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久違的金童導演李蔚然終於蟄伏多年而復出。

這次,他搭檔的是陳國富和張家魯這兩位重工業型別片領域的帶頭人。

他們三人聯袂創作的《侍神令》,其工業水準足以讓人對國產片刮目相看,不過,該片背後的隱喻,其實更發人深省。

華語神話電影的新一章

文|子戈

作者簡介:就是個影評人。不在看電影,就在寫影評。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01

神話電影”作為華語片的一種亞型別,近些年正在成型且成熟。

《畫皮》系列、《狄仁傑》系列、《西遊降魔/伏妖篇》、《妖貓傳》、《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到今年,《侍神令》接過接力棒,為該型別續寫上新的一筆。

什麼是“神話電影”?

說白了,它就是西片體系裡“魔幻/奇幻”(Fantasy)型別,一種脫胎於現實的超現實電影。但在華語電影的體系裡,兩者又有著微妙的區別。

最重要的是,相比西式的“光明/黑暗”、“正義/邪惡”的二元價值觀,對更古老更成熟的東方文明來說,陰陽互補,福禍相依,神未必好,魔未必壞,秩序和顛覆是一個動態平衡、相生相剋的關係,世界正是由此產生。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相比起正邪不兩立的好萊塢系的奇幻片,華語神話電影更在意的是陰陽相生相剋的去二元化價值觀

所以,這一類按照傳統文學分類可稱之為“神魔”“仙話”“志怪”的電影,植根於東方的神話傳說和稗官野史,有史詩感,但又比古裝片、歷史片更富想象力,同時,它們承載了東方的價值觀,體現著我們的民族性。相比西式魔幻電影,它們更具有“創世”的寓言性,因此,堪稱為“神話”。

要想拍好神話電影,兩點必不可少。

第一,視效過硬,撐得起天馬行空的想象;第二,對現實的觀察足夠深刻,

有一針見血的洞見。前者盡情飛昇,後者穩穩落地,最終達成一種微妙的創作平衡。

拿《侍神令》來說,作為華語神話大片的階段性成果,它就不錯地平衡了這兩點。

首先在視效上,它達到了國產電影的最高水準,其數字角色的精緻、精細、精密程度,已經完全能夠比肩好萊塢大片了。具體說,好在兩方面。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侍神令》在美術上,是典型的東方主義,但是在技術上,則是西式CG+3D建模,極其精緻

其一,它構建了一個人妖共處的魔幻時空。

而這一構建,是透過一系列人文景觀達成的。如盡顯晚唐風韻的六合式建築,層層疊開的唯美屏風,再加上華燈初上的妖市,世外桃源般的庭院,眾聲喧譁的角鬥場……共同組成一個具有強烈現實質感的幻想世界。

其二,它打造了一個東方式的妖怪群像。

其中有源於《山海經》的九頭蛇身怪“相柳”,有原創的巨型魔物“鬼掌”,有三頭六臂、陰森可怖的“黑無常”,還有一群形態各異的小妖,如鬼赤、鐮鼬、山兔、河童、獨眼小僧……

單純從視效來說,百鬼“日”行的《侍神令》已經在“皮相”上下足了功夫。但作為一部神話電影,光有視效肯定不夠。它必須要有極其現實主義的核心做底,華麗的影像才不至於淪為空洞的炫技。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能夠變大變小的妖怪鬼赤兼具蠢萌和勇悍兩種特徵,無疑是胡巴之後又一個能夠破圈的國產電影角色

02

自古以來,神話都離不開現實基底。神話與歷史是不分家的,神話電影同樣也是真實與幻想的雜糅。

遠古時代,人類生產力不足,於是用神話來安撫這種焦慮,才有了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傳說。

進入等級社會,人們飽受身份的壓迫,於是神話也轉而去歌頌衝破禮教的愛情,如牛郎織女、梁祝化蝶,或是歌頌反抗強權的壯舉,如諸神助武王伐紂,眉間尺復仇楚王。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沉香救母等,無一不是反映我們民族性格里不畏強權、打破禮教的革命性一面

到了現代,

當“神話”以電影方式呈現時,內裡仍是對現實的對映。

《侍神令》也不例外。

這部絢爛的電影裡,有沉靜的一幕非常令人難忘。那就是影片最後,晴明獨自離開時的背影。從那個背影裡,你能讀出一種很深的悲情。而這份悲情,才是《侍神令》最值得玩味的部分。

影片講述了一個人妖共處的時代,說是共處,也並不準確,因為此時的人妖兩界已因為一場紛爭而決裂。他們分居於界橋兩側,勢同水火。

所以更準確說,這是一個極端分裂的時代。人和妖之間不再有信任,只有敵對。

在這樣的時代,該如何生存?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穩立場,黨同伐異。

但有個人卻不信邪,他想要粘合兩界,使世界重歸和諧。

這個人,就是晴明。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晴明本質上是一個既不在廟堂也不在江湖的遊俠

晴明之所以這麼想,一方面因為他血統特殊,半人半妖。而更重要的是,在與妖的相處過程中,晴明發現妖與人相似。他們也有自己的怕與愛、樂與怒,這些複雜的品性並不會因為人妖有別而有所不同。

那麼所謂的不同,來自什麼呢?來自成見,來自傲慢,更來自抱團的天性。晴明不想如此,他想平等對待眾生。但可想而知,這樣的想法何等危險。

於是我們看到,在陰陽寮慘遭血洗後,晴明被誣陷為妖界幫兇。理由和很簡單:他有妖的血,自然與人為敵。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邏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不接受任何曖昧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侍神令》探討的話題極具現實意義,它講的是:

在一個極端分裂的世界裡,做一個溫和的中間派有多難。

整部影片中,晴明始終在被兩股力量撕扯。一股來自百旎,她是陰陽寮的掌案,與晴明青梅竹馬,身為晴明的摯友,她希望晴明能迴歸人界,不再與妖為伍。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晴明的痛苦來自於他無法兩頭討好,是“一個人,沒有同類”。

另一股勢力來自妖皇相柳,他想借晴明之力禍亂人間,從而掌管世界。前者是人,後者是妖;前者以“情”動人,後者以“利”誘人。

但本質上,兩者是一樣的。他們都在“逼”晴明大聲表態、迅速站隊,然後調轉槍口,消滅對方。

講到這裡,你就明白,這部電影構建的世界與當下的現實何等相似。我們也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分裂的時代,沒有對話,只有立場;沒有共識,只有偏見;沒有“大同”,只有“敵我”。

在這樣的時代,選擇任何一方都是容易的,但難在永遠站在理性的一邊。

就像影片中的晴明,他拒絕站隊,隨心而活,但結果卻是,他的生存空間被一點點蠶食。他先是被迫離開人間,遠離妖域,到兩界之間的一處偏僻所在,建起自己的庭院。

但最後,連這個庭院也終被踐踏。因為這個極端的世界,如此蠻橫,容不下任何的中間地帶。

而晴明將何去何從?這就有了我們之前說的那個“背影”。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晴明是一個孤膽英雄,狷狂是他的表象,悲劇是他的命運

影片最後,晴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從而避免了人間塗炭。之後他獨自遠走,留下孤獨的背影。這可以看作是舍小我、救大我,但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晴明最後的倔強。

他拒絕加入任何一個陣營,於是他只能孑然一身。最終,他勇敢地奔赴了自己的孤獨,於是那孤獨,就成了驕傲;那悲情,便化作了豪邁。

03

神話電影都是對現實焦慮的觀照和安撫。

《畫皮》指向人們對“愛情”的焦慮,它探討的是肉與靈孰輕孰重。《妖貓傳》指向人們對“真相”的焦慮,它探討的是如何戳穿幻術,觸控真實。

《哪吒之魔童降世》指向人們對“自我”的焦慮,它探討的是如何爬出成見這座大山,掌握自己的命運。《姜子牙》指向的是人們對“權力”的焦慮,它探討的是當個體意志與權力意志相悖時,人該如何自處。

《侍神令》:神話大片的階段成果

無論描寫了多少怪力亂神,神魔故事背後,實則都是對現實的隱喻

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侍神令》瞄準的都是分裂和站隊,探索了

何為正義,何為英雄。

在《通》和《侍》背後,有著同一個主事者,就是著名電影人陳國富,從他自己執導的《雙瞳》開始,陳國富就致力於升級華語商業大片的格局和理念。

再到他轉型為監製,《畫皮2》、《太極》系列、《狄仁傑》系列,以及《尋龍訣》和《侍神令》,陳國富及其主要的編劇搭檔張家魯所領銜的班底,

融合了傳統港式武俠片的精髓,並利用最先進的視效技術,對標西式奇幻電影,不斷開拓著華語動作大片的邊界。

而“神話電影”,就是陳國富為首的這一代中國電影人,為華語電影工業找出的一條出路。

雖然這條路又難又慢,但無疑是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