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值錢的“一級演員”

「來源: |尋找李少春 ID:xzlsczxgc」

文:錢啟程

我們常常在一些演員的頭銜中看到“國家一級演員”的字樣,這似乎是一個演員窮其一生所能追求到的最高榮譽之一,是身份、資歷、藝術水準的象徵,可現實真的如此嗎,“國家一級演員”的評定標準是怎樣的?都有哪些人是“一級演員”?“一級演員”的含金量究竟如何?“一級演員”值錢嗎?

不值錢的“一級演員”

“一級演員”職稱是中國文藝界設立的專業技術職稱,除此外還有二級演員、三級演員、四級演員,其中一級和二級是高階職稱,三級是中級職稱,四級是初級職稱,戲曲演員習慣稱二級演員為“副高”,稱一級演員為“正高”,在這四級職稱中,每一級又分為四檔,即例如二級三檔、二級四檔、三級一檔……其中“一級一檔”虛設不授,戲曲演員所能拿到的最高職稱就是“一級二檔”,如於魁智、孟廣祿等都是“一級二檔”。

而說到“一級演員”的評定標準,則是以“業務突出”為輔,“論資排輩”為主。其中,極少部分的演員由於獲獎、立功及上面拔擢,以超過常人的速度獲得“正高職稱”,躋身“一級演員”之列,大部分人的“一級演員”是熬出來的,任你在團裡來了一輩子的家奴院子,看了一輩子的盔箱和電閘,只要你不怎麼曠工,沒得罪領導,無重大過失,臨了臨了,都能上個一級,可前提是你所在的院團要有這麼多一級的指標,像國家京劇院這種國家重點院團,一級的指標自然要給的多些,上面發了空白的委任狀,怎麼填空就是院領導的權利了,除卻那幾個站當中間兒的,其餘如場面的、舞美的、編劇的、編腔的、勒頭的、跑兵的、拉幕的、看門的……只要熬得住,且別遭恨、領導喜歡,“一級演員”只是早晚的事,但如果在地方院團,或是更下級的劇院,那就要看命了,名額有限,一個蘿蔔一個坑,單靠自然減員,很難做到雨露均霑。

不值錢的“一級演員”

至於“一級演員”的含金量,即“一級演員”同演員真實的藝術水準是否掛鉤,就很難界定了。客觀的說,有一些“一級演員”還是當之無愧的,雖然比之前輩相差遠甚,但在同輩的演員之中已屬佼佼者,評為“一級演員”也算實至名歸。但濫竽充數者也大有人在,莫說是比前人,就是與同輩相比也是差強人意,有的“一級演員”根本就沒在團裡唱過戲,偶爾下個“洋鄉”,搞搞交流訪問,還要拿出“國家一級演員”的招牌,究其藝術水平,即非“一級”,也不能代表“國家”,要知道,唐朝的夜壺也是盛尿的,沒有哪個博物館把夜壺當做文物,卻有的地方把外行老斗評成“國家一級”,即便國家不追究,觀眾戲迷老百姓也自有一面明鏡。

解放前沒有所謂的評級,譚鑫培不是“大清一級演員”、餘叔巖也不是“民國一級演員”,建國後有了文藝評級,馬、譚、張、裘是文藝一級,李少春先生是文藝一級,而像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這樣的大角也都不過是二級演員,而到如今,“一級演員”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在藝術上他們無限的低於前人,但在底線上卻是不斷地超越前人。

“一級演員”同樣代表著這個演員的工資待遇,各地情況不同,但平均來看,扣除五險及其他費用之後,每個“一級演員”每月可拿到一萬至兩萬元,除此之外,頂著“一級演員”的名頭進行各類副業而取得的收入就不好計算了。

不值錢的“一級演員”

“一級演員”是國家授予的榮譽,是百姓給予的認可,也應是精湛藝術造詣的象徵,但現今的“一級演員”究竟價值幾許,值不值錢,想必大家心中都有答案。職級並不與藝術水準劃等號,觀眾不買賬,“一級演員”就是不值錢的自我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