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今天說說《俗女養成記》。這是一個有關

和解

的故事,雙線並列,講給你聽為什麼陳嘉玲會成長為現在這個陳嘉玲,這個故事裡面甚至沒有壞人,最

的可能還是她自己,因為臨陣退婚,似乎

一事無成

。什麼樣的人生都有存在的必要,我想這個劇也只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一點。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整部劇熬過第一二集,之後就十分好看又好哭,我很喜歡第四集嘉玲分手和辭職的表達,第四集一開頭,江大榮說差一點就是什麼都沒發生的意思那就不重要,然後自己花生過敏送醫院,到後面嘉玲辭職像是神的召喚

過人群,都真實而生動,而最好看的是第五第六集,第五集講少女嘉玲離家出走,爺爺面對自己的心魔,一家人和爸爸收留的陌生人在旺福的《等待雨散》下團圓。第六集嘉玲找到

我的志願

,到最後她說我的志願已經不是自己的志願了,那篇作文被爺爺裱了起來,上面寫著

一日平安一日福,條條大路通羅馬

,這兩集是利用結構和技巧將全然不相干的兩件事擰成了一件事,就像夏天裡爬上藤的葡萄,一圈一圈纏繞著,晶瑩通透。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這部劇它樸實,它在最後不過就是講俗女的完成,阿嫲阿媽和嘉玲,她們沒有大的心願,她們只會更明白自己是什麼。阿嫲唱歌給自己的時候,還有女主遇見小時候的自己的時候,我和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小李同學真的好感慨。是啊,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做自己,不要忘了去擁抱生活最本質的快樂和溫暖嘛。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很多地方故意用很誇張的方式呈現,可能因為演員們都是劇場出身,這樣的陣容非常華麗,小女主也表現優秀。極力描述女性與社會價值觀的搏鬥,身為女兒、媳婦、婆婆、大齡未婚女子所要揹負的重量,而陳竹升也把一個老實古意怕老婆疼女兒的爸爸詮釋到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婆媳過招橋段。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好看的喜劇總能在笑淚中撫慰人心,兒時的回憶簡直太經典,足夠超越時代與地域,彷彿是你我曾經經歷過的故事。小嘉玲實在太會演、太可愛了,應該說這家人實在太可愛了,每一個眼神與互動都搭配得天衣無縫。真的好喜歡陳家這家人-偶爾固執偶爾溫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嬤、樂天知命又詼諧的嘉玲爸、任勞任怨也是最重要支柱的嘉玲媽,還有浸淫在這樣氛圍裡成長成鬼靈精的小嘉玲,與長大跌跌撞撞後終於找回自己的陳嘉玲,或許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熟悉感,

跟著笑鬧、動容,也回望了曾經無比純真的自己。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這部劇打破我以前對於臺灣的喜劇都

很低俗惡趣味的印象。太喜歡陳竹升了,希望他拿個金鐘!我知道其實那個時代,並不是輕鬆的生活喜劇,但這部劇以流暢輕快的節奏和情節淡化了時代的沉重,詼諧處理當時的壓抑與辛酸,時而誇大逗趣,時而蜻蜓點水,讓不同年齡層的人看了都能會心一笑。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它最終導向的還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家園迴歸,假設有一個地方永遠向你張開懷抱,且裡面的家人仍能暢通無阻地和你使用同一套語言系統,真正的接納和包容。殘酷的現實是,共同的語言系統在成人離家後難以尋回,這不僅是我們與父輩,也是父輩與他們父輩的共同命運。也許的確有一個地方是隨時隨地

可以

退守迴歸予取予求的,我稱之為回憶。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如果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家庭,一個人的人生會柔軟很多。最後二十分鐘的大團圓,的確溫潤了乾枯的心,母親接納兒子的心路歷程是叫人心嚮往之的愛的證明。而都市裡那些無路可退的陳嘉玲們,人生半途想轉身清零的出路在哪裡,哪裡能覓回童年時那間不敢踏入的鬧鬼屋,並親手刷成自己的童話夢?於是我分外惦記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子,堅決拒婚的姑姑,偷寫情信被毒打的阿娟,她們後來如何了?可有獲得與之匹配的自由與人生?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這是一部屬於臺灣集體記憶及療愈的戲

。。。。。

埋在劇情裡各種搞笑的梗。各種騙人眼淚的情節。同個語系裡相似的文化喚起的熟悉的記憶,各種無法言說的共鳴。又一部笑完哭哭了又繼續笑的劇,也給了眾多女子一帖去憂解燥解焦慮的藥方:

《俗女養成記》關於和解的故事

我希望你永遠是自由的,因為我一生熱愛的就是自由,你不需要和自己和解,我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自由決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