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脫口秀大會》的爆火,某種意義上是語言類節目在當下的需求被重新喚起。脫口秀只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大家喜歡的,是脫口秀背後的東西。比如觀點經驗和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有趣和觀點犀利。過去的一年,“破圈”這個詞被重點提及。《脫口秀大會》從三無嘉賓,到娛樂圈大腕搶著來露臉,足以說明了熱度。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這樣的熱度從事後來看就像玄學一樣。因為一開始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眯起眼睛,看似不正經叫李誕的年輕人,真的能拓展脫口秀節目的市場。就像幾年之後大家在看他的同門師兄弟王自健,根本不相信他會把《聽姐說》搞砸一樣。蛋總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自詡為流浪詩人是後來塑造的人設,包括他人前假裝輕鬆,人後異常努力的事情。說實話都是為了塑造李誕這個人設。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因為只有大家記住李誕了,大家才能順便想起《脫口秀大會》和他的笑果文化。某種意義上,李誕賣的不是節目,他一直在出賣自己。包括出賣自己的靈魂。搞創作的人會開玩笑說做自己做的腦力工作是出賣靈魂。如果大家都有這個覺悟,那麼《聽姐說》也不至於像一檔小兒科節目。這是很多人看了幾期之後,最直觀的感受。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聽姐說》是怎麼在邊緣徘徊的?

那要看語言類綜藝節目的核心是什麼,無論是脫口秀還是相聲段子,文字是最基礎的東西,每一位姐姐的臺詞都量身定做,創作難度上本身就已經是幾何級別。如果時間緊任務重,那才真叫折磨人。語言類節目嘉賓身份還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段子吸不吸引人。什麼樣的節目配什麼樣檔次的文案。說實話《聽姐說》對脫口秀的認知和定位上,能力還是弱了很多。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語言類綜藝最大的需求是什麼?

語言類綜藝節目的觀眾,最大的需求是享受文字帶來的刺激。不管是自黑還是腹黑,不能只讓人家聽個響。如果節目的訴求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脫口秀這件事,那麼最終效果不佳倒還容易理解。如果想把這件事做好,那麼只能說《聽姐說》在糊弄觀眾。根本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的弱點是什麼,又需要改進哪些東西。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

做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入了這個圈子?

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脫口秀,也不是所有的尬吹就可以稱之為藝術。節目接地氣和追求藝術性從來不互相沖突,最關鍵的是要想讓節目長久做下去。持續迭代的能力要增強。《聽姐說》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從使用者思維的角度去策劃一檔節目。段子不是一開始就能讓觀眾共鳴,姐姐們的人設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樹立起來的。

邊緣OB的《聽姐說》,怕是永遠入不了脫口秀人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