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同破黃巾起義有功,孫堅屢次升遷,有何人情?

●讀書筆記之《三國演義》第2回

【回目】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故事梗概】

曹操、孫堅、劉備均參與平定黃巾之戰有功,然曹操,孫堅皆獲封賞,唯獨劉備似乎被遺忘。桃園三兄弟“聽候日久,不得除授”,自表功於朝臣郎中張鈞,張鈞陳情於帝曰:“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今宜斬十常侍……,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 帝怒其言,逐出。十常侍認定此為有功不得授封之人所生怨言,商議姑且量才授官,待日後再理會。

劉備方授封安喜縣尉,督郵受命(個人理解)蓄意滋事,挑釁劉備,張飛怒發,鞭笞督郵,劉備繳還印綬,三兄弟棄官歸鄉。後因代州劉恢舉薦於冀州牧劉虞,參與平定“漁陽”之亂(文中一筆帶過,實為小亂,情節推動需要而已)有功,劉虞,公孫瓚向朝廷討封劉備為平原縣令。

朝廷方面十常侍弄權,排除異己,大封親信,索賄有功將士,封堵皇帝視聽,諫議大夫劉陶、司徒陳耽諫帝而亡,朝臣多有怨言。中平六年四月,帝蹦,皇子辨(大將軍何進胞妹,靈帝皇后之子)繼位,在立太子時(另外一位競爭者為王美人之子皇子協,靈帝母親董太后扶養)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產生嫌隙,反覆鬥爭。何太后董太后兩宮爭權,董太后被鴆殺。

同破黃巾起義有功,孫堅屢次升遷,有何人情?

張翼德怒鞭督郵

【看點】孫堅屢次升遷,有何人情?

原文:”儁表奏孫堅、劉備等功。堅有人情,除別郡司馬上任去了。惟玄德聽候日久,不得除授。”

”十常侍假帝詔以孫堅為長沙太守,討區星。不五十日,報捷,江夏平,詔封堅為烏程侯。”

原文描述似乎孫堅真的和十常侍有千絲萬縷的瓜葛,否則怎會屢次升遷。其實這是三國演義在尊重事實的情況下進行的變通,史實是孫堅確實在黃巾之亂後,屢次升遷,然而《三國志》描述孫堅屢次升遷皆因戰功,有勇有謀,威名赫赫,平定戰亂,忠君報國。然而三國演義為何如此描述?三國演義產生的年代是元末明初,在元朝民族歧視政策的壓迫下,人心思漢,也思仁政,劉備的出身,個人形象及憂民思想顯然是人民群眾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因此三國揚劉抑曹的理念是貫穿始終的,孫吳政權也不例外,作者認為儘管曹操挾持了皇帝,是朝廷的代表,依然堅持要將劉備的蜀漢作為東漢的正統延續描述給讀者。因此將曹操和孫堅的地位、權利來源以及個人形象描述的不堪,正是符合作者的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