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志堅再演董建昌,這次是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民的名義》人氣角色——高育良的演員張志堅曾在一次採訪中非常自然地說:“沒想到這次居然有這麼多年輕人會喜歡”。

年輕人也沒想到。明明正劇向來不是年輕觀眾的主戰場,可偏偏就粉起來了。明明育良書記是個反派角色、終極BOSS,卻顛覆了觀眾心中反派就是要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認知——張志堅演的反派不只讓你恨不起來,你還會愛上,你說氣人不氣人?

張志堅再演董建昌,這次是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不只這點顯得凡爾賽,另一條採訪影片裡,張志堅老師微微一笑:“喜歡高育良麼?可以了。沒必要關心高育良背後的這個人。”某家媒體的採訪稿件甚至說起,張志堅對於網友們的“喜愛”,並不是全盤接受。在如今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這些話實在過於凡爾賽,以至於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這樣“懟人”的發言被年輕粉絲視為有趣互動的一種新潮方式,倒也樂於迎戰——“老張說我不需要粉絲,我們粉絲的心態就是,我們不需要你需要我們。”說罷也是微微一笑。而到了頒獎舞臺上,張志堅還是給了與他同樣可愛的粉絲們真誠的迴應:“年輕的觀眾們,我也愛你們。”這種遊刃有餘又很真實的質感,恐怕就是這個已經年逾耳順的演員迷人的原因。

張志堅再演董建昌,這次是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對待追捧和堅持自己之間毫不費力地找到平衡點,大概是源於對人性的熟練體察與洞悉,而這些洞察,必是來源於久經歲月的沙場積攢下的閱歷。故而也是同樣的緣由,教他能把手下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人們評價張志堅對於高育良的演繹時,常常會說“亦正亦邪”,“正邪難辨”。的確,你看到這個熒幕形象,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滿肚子城府,見過大世面,“老謀深算”。可你偏偏就是沒辦法分辨他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也讓一部劇自然而然地產生吸引力——觀眾要去自己探索、追究真相,這樣的結局就會頗為過癮,毫不廉價。實際上,這對於一個已經知曉自己角色底牌的演員來講,恐怕需要極強的定力才能在演繹角色時不著“已知”的痕跡。而張志堅並不覺得難,他有他自己的技巧,讓角色長在身上,長到血肉裡——他從未認為他是“反派”。“如果當成反派去演繹的話,那人物是沒法去演的。我接任何角色都是把這個角色當成一個人去表現的。”高育良不僅是個平步青雲的政客,還是個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不傳統,不臉譜化,不概念,他有故事,你想想看,他和這幾個大學裡頭的學生,所謂高徒,故事多豐富。”這也是張志堅挑選這個角色、喜愛這個角色的原因。

他塑造的成功角色不只這一個。大多得益於他的厚重底蘊,出鏡的每一個角色,不管是早年的正劇史劇,還是近年年輕人爭相追逐的大熱網劇,都讓人自然代入,百般信服,彷彿他的藝術生涯從未隨年月老去,還越發荼蘼。

《九州縹緲錄》的雙面角色雷碧城,在照料失明的太子時,讓人不自覺地就能生出一股信任感,心裡默唸“小意思,搞得定,他看起來超懂的!”

《風聲》裡面原本在電影版中顯得無足輕重的金生火,被張志堅演繹得分量十足,就是一隻聞著味兒就能知道來龍去脈的老狐狸。隔著雙面鏡透過一隻表就釐清顧曉夢的家庭背景的一場戲,若是演繹得不夠地道,恐怕一定會讓人生疑編劇熱血過度,把人物塑造得太神化了,可由張志堅去演,你就能信。

《大清鹽商》裡被貶十年,終懂迂迴與隱忍的朝廷兩淮鹽政阿克佔,在劇中一路走來謀劃設局、借火助攻、坐山觀虎鬥等等複雜操作的同時,還伴隨著一條柔腸的情感線,如此豐滿複雜的角色,被張志堅演繹得每場戲都值得反覆推敲。

《大明王朝1566》中的“小閣老嚴世蕃”,奸猾機靈、通曉時務、霸道囂張,是個喜怒皆形於色的“官二代”,看透了嚴世蕃“鬼才”背後的機理,張志堅即見微知著地將他的命運走向定調為“聰明毀於自負”去演繹。

張志堅再演董建昌,這次是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外如果說還有卓越得撐得起業界佳績的角色,那就是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狡猾、奸險、投機,但又愛國、深情、惜才的梟雄董建昌。角色的立體甚至不只兩面。董建昌這個人物的原型形象十分複雜,是李濟深、程潛和張發奎的結合體。這種將三個人物原型融於一個熒屏形象的表演,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張志堅完美地呈現了這個角色的多個側面,既是真摯可愛的賣花布出身的大老粗性情中人,又是永遠顧念民族存亡和國家大業的時勢英雄,情感上,他還是堂堂正正擲地有聲、可以以心薦日月的大丈夫。表演亦莊亦諧,又真誠動人,被觀眾戲稱為“嫁人當嫁董建昌”。

張志堅再演董建昌,這次是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生活裡,張志堅自己也是個性情中人,做事兢兢業業,恪守著自己的信條“認認真真演戲,老老實實做人”,家庭中與夫人的夫唱婦隨也是羨煞旁人。早年在江蘇人藝的話劇舞臺起家的張志堅,在妻子的規劃之下,兩個人就一起到了北京定居發展。常年在外拍戲很多時候不能回去,張志堅至今還是一名“國家三級演員”。有朋友為他抱不平,他就反問:“三級演員就一定是演技不好的演員嗎?演技好的演員就必須要成為一級演員嗎?” 張志堅的凡爾賽還體現在似乎對這些於很多人而言是為人生追求的“大事”並不感興趣。

但也許也恰恰是放下了名利的桎梏,才讓他得以騰出足夠的精力去專注於“養”好自己的角色,讓每一個角色都好像是他作為這個人活過幾十年似的。當年《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董建昌只有59場戲,他卻在劇組耗了四個半月。這個角色火了後,一堆類似角色找上門來,他卻停了一年沒拍戲。他說:“董建昌火了,我不能再演十個八個董建昌,作為職業演員,最沒出息的就是重複自己。少接點戲,我可以讀書、遊歷,增廣見聞、積累生活。”這便是他為人津津樂道的“微表情中的畫外音”的秘訣。

數十年如一日的,張志堅永遠奉行的是“戲比天大”,對於頭銜、職稱他佛系得要命,“我覺得這些都是很次要的,只要有好角色演,都無所謂了。”

所以大概真正的凡爾賽,也許只是因為,一個人太瞭解自己是誰,應該要做什麼,要的是什麼罷了。

今年,董建昌又要重新“活過來”,回到話劇的舞臺上,將濃縮版的人生,搬上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呈現給觀眾。這個在2009年被搬上銀幕的鮮活角色,12年後,我們無從知曉,究竟是那時候54歲已經世事的張志堅滋養了董建昌這個劇本里的人,還是這個有血有肉有原型的董建昌教誨了那時推敲他演活的張志堅,但就如我們後來目睹的,這兩個人對於自己所行所愛的態度,統一得就好像是一個轉世的重生,一場註定的降臨。“演員”張志堅的戲劇追求透過為藝術角色賦予彷彿真實存在的生命而實現,而一部小說、一部劇誕生的初衷,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可以為其注入恰如其分的生命的演員,才得以真正走進人心裡,真正得償所願。

理想大一點,追求遠一些,人眼中的通透和心中的敬畏就會多一點,生活的取捨也因為方向的恆定而變得簡單,如此,一個人才能在自己所走的路上步伐坦蕩。不只張志堅是這樣,董建昌在這件事上更是字字珠璣,行勝於言。也許在如今這個年輕人的理想時常會有些動搖和倦怠的時代,我們該去看看這位“老董”。獨自找到動力、堅持方向如果有些吃力,那麼有這樣披荊斬棘的先驅“活生生”的在我們眼前,我們大概都會更勇敢一點,奔跑起來心裡更踏實一些。這樣,董建昌就不白“活”,張志堅在這齣戲裡就不白活,“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意義,作為一個跨越了近百年、值得永志於心的理想,可能便因為有了隨它邁開步伐的我們,而傳承下來。那麼再流傳到更多的人心和更遙遠的未來,為更多人照個亮、指個路、賦予更多前行的力量,也就如旭日東昇天道迴圈,既指日可待,又無窮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