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8月以來“重拳不斷”,流量明星、飯圈、資本、平臺組成的畸形產業鏈連遭重創。一時間,劣跡藝人被封、粉絲互撕被禁言、藝人榜單下架、超前點映整改,娛樂產業正經歷著2014年開啟“流量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震動。“流量為王”備受詬病,大眾呼籲重回“內容為王”的有序時代。然而影視亂象叢生,不在一朝一夕,想要正本清源,需要國家層面到行業、觀眾的齊心協力。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餘飛

· 評價體系需要重新建立

餘飛身在影視行業已經二十餘年,身為著名編劇,他的代表作《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3》《重案六組4》《巡迴檢察組》等都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作品,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餘飛接受新黃河記者專訪時表示,最近,他一直在關注最新動態,而由網信辦出手整治飯圈絕對稱得上是一件好事。不過,他也客觀分析,重拳之後還有更多深層次的問題亟待解決。“現在還只是一個表象階段,做這些動作是不是真的能落實到位,尤其是能不能對產業產生正面的影響,還得看後續的發展。”

在前面的報道中,有業內人士指出,接下來影視圈面臨的任務依然艱鉅,收視率造假已經不是秘密,而“流量為王”又成了滋生黑幕甚至犯罪的暗房,如何建立新的影視劇參照系任重而道遠。採訪中,餘飛有感而發,對評價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解讀,並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議。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早在2018年,國家廣電總局就釋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了關於收視率(點選率)造假等問題。

在他看來,粉絲互撕、劇集質量、表演水平等,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正確的標準來判斷,粉絲的討論甚至是互相攻擊,都建立在虛假的一個基礎上,“如果受到錯誤的評價體系影響,結果就是朝著錯誤方向去,背後獲利的可能就是操縱這些事情的資本或者利益集團。”餘飛表示,重構評價體系需要從專業和市場相結合的標準來進行,“評價作品的好或者問題。要有足夠數量的編劇、導演、演員、評論家,由這些人來建立一個團隊。”

他進一步闡述,專家團隊可以在全國找到一萬個專業人士組建,對每一部作品進行抽樣打分,去掉10%最高分,去掉10%最低分,得到的就是專家打分。而市場方面,同樣需要一個相對客觀的資料,比如酷雲或者廣電大資料,最後把市場收視的資料和專家的打分結合起來,就會看到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他補充說,要對專家名單進行保密,“這麼大一個體量的專家隊伍,沒有誰會把他們全部收買,汙染它沒那麼容易。”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圖/天眼查

· 錯的不是“流量藝人”

很多人把“流量明星”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流量”也變成了一個被負面輿論裹挾的貶義詞。餘飛認為,大家不應該把矛頭指向“流量明星”,更不應該指向年輕藝人,而是應該指向他們背後站著的勢力。“你想啊,他們就是一個小男孩、小女孩,他們自己能有多大的能力,是背後的各種人在推動他們作為一個符號、一個工具來實現目的。沒有年輕人,以後我們的文化事業怎麼接棒?而且老藝人、老演員、老戲骨也都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所以年輕藝人並沒有原罪。”他拿郭富城為例,當初也是小鮮肉,透過拍廣告入行,繼而當上歌手、演員,還拿了很多獎項,因此,行業不斷吸納新人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錯。

那錯的是什麼?餘飛說,要反對的是圍繞“流量明星”進行創作、生產、銷售,嚴重依賴“流量明星”帶來的粉絲效應,平臺、製作方默許甚至鼓勵粉絲刷資料、控評,飯圈介入創作生產過程,黑對手、撕番位的現象屢見不鮮,飯圈出現網路黑社會傾向,敗壞了行業風氣,破壞了輿論生態,對青少年成長、國民素質帶來了惡劣的影響。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飯圈與資本“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一方面,盲目崇拜,把一個還在成長過程中的年輕人推到特別高的位置,讓他承載太多的東西,甚至有人還沒成名就開始給他打賞,開始應援,給他掏錢、‘氪金’什麼的,這算啥?”吳亦凡等劣跡藝人唯流量是從,目無法紀,最後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從另外一個角度。粉絲又能綁架明星,他覺得他投入了感情、金錢,他就要控制明星,比如不願意看偶像跟誰演戲,或者不願意偶像接某部戲,動不動幾十萬人、幾百萬人相當於一個縣或者一個區的人口,又沒有實名登記,沒有任何(正規)組織,一呼百應去網暴別人,甚至發展到線下去做一些事情,這就變成了一個特別無序的狀態。”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過這些之後,餘飛更加希望網路實名制早日落到實處。

· 平臺話語權太大仍是隱患

儘管外界對最近的飯圈整治行動一片叫好,但餘飛並沒有盲目樂觀。2020年12月21日晚,他協助汪海林、宋方金、劉毅幾位同仁在微博上釋出了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信,向行業和社會發出強烈呼籲:抄襲者不應成為榜樣,公開抵制於正、郭敬明出任演技類綜藝節目導師,批評《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2》等節目為追逐點選率、收視率、博取觀眾眼球使用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20年的最後一天,影視圈上演“魔幻一日”,於正、郭敬明先後在微博承認抄襲,並向瓊瑤和莊宇道歉。

在大家看來,維護影視圈的健康創作生態,這封聯名信起到了轉折性作用。半年多過去了,餘飛站在個人角度,確實看到了很多可喜的變化,“行業變化第一跟管理部門有關係,第二跟平臺有關係,第三才是跟製作單位有關係,其實最核心的是平臺。我自己的戲《巡迴檢察組》播出效果挺好,說明觀眾還是期待這種經典手法創作的作品,而且平臺也認可了這樣的戲,我們後續又有很多合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我自己做的這些事還是給行業做了一定貢獻的。”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2020年12月31日,莊羽等到了郭敬明遲來15年的道歉。

但是他也認識到,要想改變目前的創作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公眾號“編劇別動隊”中,餘飛談到了流量思維成創作主導帶來的危害,“這些年原創得不到機會,創新不被鼓勵,作品同質化嚴重,內容蒼白,情感懸浮,觀眾嚴重流失,只剩下粉絲,流量模式的表面繁榮無法掩蓋內容乏力、作品盈利能力下降的實質。故事好不好,內容好不好,他們都不需要考慮。流量明星有流量資料,就可以暢通無阻。這個模式,必須要改革。釐清流量與創作的關係,正本清源,迴歸內容創作的主體,將創作權歸還給創作者,這是必須要回歸的一種指導思想。

觀眾渴望回到“內容為王”的時代,官方、主流媒體也在加大力度整治,但目前的這些成果還遠遠不夠。對於部分人希望的在中國實現編劇中心制,餘飛坦言,“目前希望非常渺茫,可能性幾乎沒有,只有極個別的編劇有可能會有一定的主動權,甚至現在連製片人都沒有發言權了。”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平臺的力量太大了。

編劇餘飛:整治飯圈只是表面,平臺自產自銷自評才是隱患

粉絲幫吳亦凡新歌“打榜”

演員楊紫曾坦言,現在接戲要考慮搭檔、平臺,兩大因素直接影響劇集最後能不能正常播出。國內某影視公司工作人員也曾向新黃河記者透露,現在拍戲都是平臺訂製,沒有平臺買單幹脆不拍。

電視臺唱主角的時代,大家經常說的是“製播分離”,而現在平臺掌握話語權,又變成了製播一體,餘飛認為,平臺話語權過大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隱患,“自產自銷自評,這裡面肯定會涉及到各個環節,一旦出事全都是你的事,會不會腐敗?後果不堪設想。另外,幾家平臺完全掌控宣傳話語權,引導所有創作的走向,這是非常危險的。”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任曉斐 編輯:鄭楚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