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期而遇的夏天》:一份交給家鄉的答卷

《不期而遇的夏天》:一份交給家鄉的答卷

繼高分作品《遙望南方的童年》後,導演易寒再度把鏡頭對準自己的家鄉——江西宜春,於近期推出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影片講述了以收廢品為生的“混混”黃四毛,與留守兒童水生跨越年齡、相互治癒的友情故事,收穫“回憶殺”“人情美”“愈心靈”等溫暖評價。

9月7日,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導演易寒與主演陳創做客《今日影評》節目,透過家鄉、友誼、成長等話題闡釋影片創作,併為廣大觀眾朋友推介這一獻給他們家鄉的“共情之信”。

  不期而遇命中註定

  既是朋友又是知音

背景故事發生在江西宜春的《不期而遇的夏天》,其導演易寒、主演陳創及片中的小演員都跟這個地方有著不解之緣。在導演易寒看來,與陳創的“不期而遇”其實是“命中註定”。據他向《今日影評》介紹,他們在少年時代是宜春文藝學校戲曲班的同學,而後陳創考取北京電影學院,而易寒則在陳創幫助下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就讀。“其實我那個時候是他的一個‘水生’,需要他得到庇護的。”

既是朋友又是知音,二人在片中也傳遞出人生的溫暖與善良。談及影片展現的一大一小兩人人生,易寒對《今日影評》指出,在創作上更偏重於黃四毛的個人命運,之所以敢用當地方言、當地素人參演也體現出主題表達的野心,即想展現這樣一個不想回家的生活失敗者形象。而此時留守兒童水生的出現,正令對前途、人生、生活感到迷茫彷徨的黃四毛不斷去發現自己,二人彼此在互相改變。

十年功課一朝傾瀉

  悠長答卷回饋家鄉

《不期而遇的夏天》中,陳創情緒爆發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回憶那一場戲,陳創向《今日影評》直言,自己的母親在開機第二天過世,奔喪再回來之後,整部片子的拍攝都帶著對母親的思念與悲傷情緒。回憶殺青戲中留下的那行眼淚,陳創直言其中飽含黃四毛及演員陳創的所有經歷,“真的是忘不了。”從《寶蓮燈》裡的哮天犬,到《福貴》裡的福貴,在《不期而遇的夏天》這樣一部很特別的電影中擔任男主角,他心裡也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感。“就等於是功課提前十多年就已經做了,突然之間今天就用上了,總的來說這個角色真是太愛了,太愛了。”

片中包括水生在內的小朋友,都由留守兒童本色出演。早在2007年,易寒就已拍攝過留守兒童題材高分電影《遙望南方的童年》。談及聚焦這一群體的原因,易寒對《今日影評》坦言,每次回到家鄉,這些身邊的孩子都會激盪自己的內心,作為電影創作者,能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故事形成劇本與影片。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今家鄉日漸現代化的教育配置,也讓這樣的口號逐步實現。

作為給家鄉的一份答卷,這部影片讓易寒自己覺得滿意。“這個電影對我而言,其實是一個遊子對故鄉那方血液浸染的土地養育的回饋,我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可能這封信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來源:1905電影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