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備夷陵之戰為何能在敗退後化險為夷?都是因為有這支部隊!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七月發起的,目的是為他的二弟,也就是威震華夏卻敗走麥城的關羽報仇而起兵東征伐吳的一場戰役,也是三國中後期的分界點,此戰之後,蜀漢國力大損,精銳盡失,三國鼎立的程序直接被拖進了後期。

劉備夷陵之戰為何能在敗退後化險為夷?都是因為有這支部隊!

劉備在戰役開始之前準備其實就非常倉促,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而蜀漢昭烈帝劉備卻選擇了最為平庸而且耗時最長的路線。據史料記載,蜀漢此役兵馬並非演義描寫的七十四萬,實際只有五萬兵馬,加上南部沙摩柯兵馬及周邊士卒,總數應該不超過六萬。號稱二十萬,水陸並進,浩浩蕩蕩開進東吳之地。水軍沿長江順流而下,沿途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而陸路由別督吳班為先鋒,基本是所向披靡,吳軍本來就不擅長陸戰,蜀漢軍隊的騎兵步兵優勢明顯,但是隨著戰爭程序的推進,蜀漢進攻的鋒芒逐漸被陸遜的堅守所磨滅。陸遜作為東吳四都督之一,也是最後一人,必然有其獨到精湛之處,面對縱橫沙場數十載,老奸巨猾的劉備他沒有選擇正面決戰,而是用堅守逐漸延緩蜀軍攻勢的同時,不斷尋找機會,希望能透過蜀軍表現出來的弱點,一擊致命。

劉備夷陵之戰為何能在敗退後化險為夷?都是因為有這支部隊!

終於,陸遜在不斷試探後,用火攻終結了劉備東征的豪言壯語,並且一路推進,將蜀漢殘軍一股腦趕出吳地。劉備撤退前期,其實倉惶不堪,首先手下的精銳折損殆盡,斷後的大將傅彤也力戰而死,可以說此刻的蜀軍,如果沒有一支生力軍或精銳站出來,是萬萬不可能成功撤退至蜀地的,因為追殺的吳軍早已壓抑很久,此時此刻恨不能食劉備血肉。但是劉備居然還是率軍全身而退,到達了白帝城,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陳到率領的白耳兵。白耳兵是蜀漢當時最為精銳的衛隊,隸屬於劉備貼身親衛,多數為重甲步兵,裡面很多士兵從劉備在徐州時就跟隨南征北戰,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雖然史書記載不多,但是仍可以從中略知一二: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耳,西方上兵也。意思是陳到率領的白耳兵就是劉備可以把身家性命託付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陳到此人忠勇無雙,雖名為亞於趙雲,但是此戰如果不是陳到的白耳兵浴血奮戰,劉備是萬萬不可能活著退回白帝城的。

劉備夷陵之戰為何能在敗退後化險為夷?都是因為有這支部隊!

劉備退回白帝城後,改此地郡縣為永安,意為永遠安泰,隨即溘然長逝,結束了自己戎馬奔波的一生。隨後白耳兵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再無半點記載。在諸葛亮北伐之時,一支新的蜀漢少數民族精銳異軍突起,“所當無前,號為飛軍”是為無當飛軍。浪花淘盡英雄,不知此時,孔明是否會懷念先帝帳下那支從前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