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公元653年,唐太宗的三兒子吳王李恪被賜死家中。在臨死之前,他憤憤不平地說道:長孫無忌陷害忠良,羅織冤獄,如果祖宗有靈的話,我詛咒他們家會滿門誅殺。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這位吳王李恪是誰?為什麼在他臨死之前要說出這麼惡毒的詛咒呢?一切的根源還要從唐太宗說起。

太宗皇帝是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李世民的兒子們卻大多沒有繼承老爹的優秀基因。嫡長子李承乾偏愛男寵,私生活不檢點;嫡次子李泰才華橫溢,但是心機狠辣;嫡三子李治天性仁孝懦弱,甚至有些窩囊。在奉行嫡子繼承製的唐代,三個兒子的情況都不是很讓李世民滿意。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而在庶子當中,有一位皇子是非常出眾的,此人就是吳王李恪。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年紀比李泰還要大一歲。不僅天資聰慧,而且騎馬射箭,寫詩做賦都是非常優秀的。李世民非常喜歡這個兒子,還說:英果類我。(這孩子英氣勃勃,才像我嘛)而且,他不僅文武雙全,身份更是十分高貴,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所以說,他是楊廣的外孫。

這樣高貴的出身,在看重血統的唐朝,李恪的才華出眾也讓太宗皇帝看在眼裡,愛在心裡。甚至一度產生了讓李恪這個庶子接班的想法。但是,當太宗拿著這個想法去朝堂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時,卻是一致的反對聲音。長孫無忌更是面折庭爭:尊卑有序,不可廢除。太宗皇帝也只好作罷。但是他和李恪的樑子就這樣結下了。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而太宗皇帝漸漸老去,接班人是一定要選的。於是找到大舅哥(長孫無忌)商量,長孫無忌選擇了李治。因為李治比較懦弱,選他當太子以後當了皇帝一定會對這位舅舅禮敬有加,雖然想的是這個意思,但是他還是說:長幼尊卑有序,李治天性仁厚,理應繼位。

而吳王李恪自從失去了皇儲身份,面對政治就不敏感了。開始縱情聲色,花天酒地,只想做一個安生王爺了。但是,他不想捲入政治,政治卻主動找上了他。653年,房遺愛與高陽公主的謀反案被人揭發,無數的皇親國戚被捲入這場大清洗當中,下獄流放。而長孫無忌為了減除吳王李恪的勢力,同時更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將李恪也拉下了水。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當時,不論是市井百姓還是皇族都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史載”天下冤之“。所以吳王李恪才會在臨死之前破口大罵:我詛咒長孫無忌的全族都不得好死。

原以為這只是一句惡毒的詛咒,沒想到這句話最後還真的兌現了。在後來的”廢王立武“事件中,長孫無忌因為頻頻反對讓武則天成為皇后,而被武則天深深記恨。終於在她上位之後,利用一次朋黨案件,把長孫無忌也拉下了相位,最後賜死於黔州,而且全族流放嶺南,確實做到了”不得好死“。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綜合看吳王李恪的經歷,就能發現這位皇子就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歷史犧牲品。他的身上明顯印證著一個真理:那就是成也血統,敗也血統。正因為他的身份高貴,所以才會讓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產生擁立庶子的想法,也正是因為他身份高貴,所以才會被長孫無忌深深的記恨,無情屠殺。

而且,我們客觀分析一下,長孫無忌拒絕李恪成為太子也是有正面意義的。因為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隋煬帝的外孫,對於隋朝一定會有深深的感情。

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楊廣的外孫,清淨無爭為何會含冤致死?

而唐朝的皇族是隋朝的親屬,唐朝的文武是隋朝的舊臣,如果李恪繼位,一旦有國仇家恨的思想,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他選擇清除李恪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因為製造冤獄,方式太過卑劣,所以也為自己後來的覆滅埋下了禍根。我想這可能也是長孫無忌機關算計,擺弄心眼最無情的諷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