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印石文化 | 從壽山石圈的內卷談起

近幾年,“內卷”成為網路的一個流行語,近期則是愈卷愈烈,已經演變成“萬物皆可卷”的程度。

壽山石圈在不少領域都秉承“慢生活”的步調,堅持傳統不隨大流,但在“內卷”這件事上,卻早已“

卷”

在前沿。

印石文化 | 從壽山石圈的內卷談起

我們先來了解這個詞的定義:

“內卷”英文叫involution,字面的含義“向內演化”,確切含義還沒人說得特別明白,從幾個角度給大家串一下,先感受一下。

搶火車票。一個人先用搶票軟體,逼得其他人也用搶票軟體,因為票沒有變多,最後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線,但是開發搶票軟體的賺了。

追女生。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個男人鑽石恆永遠一顆永流傳了,其他人不得不跟著鑽石永久傳,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錢,只有賣鑽石的賺了。

孩子上學。一個孩子上輔導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輔導班,最後排名還是沒變,但開輔導班的賺了。

總結:內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損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賺了。那一小撮人賺的原因,很可能只是偶然事件,但他們會告訴你,你賺不到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不夠優秀。

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生活中許許多多低水平重複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頭苦幹,樂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內部範圍施展,不向外擴張,工作方向是向內收斂的,而不是向外發散的,這就叫內卷。

壽山石圈的內卷從“微拍”(微拍堂同理)時期就已見端倪。微信拍賣這一形式,早些年先在一些更為普世性的文玩圈盛行,而後被引入壽山石圈,漸漸在圈內流行開來。當圈內有了幾個成功的微拍群案例後,內卷就開始在圈裡蔓延,首先被卷的是石商。大家都開始做微拍,不做微拍的,客戶便比別人少了一半,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建微拍群。久而久之,各個群裡的客戶已經大致共通。但其實微拍並沒有讓這個傳統手藝廣泛流傳,賺的依舊只有平臺或者一小部分人,大部分的商家依舊不溫不火,甚至因為沒搞懂微拍“潛規則”虧了不少。這彙總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到頭來,大家重新回到起跑線,分的蛋糕還是原來的那一塊。

最慘的還是雕刻師,被卷、被pua到懷疑人生。原本安心搞創作謀前程,卻無辜被拉出來在不同拍場上做排名。價格拍低了,則被告知是題材不夠好、工藝太差。沒學過雕刻、對工藝美術沒有絲毫瞭解的看客也可以對著雕刻師或其作品指指點點,拍場上將此殘酷且不合理的遊戲規則稱之為“大浪淘沙”。但我們忘了,壽山石雕刻本身就帶有藝術品特質,美和價格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非每一件作品都可明碼標價。雕刻師也並不能夠簡單的劃分成三六九等,市場上時有名不見經傳的雕刻師創作出經典佳作。這樣階段性的內卷,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是限制了雕刻師自由的靈性,扼殺了藝人們的創造力。

有人說:隨著網際網路的“流量泡沫”湧入整個社會,人類開始進入瘋狂“內卷化”時代。在壽山石圈內此類現場可見一斑,雕刻題材、創作石種、雕刻師無一倖免。行業內大戰是內卷,雕刻題材大量模仿重複是內卷,使用者不增長了、微拍直播跟不上節奏、市場上哪一類石種又大賣啦,這些事都能歸因到內捲上去。內卷是一種無聲的悲哀。捲來捲去慢慢消耗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磨平了個人的銳氣。陷入內卷之後,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虛度,在一個圈子裡,大量的人默默地做無用功,白白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整體效率,削弱了對外的競爭力。

“內卷“它有真實的部分,圈子小、客戶群體小決定了我們競爭激烈,但另外一部分焦慮感,來自於小範圍內的互相比較,越比越卷,這種焦慮,其實不是那麼真實的東西。面對焦慮、面對發展,最好的辦法不是在一個圈子裡放大情緒,而是讓自己看到更多出路,思考更多選擇。

注: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簡介,如有疑議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文/半冷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