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文|菁媽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能說會道”是一個褒義詞,代表的這個人思維敏捷活躍,大腦反應更快!

孩子會不會說話,愛不愛說話,其實是從小培養的。

小何是一個幼兒園的老師,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來接孩子的家長,無論是媽媽還是奶奶,

平時話比較多,經常喋喋不休地跟老師聊天的話,他們家的孩子也會比較活潑開朗,

語言能力也會更強,反應也會更快。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而如果帶孩子的是爺爺,來接孩子的是爺爺,

沉默寡言很少說話的話,孩子也會更沉默,

在跟孩子之間交流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反應也會更慢。

確實孩子從小受到家長的影響,愛說話的話他會更好地調動大腦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大腦的思考能力,邏輯能力,有助於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

從小帶孩子的家長沉默寡言,孩子沒有語言的環境就會不愛說話,直接會導致孩子大腦受刺激更少,反應會更慢。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不用10年,3方面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孩子到10歲的時候就上了小學四五年級,整個思維邏輯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性格特點就會比較明顯。

而孩子小時候愛說話還是不愛說話,在這10年間,三個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一方面:社交能力

記得小時候農村都流行相親,鄰居家有兩兄弟,東東長得高大威猛,而且五官端正,而弟弟寧寧個子矮,五官也沒有哥哥長得端正。

兩兄弟年齡相差不遠,相親的時候都是差不多時間進行,沒想到個子矮五官不咋滴的弟弟在相親市場卻非常地受歡迎,而哥哥卻遲遲相不到合適的姑娘。

因為

哥哥每次相親話都不敢說,臉都通紅了

,很少說話,搞得姑娘特別尷尬,而弟弟雖然長得不咋地,但是

巧舌如簧

,很會逗姑娘開心。

後來哥哥勉強找了一個面板黝黑,同樣沉默的姑娘,弟弟寧寧卻找了一個身材高挑,面板白皙,長得漂亮的媳婦。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弟弟能說會道,社交能力比較強,而哥哥社交能力很差。

所以

孩子在小的時候愛說話的話,社交能力也會更強!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第二方面:自信心

愛說話的孩子,因為社交得多,所以在社交過程中他會得到各種反饋,比如他說的話有人信服,或者是他說的話被別人反駁,這樣的孩子他其實會經受到更多的挫折,也

會對自己的能力各方面有更清晰的認知。

愛說話的孩子對自己認知比較清楚,自信心也更強!

這些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會更積極地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即使回答不對,他也沒有所謂,下次依然很積極,所以自信心很強。

小不愛說話的孩子,喜歡跟自己對話,社交能力也比較弱

,沒有及時從小夥伴的互動中得到各種反饋,對自己信心不太足。

上課時偶爾舉手回答一次問題,萬一答得不對,老師說不對之後,他下次可能就更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所以自信心會比較差。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第三方面:反應能力

也就是孩子的智商情況!

孩子小時候愛說話掌握的詞彙量就越多,而詞彙量多,孩子就會反應更快,邏輯能力更強,更聰明!

著名的社會認知學家進行了一項“三千萬詞彙鴻溝”的實驗,

選擇了不同階層的家庭作為樣本,跟蹤了三年,在三年期間,每個月都到家庭裡面去拍攝孩子的成長。

最後發現不同階層的孩子掌握的詞彙量,有3,000萬個單詞的差距,而到了6年後,在進行回訪的時候發現

孩子的詞彙量越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越強,學習成績也會更好。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家長從小經常跟孩子說話,讓孩子得到更豐富的語言刺激,孩子小時候也更喜歡說話,從而讓孩子

能夠掌握更多的詞彙量

在跟小朋友交往的時候,孩子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擁有更好的社交能力,也能讓孩子有更快的反應能力,讓孩子對自己有更深的認知,從而有更強的自信心。

從小“愛說話和少說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從孩子

出生之後就要多跟孩子聊天,

多跟孩子講故事,多跟孩子一起看書,培養一個愛說話的孩子,才能培養出一個自信陽光聰明的孩子。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

男孩身上出現“4+1”訊號,提示進入身高猛漲期,讓娃多長几釐米

懷孕後,孕媽常見的幾種身體不適咋處理?過來人給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