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電影《霸王別姬》,首先,英達演技真的不錯,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那些小演員一個個也是演得活靈活現,這部電影真是太完美了。時不時來看一遍,感慨萬千啊!思想傳達是一方面,感官視聽傳達是另一方面,情感,視聽傳達就離不開這些技巧上的東西,從這個方面分析這之所以能成為一部好電影的某些因素。紀錄片的話反而更多地直觀呈現就好了,不需要那麼多技巧去烘托氣氛情感。張國榮的演技其實很不錯,並不是因為本身是雙性戀才能把程蝶衣這個角色刻畫的那麼好的,他真的能把每個人角色演活。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白髮魔女傳,卓一航滅門前的風流倜儻和失去一切後的心灰意冷,面對師姐的了了敷衍和與之相對對練霓裳的神情珍視被張國榮刻畫地令人歎服。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一部電影裡運用的技巧也是要嚴格按書裡來的,但是遠超過書的,公式模型擺在那裡誰不會看,影評分析得給別人解釋實際運用方面的內容。不是說技巧分等級,拍攝角度這種東西很模糊,大部分時候是特定的拍攝角度起到了效果才去分析它的技巧,而不是一個個閱讀理解式的強行聯絡情節人物形象過渡解讀鏡頭。技巧本來就是分等級的,電影裡都有特寫鏡頭,可要是電影從頭到尾都特寫,一個大頭連一個大頭,那就是一部爛電影。同樣有時候就是為了拍個全景而已,給分析拍正面什麼意思,這個人站著什麼意思,這個人蹲著什麼意思,這哪叫技巧分析。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至於混響的運用,其實最精彩的一點就是結尾處,蝶衣自殺倒地,段小樓在喊出“蝶衣!小豆子”之後出來的歌曲《歌唱祖國》,這個諷刺意味我覺得是無與倫比的,以至於現在如果再拍出這樣的片子,衝這點也不能過審。性取向是有流動性的,是基於生理的,喜歡男的就叫同性戀,和他認不認同傳統意義上女性身份無關,是否先天后天也沒關係,更何況袁四爺和程蝶衣也親密過,不是隻能對段小樓的特定情感。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程蝶衣跟段小樓就不是一個精神層面的人,一個細膩,感性,懂情,識情,一個簡單,粗糙,世俗,就像王菲跟李亞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愛亦是枉然,程蝶衣自顧迷醉於自己的愛情世界,而段小樓根本就不懂愛情,即沒愛過菊仙,也沒愛過程蝶衣,程蝶衣和菊仙對段小樓的愛就是源於女性對愛情的初始感知,就是男人對自己的好就認為是愛,就對照於現在的兩性生活,責任並不一定是因為愛情,愛情裡也未必有責任,執拗愛情,卻忽視看清情愛,終究是要害己的!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個人感覺程蝶衣還是認同自己的男性身份,張國榮2001年港大演講談霸王別姬曾經說過自殺的結局是他和張豐毅共同創造導演認可了。他覺得陳凱歌由於內地文化的關係刻意淡化了劇中的同性感情線,張生覺得很遺憾,如果感情線再加重可能會超越他後來的《春光乍洩》。《霸王別姬》打動人心的始終是人性,不管善惡美醜,電影展現出的鮮明的人性實在太過震撼。“整個wg的荒謬和殘酷你就這麼壓到段小樓一個人身上,你讓他一個戲子怎麼承受得起啊?”電影極致的殘酷就在那一瞬間,蕎麥這句話說得真好啊!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看編劇蘆葦在《電影編劇的秘密》裡寫蝶衣贈劍,小樓是為發洩四爺勾引走蝶衣的苦悶才說“又不上臺,要劍幹什麼”,結合著揭發時小樓的“追問”總覺著小樓對蝶衣兄弟以外是有微妙感情的。整部電影中蝶衣的臺詞中有一半都是戲的內容,而《思凡》臺詞前後呼應,內容轉變暗示了蝶衣對自我的認知。當時的社會狀況時讓大人養不起那麼多小孩,被迫送給戲院,而六指只是因為唱戲的講究外在,不允許有這樣的缺陷存在,所以當時他母親也是為了讓他有飯吃能活命,狠心切下第六指,也表明了要把孩子留下的決心。

電影《霸王別姬》,感覺不僅僅是英達,裡面找不出演得不好的

而後來他的性別認知問題,只是他師傅看他長得清秀給他定的角色,他起初不認,後來逃跑,後來聽師傅教誨,經歷公公事件等,讓他一步一步開始認命,內心開始出現對自己性別的認知。我理解的這個電影不是講性別認知問題的,而是人性和當時的整個社會動盪的狀態,反應的時人性和社會問題,程蝶衣性別認知錯誤,只是其中一個小分支,當時社會狀態下形成的千千萬萬人中之一。講的是人性和當時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