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正如王平久在序言寫下:“對於那些為光影注入過靈魂的人來講,那份持久的甜蜜,想必會滿溢他們的胸懷。那些蒙塵的歲月,一經擦拭,又閃閃發亮起來。”兩年前,電影頻道推出了“改革開放四十年” 40集大型專題片《影響》,當時我曾撰文:“這是中國當代電影的芳華,也是而立之年的我之芳華。”接下來的一年,電影頻道又推出了大型專題片《封面》和《足跡》,如今匯聚成75萬字的《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這些顯然不是“為節目而節目”的孤立操作,背後有一根“文以載道”的人文脊骨做支撐。

當初的專題片《影響》共計四十集,每集20分鐘,扣除解說和串詞部分,涉及到的影人採訪,不過小半,然而記者的採訪卻是全面而深入的,有些訪談的對話素材,長達兩三個鐘頭。用部分受訪影人的話說,他們把電影頻道當孃家人,願意把自己的藝術人生和寶貴資料講給孃家聽。兩年後,《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集結成冊,16開75萬字印量,僅只是180位採訪中40位的收編,相信這不會是個句號。類似的工作早有嘗試。早在十年前,電影頻道就曾聯合電影資料館,為中國電影做過口述實錄書籍,而當年的許多受訪影人,已駕鶴西遊去了。

不幸的訊息還在繼續。今年6月27日凌晨,第五代導演中堅田壯壯突然發文公告母親於藍去世,至此,1962年評選的“新中國22大明星”已故過半。不僅是老輩影人,就連“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中生代導演,也接連訃聞。2014年,路學長導演在參加完導演協會看片活動的歸途中,在王小帥導演車內心臟病突發去世;時隔不過半月, “第五代”幕後的推手吳天明導演也因心梗去世;2018年初夏,“第五代”奠基人張軍釗在大連病逝……他們留下了《老井》、《人生》、《一個和八個》、《長大成人》等中國當代電影的代表作,他們甚至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堅持創作,同時留下了無限可能的遺憾。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我非常喜歡張揚導演的《飛越老人院》,不僅僅因為故事的魅力,更因為它在商業大片橫行的2012年逆風飛揚,集結了許還山、吳天明、李濱、蔡鴻翔、王德順、唐佐輝、田華、陶玉玲、黃素影、牛犇等“一整個老人院”的藝術家級前輩,這極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次嘗試,這場戲骨級表演盛會,像是一段黃金歲月的追思曲,也成為不少實力派前輩大銀幕的絕唱。隨後的幾年,影視圈經歷了“小鮮肉”和“顏值”經濟的衝擊,只有少數如“最潮老人”標籤的王德順等,仍然有機會活躍在影視一線。

現如今流行一個詞叫“後浪”,然而如若沒有“前浪”,何來“後浪”。《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的策劃組顯然深諳此道,箇中的傳承故事,成為訪談收錄的一大亮點。李少紅追憶自己做實習導演時,分享了謝鐵驪導演在《包氏父子》片場因為頭油、糕點等道具大為光火的事件,並吩咐她專門採辦,謝鐵驪導演對細節展現的嚴苛,讓她在後來的創作中受益匪淺。勤敏好學的寧瀛曾在《末代皇帝》做導演助理,貝託魯奇得空就把她叫到跟前言傳身教,寧瀛的導演思維,就是那時候得以開竅的。甯浩當初是“亞洲新星導演計劃”的受益者,功成名就後投桃報李,做起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致力於新導演的發掘。類似的工作徐崢、王小帥、賈樟柯等都在做,我們不敢奢望他們像當年吳天明那樣成為一代導演的“挖掘機”,但只有創作叢集的不斷湧現,中國電影才能繼往開來,釋放更加洶湧澎湃的創作力,這點中國影人還是有默契和共識的。

《影響》全書共分“繼往開來”、“開路先鋒”、“星火燎原”和“合併奔流”四個版塊,從“繼往開來”的“三代”、“ 四代”到“開路先鋒”的“五代”、“六代”,再從“星火燎原”的“新生代”到“合併奔流”的當代幕後,全書既是中國當代影史的縱貫線,同時也是中國電影傳承的大動脈。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系出專題片《影響》一脈,但不是簡單的內容擴充。兩年前的專題片《影響》劃分“面孔”、“銘記”、“生活”和“電影”四大版塊,每個版塊10集。其中“面孔”聚焦李雪健、張藝謀等影人的時代風流,“銘記”號的電影與改革開放的脈搏,“生活”透過電影裡看百姓生活的變遷,而“電影”探索的是電影市場和行業的往事。專題片用電影裡鉤沉時代,透過影人的講述,串聯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遷,人物專訪為主題服務。到了書籍的收錄裡,時代變遷依舊,個體的部分被放大開來,沒了專題板塊的束縛,訪談迴歸受訪者其人其事。畢竟,時代影響著個體命運,個體命運又鑄就時代風流,每一個時代的故事,都是由個體集結而成,同時靠個體命運和故事來書寫。

訪談錄同時還記錄了許多趣事,比如改革開放後“銀幕第一吻”拍攝的臺前幕後,比如唐國強“奶油小生”外號的由來並非無貶義,再比如張藝謀爆料,懷疑自己不是電影學院年紀最大的。張藝謀原話是:“後來,我就看旁邊的導演系,覺得導演系的學生年齡跟我差不多,因為他們招生是26歲,而且我還堅信有一兩位同學可能也悄悄地改了戶口,說不定他們跟我一樣大。”不知此言一出,八卦自媒體是不是要聞風而動,把當年導演系“嫌疑人”翻個底朝天。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

《影響》:沒有傳承的電影,不會是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