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8、玉皇大帝的心思

明白玉帝心思的還有四海龍王,第四十一回,孫悟空為對付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求助龍王降雨。“那龍王道:‘大聖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該來問我’。行者道:‘你是四海龍王,主司雨澤,不問你,卻去問誰?’龍王道:‘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還得玉帝旨意,吩咐在哪地方,要幾尺幾寸,甚麼時辰起主,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交,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雲童,俗語云,龍無雲而不行哩。’行者道:‘我也不用風雲雷電,只是要些雨水滅火。’龍王道:‘大聖不用風雨雷電,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著舍弟們同助大聖一功如何?’···行者笑道:‘我若在遊三海,不如上界去求玉帝旨意了。’龍王道:‘不消大聖去,只我這裡撞動鐵鼓金鐘,他自刻而至。’三海龍王擁至,···行者備言借水之事,眾神個個歡從”。

東海龍王一上來就同孫悟空講明瞭降雨的規則,也就是說他幫助孫悟空,就算是不透過玉帝也要被玉帝默許。

當龍王說出要四海龍王一起幫忙時,孫悟空笑了,以孫悟空的聰慧早已明瞭龍王的意思,降一場滅火的雨哪裡用的著四海龍王都出動,人家只是不想放過這個結交他的機會。

找人幫忙當然要自己去請,而東海龍王卻自己把兄弟們喊來了,這些人聽說給孫悟空幫忙,還都高興的像是得了好事。

四海龍王結交孫悟空之心,昭然若示,從後來孫悟空取經的過程來看,他們也實現這個願望。

龍王們大張旗鼓的幫助孫悟空,徑河龍王的前車之鑑他們難道沒有顧忌?

我們或許可以說這並沒有違抗玉帝的旨意,但是在第四十五回,孫悟空同虎力大仙賭鬥降雨時,鄭天君說“那道士五雷法是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經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孫悟空不僅讓司雨諸神違背了玉帝降雨起住的時辰、雨水的尺寸,還完全安照他的意願降的雨。司雨諸仙敢於違背玉帝聽命於孫悟空,並不是因為懼怕孫悟空,而是他們知道玉帝的態度。如果他們不顧忌玉帝的態度,在天庭是沒有辦法混的,必競見孫悟空只是一時,聽命於玉帝才是長久的。

明白玉帝心思的不僅只有他們,還有西天路上幫助過孫悟空的神仙,所以他們才會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對孫悟空不僅有求必應,還要親近拉攏。

知道玉帝態心思的還有金頭揭諦。第六十五回,孫悟空被黃眉兒用金鐃困住,用盡方法,還是無法脫身。是金頭揭諦“縱起祥雲,須臾間闖入南天門裡,不待宣召,直上靈霄寶殿之下,見玉帝俯伏啟奏····玉帝即傳旨:‘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釋厄降妖’。那星宿不敢少緩···”對於揭諦的無禮和不敬,玉帝並沒有怪罪,而是迅速的派出眾多的神將前去解救孫悟空。以金頭揭諦在天庭低微的地位,敢於無視朝禮擅闖靈霄寶殿,應該是很清楚,玉帝最在意的是孫悟空的安危。二十八星宿也明白玉帝的心思,接到旨意沒有耽擱,火速前往施救。

也許是因為孫悟空大鬧天宮這個故事太深入人心,有人便說玉帝對孫悟空攪亂蟠桃宴、大鬧天宮很是惱怒,有心要治孫悟空於死地。但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卻是,玉帝對西天取經的孫悟空有求必應,甚至是無求也會主動幫忙。第三十三回,孫悟空為騙取小妖精細鬼、伶俐蟲手中的寶物,欲借天裝,玉帝遣哪吒借用皂角旗將天遮住,騙過了二妖,幫孫悟空騙得了寶貝。我們可以藉口說玉帝怕孫悟空鬧上天庭,圖個安寧。第五十一回,孫悟空疑心金兕兒大王是天上的兇星下凡,上天庭查詢,沒有結果,想要離去,是玉帝主動提出:“著孫悟空挑選幾員天將,下界擒魔去也”。玉帝的主動幫忙,可見對孫悟空修行的關心。

第三十一回,孫悟空因同他大戰的奎木狼躲了起來,而打上天庭。玉帝查得奎木狼,並把他治罪。孫悟空走後,天師笑他無禮,不謝天恩,玉帝道“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玉帝幫助孫悟空並不指望孫悟空謝他,而是覺的只要孫悟空不給他惹事就好。

從這些事我們可以看出玉帝對待孫悟空的態度是什麼!是父親對兒子不計後果的縱容,無所不到的關照,不顧一切的愛護。

佛有過去、現在、未來佛,大明帝國的皇帝有太子繼承他的位子,玉帝有一個兒子也有他的合理性。

只有確認了孫悟空是玉帝的兒子,我們才能理解孫悟空天下第一妖的勢力,金箍棒所代表的權力,大鬧天宮的意義;才能看明白西遊記中的故事,西天取經的目的。

玉帝是一個好父親。他給了孫悟空一個優越的生活條件,花果山、水簾洞,讓他居食無憂;一個高貴的身份,自幼為王,凡事以他為主,身邊一群臣僕;極大的特權,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夠“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用自己的勢力為孫悟空撐起一個強大的保護傘,讓他能夠入東海硬求寶物,四龍王以禮相送;進地府強消死籍,十冥王膽戰心驚;敖遊四海施武藝,遊樂千山弄神通;憑藉自己的地位安排好了孫悟空的前程,先是招為天仙,籍名在籙,後又授於齊天大聖,接管蟠桃園,擁有了天庭之上,沒有幾人能比的地位,並掌管了仙仙羨慕的事務。

在吳老夫子的眼中,孫悟空就是大明帝國的皇子,未來天下的掌管者。其實他更像現在那些被家長寵壞了的孩子,在家裡就像王子,家長把自己當成下人、僕人。盡一切可能讓孩子過的最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按排好一個美好的前程。

有人說玉帝對孫悟空的死活並不關心,如果孫悟空不修道,就無法強消死籍,那他只有三百四十二歲,會不會這樣?生死薄中記著“孫悟空,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我們不提這方面的喻意,一個凡猴342歲,壽期短嗎?再說,孫悟空是在修道時起的名字,也就是說只有他修了道才會有這樣的壽期。而他修了道,得了道法,又能夠不受這樣的壽期限制。

玉帝又是個不合格的好父親,身為大神仙的他,沒有去教孫悟空如何做仙,而是讓他成了妖。雖然這不是他所樂見的,但是他並沒有做到對孫悟空嚴加管教。當孫悟空惹出一堆的事端後,既沒有懲罰他,也沒有約束他,而是讓他進了天庭,當了天仙,以為給他換了一個好的環境,他會自然改變。之後更是一味的遷就、縱容,讓本來就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的孫悟空,更沒有了束敷、畏懼和顧忌,以至於惹出來更大的事端。

孫悟空為什麼會從一個無性的石猴變成眾神眼中惹禍的妖猴呢?這都是因為他生活條件的優越,讓他有了心理的優越感,做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外人的感受;身份的高貴,讓他缺少了行為的約束和外界的管制;手中金箍棒像徵的特權,讓他的行為受不到限制,和更多的人對他的容忍;以及玉帝對他的縱容,使他的行為沒有了顧忌。這些本來是玉帝身為一個父親對孫悟空的愛,卻成了他惹事生禍的根源,它們讓孫悟空的意志受不到違背,行動得不到阻礙。無所顧忌的行為惹出了玉帝都懼束的麻煩,不斷增長的慾望產生了玉帝無法滿足的要求。

孫悟空被再度招上天庭時,“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玉帝雖然縱容孫悟空,可也不想他胡為。

18、玉皇大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