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袁紹

主要成就:

統一河北,成為漢末最強的諸侯;治理河北政寬,百姓德之

官職:

大將軍、冀州牧

爵位:

鄴候

部下:

鄴城

田豐,在官渡之戰之前,建議偷襲許都,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後被下獄,袁紹官渡失敗後,將田豐殺害。

沮授,在官渡之戰之前,建議打持久戰,未被採納,官渡之敗後被俘。其後密謀逃回袁紹,事敗被殺。

審配,因許攸家人犯罪而作拘禁,令許攸出賣袁紹,引致官渡之敗,袁紹死後助袁尚繼位。

逢紀,向袁紹獻計把冀州鵲巢鳩佔,袁紹死後助袁尚繼位。

辛評,因其弟辛毗內通曹操,以通敵罪名囚禁。

辛毗,被袁譚派遣向曹操求援,辛毗反而建議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

郭圖,支援袁譚繼位,南皮城破後被曹操斬殺一家。

許攸,官渡之戰時其奇襲許昌的建議未被採納,家人犯罪被拘禁引致許攸出賣袁紹,獻計奇襲烏巢。

荀諶,荀彧之兄,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州牧職位予袁紹。

陳琳,“建安七子”之一。袁紹的軍中文書,多出其手。

孟岱,與審配有間隙,在官渡之戰失敗後,審配的兩個兒子為曹操所用,遂對袁紹說:“配在位專政,族大兵強,且二子在南,必懷反畔。”袁紹因此任命他為監軍,代審配守鄴城。

朱漢,袁紹封為都官從事。圍韓馥府第,弄跛韓馥大兒,為袁紹所殺,韓馥要求離開。

周昂,袁紹部將,在孫堅攻董卓間,被袁紹派與奪取孫堅屯兵地陽城,射殺公孫瓚之弟公孫越。

慄成,袁紹任命的魏郡太守,被黑山賊所殺。

陶升,原是小吏,有善心,曾加入黑山賊,後被袁紹收為部下,不久提拔為建義中郎將。於毒殺慄成後,袁紹和陶升攻殺於毒。

董昭,袁紹任命的魏郡太守。

季雍,背叛袁紹而降公孫瓚。

朱靈,袁紹早期武將,被袁紹派遣攻打背叛袁紹的季雍。 曹操討伐陶謙時奉袁紹之命督三營軍士趕赴增援曹操。其後留在曹營。

淳于瓊,袁紹軍中宿將,官渡之戰期間守護烏巢,曹軍快速攻陷了烏巢陣地,被樂進所擄獲後處死。

麴義,袁紹驍將,屢次大破公孫瓚軍,恃功而驕恣,為袁紹所殺。

崔鉅業,袁紹大將,領兵圍故安,被公孫瓚在巨馬水大破袁紹軍。

蔣義渠,袁紹大將,袁紹在官渡之敗後蔣義渠收拾殘兵。

顏良,袁紹名將,顏良軍因被孤立作戰,被關羽斬殺。

文丑,袁紹名將,顏良被殺後與劉備共同攻擊曹軍,為曹軍士兵所殺,在演義裡死於關羽刀下。

張郃,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期間與高覽被郭圖誣告,一同投降曹操,為後期曹魏抵禦諸葛亮北伐大軍的大將。

高覽,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期間與張郃被郭圖誣告,一同投降曹操。

韓猛,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時被袁紹派往攻擊曹軍糧道,曹仁破於雞洛山。

蔣奇,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時為沮授推薦護送淳于瓊運糧軍,為袁紹拒絕。

眭元進,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守護烏巢,曹軍快速攻陷了烏巢陣地,被斬殺。

韓莒子,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守護烏巢,曹軍快速攻陷了烏巢陣地,被斬殺。

呂威璜,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守護烏巢,曹軍快速攻陷了烏巢陣地,被斬殺。

趙叡,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守護烏巢,曹軍快速攻陷了烏巢陣地,被斬殺。

何茂,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受于禁與樂進等進攻別營,不敵投降。

王摩,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期間受于禁與樂進等進攻別營,不敵投降。

嚴敬,袁紹大將,黎陽之戰中奮勇力戰曹軍,最後仍被曹軍的樂進斬殺。

冀州

審榮,曹操攻鄴時引兵入城。

呂翔,曹操攻鄴時投降。

呂曠,曹操攻鄴時投降。

馬延,曹操攻鄴時臨陣投降,引起袁尚士兵潰敗。

張顗,曹操攻鄴時臨陣投降,引起袁尚士兵潰敗。

牽招,袁尚命牽招向高幹求援被拒絕後投降曹操。

李孚,袁尚命李孚入城通知審配聯合攻擊,後助曹操在袁譚死後安撫南皮民眾。

蘇由,曹操攻鄴時欲開城投降,事敗出逃。

尹楷,通上黨到達鄴糧道,為曹操擊敗。

沮鵠,守邯鄲,為曹操擊敗。

韓範,曹操攻鄴時投降,大加封賞以作榜樣。

梁岐,曹操攻鄴時投降,大加封賞以作榜樣。

高蕃,魏郡太守,屯兵河上阻礙曹軍用水道運糧,為李典與程昱渡河擊敗。

青州

辛評,因其弟辛毗內通曹操,以通敵罪名囚禁。

辛毗,被袁譚派遣向曹操求援,辛毗反而建議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

郭圖,支援袁譚繼位,南皮城破後被曹操斬殺一家。

王修,袁譚攻袁尚戰敗后王修率兵來救。

劉獻,青州別駕,數次毀謗王修。後來犯錯當死,因王修的關係得免死。

劉詢,叛離袁譚,諸城響應。

管統,眾將叛離袁譚時唯一支援袁譚的太守,即使袁譚被殺後仍拒絕投降。

幽州

張南,叛變並攻擊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遼西烏桓,投降曹操。

焦觸,叛變並攻擊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遼西烏桓,投降曹操。

韓珩,焦觸部下,焦觸叛變時有感受袁氏恩惠,拒絕一同叛變。

幷州

郭援,領兵南下,與舅父鍾繇交戰,為龐德所殺。

夏昭

鄧升

客將

張楊,反董卓失敗後投奔袁紹,不為所用。

呂布,逃出長安後投奔袁紹,大破張燕軍,因掠奪民眾為袁紹忌憚而出逃。

劉備,徐州兵敗後投奔袁紹,派往汝南共擊曹操,曹仁率騎兵攻打劉備,劉備大敗逃走。

人物生平:

袁紹出自著名士族汝南袁氏,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叔曾祖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湯官至司空、司徒、太尉,生父袁逢官至司空,叔叔袁隗官至司徒、太傅,家族中四世居三公之位者多達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袁山松書記載,袁紹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兄長五官中郎將袁成早逝,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術,所以在血緣上,袁紹及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由宗法繼承權關係來看,也可視為堂兄弟。

袁紹的母親僅是個婢女,早年袁紹的地位頗見低微。《典略》載瓚表紹罪狀曰:“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汙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袁紹父親袁成喜歡結交當時上層門閥的豪爽之士,自大將軍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與他交往。 此後,袁紹先擔任大將軍何進的掾,又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188年,袁紹被舉薦為中軍校尉,成為漢靈帝新建立的西園軍的副領袖。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誅殺宦官

當時,宦官在朝廷氣勢已盛,加之何進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已與宦官對立,袁紹曾建議何進引誘撲殺宦官,何進猶豫不決,反被宦官知悉陰謀,先下手為強。當時,曹操知道袁紹計謀,曾經大笑不智,應該依尋制度解決,不應妄自撲殺。

靈帝死時,袁紹已成為大將軍何進的主要盟友,被何進表舉為司隸校尉,負責京畿的民政、警備事務。後何進被宦官陰謀刺殺,袁紹遂依與何進的原議,率親兵入洛陽南宮內殺絕閹官,正好董卓響應何進生前的密謀號召,此時藉口帶西涼兵團入京衛戍。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聯軍反董

董卓趁朝廷大亂時收編了大將軍何進與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遺之部曲,又收呂布、施計並執金吾(京城警備司令)丁原之眾,召袁紹與之謀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

袁紹儘管暗中不滿,但仍偽許之,然後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威脅性,怕袁紹“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為勃海太守,邟鄉侯。

由於董卓廢少帝有逆當代的人臣之倫,袁紹因此在渤海起兵,自號車騎將軍。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諸侯同時起兵,眾各數萬,共推袁紹為盟主。董卓的先鋒部隊被孫堅打敗後,畏懼聯軍的聲勢浩大,放棄洛陽並強遷京師至長安。各路勤王而來的關東諸侯則因互不協調,不合而散。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統一河北

在討伐董卓之後,袁紹用計奪取了韓馥的冀州,開始在華北擴張勢力。隨後幾年間,在追隨者們的輔佐下,先後擊敗了公孫瓚、孔融、張燕等人,掌握了青州、冀州、幽州、幷州四州,雄霸河北。(袁紹所據之地相當於今日的山東、河北、山西三省,遼寧則為當時佔有遼東一帶的公孫度所有)擁有廿萬左右大軍,是當時全中國最強的軍閥。

當獻帝逃出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長安逃到洛陽時,袁紹的重要謀士沮授建議尊迎皇帝到鄴城,袁紹沒有采納。因袁紹鄙視由董卓所擁立的獻帝,不承認其帝位之餘,更密謀推舉幽州牧劉虞為帝,但遭到拒絕(之後劉虞因此事加深了與公孫瓚的仇恨,被公孫瓚先發制人擊敗,被擒斬)。

幾乎同時,曹操則採納軍師荀彧的建議,搶先將獻帝迎到許都,奉戴天子並以朝廷名義向諸侯發號施令。後曹操討伐劉備時,田豐建議袁紹趁機偷襲許都,袁紹以小兒子生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意見,田豐當場以杖擊地:“蒼天啊!為了一個孩兒放棄良機!”袁紹後來才領悟到漢朝天子的影響力,準備出兵攻許都以爭獻帝,因此才有後來的官渡之戰。

三國諸侯列傳:袁紹列傳

兵敗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率11萬大軍進攻曹操,官渡之戰初,謀士沮授曾建議袁紹採取持久戰略但不被袁紹採納,而許攸建議袁紹派兵襲擊許都亦不被袁紹接受,這時許攸剛好因家屬犯罪被袁紹處刑,許攸對袁紹懷恨在心,遂投奔曹操。

許攸向曹操建議,派兵襲擊袁紹遠征軍的軍糧所在地烏巢。曹操聞之大喜,於是親率奇兵攻擊烏巢,當時守護烏巢的是淳于瓊。由於事發突然,名將張郃後向袁紹建議派大軍救援輜重糧草的重地烏巢,但袁紹只派輕騎去救援烏巢,淳于瓊對曹軍未先加以防範,結果曹軍樂進率軍很快地攻陷了烏巢陣地,燒掉了袁紹軍所有的軍糧草石並斬殺淳于瓊。烏巢淪陷之後使袁紹的遠征軍士氣大挫,勝敗的關鍵在於田豐的策略與袁紹的性格,並導致了官渡之戰袁軍的退敗。

爾後,袁紹再次重振其鼓,與曹操爆發倉亭之戰,再度失敗。慚憤發病,吐血不止。於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廿一日庚戌(6月28日) 離開人世。死時,“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