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的學者,也是一代名臣。但他的人品卻飽受爭議,因為“賣友案”。此案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到過。大致就是李光地將他和好友陳夢雷兩人的功勞歸為己有,陳夢雷本來指著這個將功補過。結果“功”被李光地獨佔,李升官了,陳則被流放關外十幾年。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李光地

陳夢雷流放期滿回來以後,依然氣忿不過,洋洋灑灑寫了長達四五千字的《絕交書》,痛陳李光地“賣友”行徑。李光地當然不承認了,他在《榕村續語錄》裡,花了很大的篇幅,為自己辯解。

陳、李之爭,許多前輩大家都進行過考辯,幾乎無一例外的站陳夢雷,斥責李光地虛偽、道貌岸然、背信棄義。

按道理說,李光地的政治地位、學術成就以及知名度遠高於陳夢雷之上,陳夢雷叫板李光地無異以卵擊石。後世的諸多學者在分辨後全都支援陳夢雷,只能說,在這件事上,李光地確實理虧。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有人也許會說,陳夢雷的《絕交書》影響很大,也有官員遞交到康熙手中,康熙也知道此事,為什麼還一如既往地任用和信任李光地呢?

李光地有他自己的處世之道。在他自己的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皇帝因為李光地的事質問陳夢雷:“

李光地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陳夢雷答:

“李某負奴才千般萬般,要說他負皇上,卻沒有。奴才怎敢妄說?”

這就是李光地得寵的秘密。他可以負天下人,卻唯獨不負皇上。這也正是康熙所需要的,有能力、學識好的人比比皆是,但能夠對皇帝死心塌地、絕對忠誠,才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康熙皇帝

李光地的結局是善終的,康熙始終都是一副寵信他的姿態。在他晚年有面板病,康熙還多次賜給他泡溫泉的藥品。但實際上,康熙也一直沒有放鬆對李光地的警惕。

李光地告老還鄉以後,在閩浙總督滿保的密摺中,還能看到他向康熙彙報李光地的近況。包括一些小報告,如李光地的家人與當地鄉民之間的糾紛。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康熙一邊肯定滿保的密奏,一邊叮囑他要保密,不要讓別人知道。其實是怕大臣多嘴,暴露出他暗地監視退休大臣的行為。

陳夢雷把李光地當作朋友,倆人共同出謀劃策,結果李光地賣友求榮,還抵死不認;李光地對康熙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結果康熙呢?一邊表示相信李光地,一邊卻又暗中監視他。說到底,還是對他不放心。

在官場的氛圍裡,認真你就輸了。

再說說李光地的死對頭陳夢雷。他在流放回來以後,主要就做了兩件事,一是透過“絕交書”等文章,將李光地對不起他的事搞得人盡皆知;二是跟隨三阿哥允祉修《古今圖書整合》。

陳夢雷的學問也是很不錯的,他參與修纂的《古今圖書整合》,集清以前圖書之大成,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其實,安安穩穩當一個學者,做點文化工作,就挺好的。

可是這名書生,偏偏有一個躁動的、渴望參政的心。在康熙朝晚年,太子被廢,九子奪嫡,陳夢雷覺得自己的機會又要來了。

他悄悄請來術士,為誠親王允祉祈福,保佑允祉“沐帝歡心,傳繼大位”。由於此時大阿哥和太子先後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三阿哥允祉老成持重,又是年齡最長,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陳夢雷此舉,不外乎是一次政治投機。如果他賭對了人,就可以一雪前恥,一飛沖天,成為新皇繼位的得力功臣。

可惜,他又賭錯了。

繼位的是四阿哥。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雍正皇帝

事情到了這一步,如果他認命收手,結果也不會太壞。偏偏陳夢雷還是不甘寂寞,他編造了一個他將輔佐嗣君的神話,並手持“將來大位之牌”,聲稱要獻給新君,以獲得輔佐之任。

這可觸怒了雍正。

本來雍正得位過程迷霧重重,現在竟有這麼個不知輕重的,號稱他知道將來的儲君。一旦傳揚開來,必然會對雍正繼位之事產生更大的爭議。

一氣之下,雍正將陳夢雷再次流放。這次流放之地是更北的齊齊哈爾,而陳夢雷也死於流放之地。

陳夢雷以一介書生,幾度投身宦海。可惜他的智商和情商都不線上。

眼看著以出賣他起家的死對頭李光地,從學士做到直隸總督、吏部尚書,最後官至大學士。陳夢雷憤怒又無奈。在九子奪嫡的混亂中,他企圖尋求政治投機。押錯了人沒關係,自認倒黴,起碼還可以安享晚年。

他卻偏偏又去找雍正皇帝,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落得悽慘的下場。對於陳夢雷和李光地之間的恩怨,雍正當然知道,但正因為恨透了陳,雍正才特意說李光地是“一代完人”,既幫李平反,又報私仇進一步貶低陳。

然而,事實是難以抹殺的。就“賣友案”的結果看,陳夢雷雖然吃了大虧,流放邊地,但得到了社會輿論的同情;而李光地雖然青雲直上,高官厚祿,由於賣友求榮,在名聲上一落千丈。

李光地賣友起家,為何雍正還稱他“完人”?只因他們共同的死對頭

乾隆皇帝

雖然康、雍正的態度都是抬高李、貶低陳,但因兩位皇帝與李、陳之間的恩怨,評論難免有失公允。乾隆皇帝認為,李光地上疏不列陳夢雷名字的做法,“於公論亦未允”。因此時陳、李兩人都已作古,和乾隆沒有利害關係。乾隆不摻雜私人恩怨的評價,可以說更為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