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精品電視劇,其實早些年已經聊過了,但是今天重聊,是我覺得這部電視劇的核心真的會是永不過時的話題。臺灣劇這幾年的質量令人驚歎,總是時不時會爆出“驚世駭俗”的好作品。

尤其是在一些社會性話題的探討的深度上,已經到達了大陸劇普遍無法觸及的高度。像今天我又要重說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這樣一部劇,雖然沒有太出圈,但是裡面的男女主角的女兒的一句臺詞出圈了——

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但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值得人去思考去判斷的內容,遠遠不止於“愛會不會消失”,而是在於我們怎麼去看待一些傷害性極強的事件背後的真相。電視劇講述的是一個男生在犯下無差別殺人的罪行(在電影院開槍掃射)後,該男生的家人如何在世上“苟且偷生”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而這次殺人事件中有一位小男孩的被殺害,他們的父母是電視臺和報社的管理層,在事件發生之後採取了不同的態度來面對真相。母親極力想要揭露一切,孩子的死亡並沒有因為殺人犯死刑而感到平息,而是要將殺人犯的家人一起拿出來接受輿論的“審判”。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父親則相對柔和一些,他覺得孩子媽媽做得太過於極端偏激,自己更是採用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事情。

而回頭看殺人犯的家人,父母親生活十分難堪,而妹妹則改名換姓,成了一個新的人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拖累”。但是大家過得憂心忡忡,母女之間也很難見面,生活並不會因為改了名字就有好轉,尤其是在妹妹加入了死者母親的電視臺後,矛盾爆發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雙方矛盾爆發現場,後面還有攝影機全程實時直播

其實無差別殺人事件,這種事情背後沒有人會不受傷,死者和死者家屬不用說,社會也會因此而憂心忡忡。但是實際上被忽略的殺人犯家屬,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我記得電視劇裡面殺人犯母親有一句說得特別扎心:

沒有人願意養二十幾年的孩子變成了殺人兇手。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也許很多人在有了犯罪事件之後,就會開始對殺人犯的家屬抱有最壞的惡意,他們總會是造成殺人犯的罪魁禍首。這種推理邏輯且不說嚴謹不嚴謹,但是這些話一旦說出來便又會是二次傷害了。民眾大多是如此,目擊時是冷眼旁觀,問罪時卻又憤怒持刀。這些年臺灣地區的民粹抬頭趨勢,在影視作品中也慢慢顯現出來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裡對於民眾的“狂潮”已經體現得十分明顯了,則顯然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評: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回到電視劇裡受傷的雙方,最讓人心疼的還是他們之間的互相傷害。一方沉浸在兒子去世的創傷中,而另一方是因為兒子殺人而被迫隱姓埋名。而民眾,充分地被輿論煽動無心關切於事件當事人的創傷,而是被憤怒矇蔽雙眼。

不同於《十二怒漢》體現了公民在憤怒中會展現出理智,也不同於樸贊鬱“復仇三部曲”極盡陰暗絕望的情感挖掘,《我們與惡的距離》會讓人感受到即便這是一個滿目瘡痍的世界,土壤深處都已經壞死了,但是我們還有希望,還有去改變一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