

當時慈禧太后令商部設立女子繡工科,讓沈壽擔任總教習。從此,沈壽的繡技全國聞名。

從8歲到30歲,22年的努力和付出終有回報。

據說,沈壽雖來自書香門第,但她一生識字不到一千,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繡房裡度過。她花費在事業上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

許多人一生有很多選擇,但終其一生都碌碌無為,很有可能在一件事情上沒能持之以恆、堅持到最後。

那時女子多少都會刺繡,佼佼者眾多,想要脫穎而出,技藝上保持領先,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沈壽之所以能夠勝出,獨樹一幟,因她吸收素描、水彩、油畫、攝影等藝術表現技巧,還特別注意光和影的對比處理,創造了模擬繡,得到國際認可。

辛亥革命後,沈壽在北京的事業終止,去往南通教學8年,而後幾十年,江南刺繡高手,大都出自沈壽門下。

人常說:成功有一個代名詞“努力”,持續努力後,剩下的就交給時運。身懷絕技的人走到哪裡都會有機會。

一代“繡聖”沈壽,一生被兩個男人真心守護:有才藝的女子真好!

-2- 婚姻先 “甜” 後 “苦”

沈壽和丈夫餘覺的婚姻,經歷了先甜後苦的過程。

餘覺是浙江舉人,15歲時對沈壽一見鍾情。他擅長書畫,熱愛刺繡,為人儒雅。

餘覺會畫,沈壽會繡,二人可謂珠聯璧合。

1904年,餘覺在朋友的引薦下,向慈禧太后獻上壽禮《八仙上壽圖》。慈禧太后非常喜歡,賜給他們夫婦 “福” “壽” 兩個字。

接下來,沈壽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她擔任女子繡工科的總教習,她的繡技在全國赫赫有名。

沈壽在丈夫餘覺的帶領下接觸日本刺繡手法和西方繪畫藝術,這些元素開始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夯實了沈壽一路領先的繡技。

沈壽的出人頭地,可以說,如果沒有丈夫餘覺的影響和作用,幾乎不可能有自我突破。

但這也離不開沈壽本人的辛勤付出和嘔心瀝血。

夫妻二人相互成就著,沈壽繡技全國聞名,餘覺官場順風順水。

但,任何出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沈壽30歲時,婚後十年才懷上第一胎,為了趕製慈禧太后的壽禮,她因多度操勞而小產,從此終身不育。

就是這個“終身不育”成了沈壽和餘覺之間的不可逾越的鴻溝。

沈壽在北京做教習,而丈夫餘覺以沈壽不能生育為由,執著於傳宗接代,一下子納了兩房姨太太。

沈壽接受不了丈夫移情別戀。1914年,他們搬到南通後,沈壽對婚姻不抱有希望,專心研究刺繡,精力都用在傳授技藝上。

辛亥革命剛過去3年,人們的思想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時沈壽正處於時代變遷的風口上,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婚姻既然名存實亡,還有事業,女子不止只有婚姻一條路可供選擇,重要的是她開始成為當時的一名“獨立女性”。

沈壽對婚姻的態度說明:“女子不再是男人的依附”成為一種可能。

一代“繡聖”沈壽,一生被兩個男人真心守護:有才藝的女子真好!

-3- 藍顏知己

張謇和沈壽結識於1910年在江寧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張騫是總評審管,沈壽是繡品審查官。

張謇知識淵博,待人謙遜,沈壽繡技高超,為人正派,二人短暫相談後成為摯友。

辛亥革命後,繡工科解算,沈壽和張謇的邀請下去南方發展刺繡事業。

1915年國外展覽,不少美國富豪出高價要買沈壽的作品《耶穌像》,張騫直接回絕:此乃國寶,只展不賣!

沈壽感激張謇將《耶穌像》帶回國,感慨“先生知我心”。餘覺因此和沈壽大吵一架,因為將作品可能帶回就等於失去一大筆財富。這次爭吵後,餘覺就將髮妻沈壽置之腦後。沈壽和餘覺夫妻感情一度跌到冰點。

張謇對沈壽的感情十分熾熱。1908年夫人徐氏病逝後,張謇一直獨居,和幾方妾室也漸漸疏離。

得知沈壽從小喜歡詩詞,作為狀元的張謇收沈壽為徒弟,親自教授她詩詞,還親自為沈壽甄選《古詩源》裡的73首古詩,親自抄寫、註解,連平仄聲做做好記號,裝訂成冊,名為《沈壽學詩讀本》。

沈壽因和餘覺的婚姻走向末路,抑鬱成疾,病情越來越嚴重,而張謇不在乎世人怎麼看他,他給沈壽找來最好的醫生。

餘覺養著兩房姨太太,沒有為在南通忙事業的沈壽購買房產。張謇為沈壽建造了一棟房屋。

張謇不顧世人眼光,執意要搬去和沈壽同住。

可沈壽是個很傳統的人,她不肯接受張謇的示好,始終和張謇保持距離。

在張謇日夜的體貼和感召下,病痛纏身的沈壽對張謇既無奈又依賴,她心裡的天枰漸漸偏向張謇。

1918年,在張謇的協助下,沈壽和張謇一起編《雪宦繡譜》。 “雪宦”是沈壽晚年的號。張謇親自到沈壽病榻前,將她說的每個字細緻地整理成文,再和沈壽反覆審校,歷經數月才定稿。

《雪宦繡譜》將沈壽一生研究刺繡的寶貴成果詳盡收錄,傳給後人。

相信沈壽的婚戀觀十分傳統,她不肯放棄丈夫餘覺,畢竟餘覺成全了她。她希望此生能和餘覺相伴到老,做一對神仙眷侶,但餘覺不能沒有後,這是很多男人無法規避的難題,哪怕再愛。

餘覺愛過她,否則不會帶著她領略各種繪畫藝術,將她的刺繡技術推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餘覺的不得已放棄了沈壽,將她推到了張謇那邊,而她又需要張騫的協助,將一生的刺繡心血整理成文,傳承下去。

一代“繡聖”沈壽,一生被兩個男人真心守護:有才藝的女子真好!

-4- 寫到最後

1921年,年僅47年的沈壽在南通病逝,在沈壽生命的最後幾天,張謇幾乎夜夜無眠,半夜聽說沈壽病情加重,為了請名醫,他特地派輪船去接。

葬禮上,張謇不顧狀元名聲、書生孤傲、商人精明、教育家身份,撲在沈壽遺體上痛哭不止,表達自己對沈壽未了的深情。張騫對沈壽葬禮的每個細節都要過問。

而沈壽的丈夫餘覺更像個外人,他告訴記者,張謇對自己的夫人不懷好意。

沈壽從未把自己給張謇,可彌留之際,她和張謇商議墓地選在南通,不在蘇州,以後餘覺死了不能和她合葬。

1926年,張謇生命走到了盡頭,那年清明節時,其他人的墓地他找人代祭,只有沈壽的墓,他親自祭掃。

這年夏天,張謇病逝,他的墓地正對狼山,和沈壽的墓遙遙相望。“不同穴,只相望”,張謇對沈壽的情誼深到骨髓裡。

餘覺和張謇,這兩個男人,對沈壽的刺繡技藝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

這兩個人都愛過沈壽,相比之下,顯然餘覺有所保留,到最後對沈壽甚至有些絕情;而張謇生死都要與沈壽相依。

而沈壽最後沒有選擇和任何一個“同穴”,她心裡始終搖擺不定。

也許,如果她選擇了張謇,世俗會把她和張騫淹沒,還不如順其自然,最後的時日裡,她和張謇雖然保持距離,但心心相印,儼然一對真情戀人。

如果真的相愛,何必在乎那麼多條條框框。

回顧沈壽這短暫的一生,都圍繞著“刺繡”,刺繡讓她和生命中兩個重要男人結緣,每個男人都對她人生的絢麗做出了重要陪襯,讓她的生命璀璨奪目。

沈壽的刺繡真的是一絕,不得不感概:身為女子,有一絕技傍身,真的很令人豔羨!

-End-

個人簡介

:【玲子菲菲】

80後職場寶媽

專注情感、婚姻和女性成長話題。

每位女子,都有一個故事;

每份情感,都值得聆聽;

每個婚姻,都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