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天亮之前有一個時間是非常暗的,星也沒有,月亮也沒有。

前言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儘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圖書簡介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鬥爭。

作者簡介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茅盾的作品語言優美,簡練,長篇小說敘事方式從不拖泥帶水,散文意境深遠。

好文摘抄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林佩珊正坐在鋼琴前演奏,那音調是異常悲涼。電燈的黃光落到她那個穿了深藍色綢旗袍的頎長身體上,也顯得陰慘沉悶。吳蓀甫皺著眉頭,正想說話,忽然聽到少奶奶嘆一口氣。他回過臉去,眉頭皺得更緊些,卻看見少奶奶眼圈上有點紅,並且滴下了兩粒眼淚。同時卻聽得杜新籜悠悠地說:“人生如朝露!這支曲就表現了這種情調。在這陰雨的天氣,在這迷夢一樣的燈光下,最宜於彈這曲!”

續言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往往最難以忍受的,不是漫長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卻依舊遙遙無期的子夜。它是天亮之前最暗的時刻,星也沒有,月亮也沒有,黑暗籠罩,疑雲密佈,永夜彷彿看不到盡頭。但當暖流蓄滿熱量,終將以摧枯拉朽之力,驅散黑暗。黎明的曙光必然來臨。

作品賞析

《子夜》的舞臺設置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擷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裡錯綜複雜的鬥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併,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裡。同時,作家又透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以全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