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來一些翻拍的訊息。

這不,據說韓劇《我的女孩》和《撲通撲通love》,就要被我們翻拍了,日本動畫《月刊少女野崎君》,也定下了國產真人版的陣容。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很好奇,這些翻拍作品,是會落得一地雞毛,還是會突出重圍、做出風格呢?

答案或許要分開來看。

《我的女孩》是2005年的作品,可謂80後、90後觀眾的美好回憶。笑容明亮的李多海,憂鬱深沉的李棟旭,氣質獨特的李準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該劇集齊了古早偶像劇的常見元素,比如堅強樂觀的女一號,出身豪門的男一號,深情的男二號,多角戀,陰差陽錯,身世之謎……

以上設定與橋段,在當時不算十分老套,可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它們還有市場嗎?

由此推斷,新作至少要面對兩個挑戰。

一是演員的外在呈現。

這年頭,活潑女與深沉男的組合,只有被演員詮釋得足夠自然和生動,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原作的女主,嬌憨可愛,曾獲“韓版小燕子”的稱號,但這種特質其實很不好演,一旦把握不當,很容易顯得擠眉弄眼、張牙舞爪。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同理,內斂的男主,如果層次感不夠,可能會變成標籤式的撲克臉角色。放眼近幾年評價不佳的偶像劇,它們基本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二是角色的內心起伏。

原作中的人物,在戀愛中,有很多猶疑、徘徊、言不由衷的時刻,大家都是在漸進的過程中,慢慢察覺心之所向。

但現在,類似的行為,恐怕會招致大量吐槽。很明顯,觀眾對角色的道德要求變高了。如何在討喜和尊重人性之間找到平衡,是幾乎每個影視作品都在面臨的問題。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相對來說,《撲通撲通love》的改編,或許會更容易被接受。

這部2015年的韓國短劇,講述了一個穿越題材的愛情故事,體量小,情節簡單,專注撒糖,還有不少立足古今差異的笑點。再現或

轉譯

這類故事,對我們的偶像劇工業來說,難度不大。

再就是,服化道方面,我們的古裝劇比較佔優勢,場景更宏大,可填充的素材也更豐富。只要有心改編,有很多可發揮的地方。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而《月刊少女野崎君》的真人化,就讓人心情複雜。

這部2014年的動畫,在豆瓣上拿到了9。4的高分,搞笑度十級,少女心滿溢,直到現在,仍有大批觀眾在等待第二季的到來。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該作品最出彩的地方,是對性別氣質的挖掘。

高大木訥的男生,原來也可以是少女漫畫家;歌聲美妙的學姐,其實性情豪邁;瀟灑的少年,出人意料地成為漫畫女主的原型……許多笑點,就是透過表象與內在的反差實現的。

此外,圍繞漫畫創作而產生的幻想與現實的反差,也做得很有趣。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問題在於,這些反差,往往要藉助動畫特有的誇張形式,它們能與電視劇相容嗎?以及,它們能否跨越不同文化的笑點差異,顯得合理順暢?

更何況,單單把紙片人轉換成真人,就有不小的難度。

前兩年,有網友提議,由偶像明星卜凡和賴美雲,來飾演《月刊少女野崎君》的真人版男女主。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這個提議意外地合適。雙方的身形、面孔、氣質,都與動畫人物有相似之處。可惜,目前爆出的演員名單裡,沒有這兩位明星的名字。

以上種種,都說明改編的難度很大,著實讓人捏一把汗。

又有老作品要被翻拍了!這意味著經典再現,還是觀眾要“塌房”?

總而言之,翻拍是有風險的。翻拍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更是如此。

不過,也沒必要全然否定翻拍。

想當初,不被看好的國產版《棋魂》,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風格,《太子妃升職記》出口韓國,雖高開低走,至少做出了特色。

退幾步說,“塌房”的可能性雖然存在,但其實並不可怕,也談不上準確。不過是“新房”沒建好,舊址仍然歡迎探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