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他是整個華夏曆史中,第一個神秘失蹤的人,也是第一個悟道的人,他所承襲的理念,已經存在了兩千七百餘年,至今依舊大放光彩,他也是一位隱士,世人對他了解甚少,但只憑借一本只有五千字的經典,就穿越兩千多年,在21世紀被列入了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大家好,我是白同學,今天我們的人物篇終於說到了——老子李耳。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老子李耳

就“探索世界”這個話題來說,老子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人,老子,原名李耳,字聃,出生於公元前571年的陳國,生活於楚國,比我們先前所講喬達摩·悉達多早了六年,比西方的耶穌早了567年,也正因為存在這個時間差,而且原始的佛道觀念又有許多重合之處,所以在後世才出現了“老子化胡為佛”的故事,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燒掉了春秋戰國之前的史料書籍,空出了一段失傳的歷史,所以關於老子李耳的這一期,我們只能從野史中,去看一個若隱若現的輪廓;周朝末年,各諸侯國相互割據,彼此之間摩擦不斷,老子就在戰亂之中出生,剛出生時,體弱而頭大,雙耳下垂,樣貌如同老人,所以起名為“

”,至於老子為什麼叫李耳,這個就沒有明確記載了,傳說有很多,在這裡我們就不舉例了。

按照

《高士傳》的記載來看,老子為宋國貴族之後,自幼喪父,母親望子成龍,所以就給老子請了一位叫做

商容的師傅,

商容

精通天文地理,通古今之事,但唯一讓他頭疼的就是自己的這個徒弟老子,

商容講:天地之中,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道,物有物性,因為有天道,所以才出現了日月星辰,因為有地理,所以出現了山川江河,因為有人道,所以出現了尊卑長幼,因為有物性,所以出現了種種分類,結果老子說:先生,我有幾個問題不懂,日月星辰、山川江河是怎麼出現的?所謂的尊卑長幼、物品種類又是誰劃分的?

商容說:是神創造的,也是神劃分的。老子又問:那神是怎麼出現的?它怎麼會有這些能力呢?到了這裡,

商容就無語了,古書沒有寫,我也不敢妄言,但是我也不能丟人呀:那這個問題我們不說了,說點更深奧的,你知道怎麼治國嗎?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老子搖頭,你看,你不懂了吧?帝王是順應天意出現的,百姓呢是帝王所控制的人,所以帝王不順天意就會失國,百姓不順王意就會被治罪,這個就是治國之道,老子說:百姓這事可以理解,確實就是這個道理,但為什麼帝王不順天意就完蛋了呢?

商容一愣:因為帝王就相當於天神派遣的將軍,天神才是真正的帝王,帝王只是將軍。老子一聽更納悶了:天神能造物,為什麼不直接造一個聽話的帝王呢?

商容更無語了,你真是能抬槓啊,

古書沒有寫,我也不敢妄言,不過老聃啊,我教不了你,不是因為你笨,是我真的無能為力,不過我有一位師兄在周王朝任官,周王朝典籍無數,說不準這些典籍,就能夠解答你的心中疑問,其實老子還真不只是抬槓,為了解答心中疑問,他就去到了周朝都城,並且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圖書館管理員。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悟道之路

在周王朝圖書館的這段日子,老

聃飽讀經書,都城人都知道,在圖書室裡有這麼一位“槓精”,學識淵博,精通辯論之道,沒事就研究宇宙,

春秋時稱學識淵博者為“子”,所以

為了表示尊敬,人們開始稱

聃為老子,久而久之,就傳到了孔子的耳中,孔子也好奇,這個人到底是有多能槓呢?為了解惑,孔子不遠萬里來到了周朝都城,這也就出現了後來“孔子問禮”的故事,拜訪完老子之後,孔子返回魯國,眾弟子也納悶,連忙問師父:師父見到老子了嗎?

老子何樣

?孔子說:我見過鳥,它能飛,也見過魚,它能遊,飛起來的鳥可以用弓箭去射,遊起來的魚可以用鉤去釣,但我唯獨沒有見過龍,老子就相當於一條龍,讓我猜不透;孔子問禮之後,老子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百家爭鳴,各派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治世觀念,人們紛紛疑問,那一個精通辯論之道的老子,怎麼沒有發出自己的聲音呢?在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此時還沒有道德經一書,這本書籍也不是老子主動留下的,其實這個時候的老子就已經悟道了,不過,悟道的過程已經沒有任何記載了,但悟道後的狀態老子曾經描述過,為了避免誤解,稍後我們會直接看一下悟道的原文。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老子在周王朝的藏書室中待了近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孔子曾多次拜訪學習,到了公元前516年,老子返回故鄉,收拾一番之後,他騎上了一頭青牛,一路向著函谷關的方向走去,老子為什麼要出關呢?這個問題是沒有正確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悟道後的老子是孤獨的,也是痛苦的,天地與萬物和聖人與百姓的關係是一樣的,世人都在大談治世觀點,但殊不知,真正的治世觀點是提不出來的,能夠講出來的觀點,一定都存在一些缺陷,老子邊想邊走,一路向西遠去,在古代,重要的關口都會設定關令一職,關口就類似於今天的收費站一樣,函谷關這個地方的關令叫做

尹喜,同老子一樣,也特別喜歡研究天文與古籍,這天夜裡,

尹喜同往常一樣正在觀察天象,忽然看見在東方彙集了一片紫雲,紫色是天道之色,難道是有聖人來到我函谷關了?

尹喜連夜派人清掃了道路,準備迎接聖人。

過了幾日,黃昏時分,

尹喜看到遠處有一身影,正在往自己的方向前行,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人一牛,這個人正是老子,

尹喜本就是官員,早就聽說了老子的大名,也納悶老子為何沒有在這百家爭鳴的時期,留下自己的思想,老子顯得有些落寞,他預測到了周王朝的敗亡,也知曉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他深知周王朝敗落的原因並不全是君主昏庸的緣故,而是在於一個規律,更讓人感到無力的就是,這個規則根本無法逾越,雖說現在是百家爭鳴,但不管是應用哪一派的思想,到頭來都會有這麼一個結果,那麼人力在天道面前究竟算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呢?所以想來想去,倒不如無為,既然爭來爭去一場空,倒不如不爭,而自己此次出關的目的,就是隱居遁世,聽到這裡,

尹喜陷入沉默,他不知道如何反駁,一時間啞口無言,不過還是執意讓老子留下文字。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老子無奈一笑,不爭、無為,本意就是不用說,也說不清楚,既然說不清楚還怎麼留下文字呢?想來想去,在開頭寫道:“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自此才留下了《道經》與《德經》兩本書籍,一共五千多字,道經中講的是宇宙與萬物的關係,天地規則的變化,而德經講的就是處世治世的方法,留下兩本書籍之後,老子一路西去,據說老子最終去到了甘肅

臨洮,並且在

臨洮這個地方白日飛昇,享年160歲,也有人說老子是在

公元前571年飛昇,享年100歲,至於究竟活了多久,這點誰也說不清楚了,因為老子出關之後,就再也沒有了任何訊息,後世人只知道老子為李姓始祖,出於

臨洮,

尹喜得到

《道經》與《德經》兩本經典之後,將其合編成為了《老子》一書,並且因此創立了後世的道家思想,這本《老子》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經》,所以說,老子才是真正的無為和不爭,如果沒有

尹喜,

他甚至一點文字也不想留下,那得道後的老子有什麼感悟呢?關於這點,他在道經中寫到過。

在《老子·道經》的第二十章中記載:“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大意就是誇獎和責罵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美好和醜陋能相差多少呢?我在看這個世間的時候,

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就像是在眺望美景一樣,而我卻獨自安靜,對這一切無動於衷,我感覺一切混沌,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

我感覺疲倦,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感悟,而我卻像什麼也不懂。我真是一個愚人!我為什麼與這些人不同呢?其實我與常人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已經得了“道”,那老子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道德經整書都在講無為,老子的一生也在講無為,所以,不管怎麼說,道離不開無為。

他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悟道的人,老子是如何被封神的?

無為而治、物極必反、不與人爭是老子用人生實踐的三大觀念,而以上所講的就是三大觀念以內的“絕學無憂”,在老子看來,人們喜歡把所有的事件分為正反、善惡兩面,但善惡真的是天生就相互對立的嗎?還是人們刻意樹立的形象呢?我們畢生在追求的,到底是自己要追求的,還是世界在督促我們追求的?戰國時期,法家盛行,眾君主紛紛推崇法家,人們稱讚法家,戰國之後儒家盛行,君主治國要用儒家,人們紛紛誇獎儒家,但這些學派到底是真的好還是時代覺得它們好呢?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也會變得孤獨,是的,脫離善惡兩面,也就逃脫了我們秉持的價值觀,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變得孤獨,顯得與世界格格不入,這就像是眾人在討論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時,你出現了與眾人不同的結論一樣,當人們都在興高采烈的選C時,總有人問你為什麼不那麼選,這個時候你會疑惑嗎?你會,而且,你會忘了這道題目本身沒有標準答案;那我們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我是白同學,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