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讓 “

姑蘇

”的名字人盡皆知。這座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古城,是吳越文化的中心,伍子胥復仇、西施戲吳王,放眼望去盡是歷史的沉澱。

行吟姑蘇,細聽吳儂軟語,坐臥園林深處,耳畔響起崑曲評彈,蘇式菜譜大快朵頤。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歷史姑蘇,吳下春秋

顧頡剛曾經說過,“

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時物;其次為成都,則是戰國時物

”。作為蘇州的歷史大師,顧頡剛此言直接奠定了蘇州城的地位。2500年前的

伍子胥

,為了幫助吳國崛起,

特意修建了當時的城池。

吳中之地,他“

相土嘗水,象天法地

” ,

根據水文地理和風土人情,伍子胥特意選擇了一處絕佳的築城之地。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這裡處於太湖東岸的丘陵與平原之間,西有湖泊、丘陵屏障,內據平原沃野,魚米之利。伍子胥構築了外城與內城相嵌的姑蘇城,以

胥溪和胥浦兩處水利連線,既解決了水患又便利了漕運。

大小兩座城池,互相拱衛,姑蘇城在伍子胥的手中,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堡壘

。他們南據越國,西擊強楚,終成霸業。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而吳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末年。周公

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按照宗法制度,亶父本應實行嫡長子繼承製,然而他卻獨愛幼子。

為了不讓父親失望,兩位兄長來到古越人聚居的江東

。在這塊蠻夷之地,泰伯被擁立為君,而他治下的江東子民,因為喜歡邊喊邊叫喊,泰伯稱之為

“吳”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隋文帝時期,第一次出現“蘇州”的稱呼。然而,讓這座城市煥發光彩的,卻是160多年後的唐朝了。安史之亂後,北方戰亂紛爭,江南地區成為一方樂土。

詩人張繼四處奔波,一個秋天的夜晚,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夜色微涼,遊子情深,烏鴉啼鳴,更添思鄉情切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文化姑蘇,江南清秀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江南水鄉的滋養,讓蘇州園林、虎丘盛景、蘇繡宋錦聞名於世,甚至就連吳儂軟語都令人沉醉。

作為園林之城,隨處可見文人墨客與自然風光的結合;作為文化之城,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同在

。水渠縱橫,橋樑交錯,不負“東方威尼斯”的美譽。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在中國的四大園林中,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佔據兩個席位。與北方園林的大氣磅礴相比,蘇州園林盡顯文人風雅。

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鬥水為池

”,文人墨客因地制宜,巧奪天工般編織空間,疊山理水。用花木山石、亭臺水榭,構建出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自此便有了“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的美譽。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姑蘇城的西北,有一處虎丘山。自古便有

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

”。因為吳王

闔閭

葬於此地,曾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山高三十多米,卻有“

江左

丘壑之表”的風範,虎丘塔與劍池最值得值得一提。

“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曾經吸引康熙乾隆下江南遊玩,也引得士大夫們潑墨書寫。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並稱為“

中國四大名繡

”的蘇繡,獨佔錦繡界的鰲頭。蘇繡以山水、人物、花鳥為題材,透過匠人們的一雙巧手,打造出傳承至今的刺繡技藝。

要想刺繡,必先繅絲,家家養蠶的農村,讓戶戶刺繡成為盛景

。民間、宮闈、閨閣、寫實,蘇繡在不同的時空維度裡煥發異彩。

行吟姑蘇,人間煙火

走在姑蘇城頭,望見江南女子娉婷嫋娜,聽著崑曲評彈吳儂軟語,累了品一壺碧螺春,在街角酒樓大快朵頤。“

人間煙火姑蘇城,滿池芙蕖弦琶錚;梔子香豔平江路,桐油傘下笑語盈。芊芊女子最多情,繡出紅妝君郎贈;吳門才子天下墨,歲月靜好枕河生

。”倏忽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雨巷的姑娘,倚門書寫、胸中點墨的書生,躍然紙上。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真不是君王多奢靡,實在是人間自在,世間少有。

江南女子的柔美身姿,一開口就是淺唱低吟的姑蘇方言。

來自太湖流域的

古吳語,在融合了中原語系、江南水鄉的神韻後,構成了獨具韻味的蘇州方言。

蠟蠟黃、旭旭紅、碧碧綠、雪雪白的稱呼,宛若黃鶯歌唱,呢喃悅耳。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戴望舒的筆下,那個

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總給人以莫名的嚮往。

她們是江南的名片,如果再有身段唱腔那就更讓人著迷了。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崑曲在這裡生根發芽。來自於崑山一帶的曲調,竟然綿延六百年之久。唸白表演,舞蹈裝扮,無一不影響著其他劇種。《

牡丹亭

》、《

長生殿

》、

《桃花扇》都是因它而名。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

猶抱琵琶半遮面,三絃在手吳音起。

在酒肆茶樓,隨處可見評彈的藝人們。他們把吳儂軟語發揮到極致,或輕聲細語,或曲調高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看著他們的表演,彷彿穿越千年。精神世界的享受,搭配蘇式美食的快感,

松鼠桂魚、響油鱔糊的

招牌菜,

輕糖松子、金絲蜜棗的

糖果蜜餞,真是垂涎三尺,流連忘返。

後記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這裡有美女西施的傳說。“江雲不散憂君色,山月猶明死國心”,這裡是伍子胥的家國情懷

。走在姑蘇城裡,總能看到歷史中的符號,他們或明或暗 地指引著行人,去探求歷史名城的深厚底蘊。

姑蘇城外有遺篇,吳楚故地多盛景,張繼詩一首,千古美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