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2021年,由

托馬斯·溫特伯格執導,麥斯·米科爾森主演的劇情片《酒精計劃》風光無限。

不僅橫掃了大大小小將近30個電影頒獎禮,還收穫了當年的奧斯卡

最佳國際影片獎。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這部電影是繼2012年的《狩獵》後,

托馬斯·溫特伯格和麥子叔的又一次合作。

鑑於只是提名了奧斯卡的《狩獵》都能位列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96位,評分高達9。1分。

成功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酒精計劃》,自然讓國內影迷十分期待。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然而,當該片在國內影視平臺上架後,隨著觀影的人不斷增多,電影的評分不升反跌。

截止至今,《酒精計劃》在豆瓣電影上有超過五萬人評價,綜合得分7。7分。

雖然這個分數並不算低,但對比起有口皆碑的《狩獵》,《酒精計劃》無疑有點讓人失望。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開啟針對電影給出的差評,把五花八門的評語總結下來,其實就能得出三個字:

太幼稚

大多數看不起《酒精計劃》的人,基本上都是認為四名男主用酗酒來解憂,實在可笑。

麥子叔演的馬丁,因為多年前為了家庭放棄讀博就怨天尤人至今,教學毫無特色,不懂與家人相處,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讓人迎面碰到都想繞路走。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他的三個好友,體育老師湯米是個老單身漢,陪伴了他多年的狗子還因為衰老即將死亡。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音樂老師皮特是個有社交障礙的人,總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文藝氣息,卻無處釋放。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心理學老師尼古拉則是個妻管嚴,家庭地位低下還揹負著撫養三個年幼孩子的壓力。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為了化解各自心中的苦悶,在尼古拉的提議下,他們四人以研究適當攝入酒精能否改善人生為由,展開了一場

持續醉酒的實驗。

結果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後,馬丁、皮特和尼古拉認識到喝酒無助於改善生活,並重新振作起來迎接新的日子。但湯米卻被酒精打敗了,用墜海結束了自己的餘生。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喝酒是不是真的能改善生活呢?

稍微有點生理常識的人都知道,酒精除了能麻痺神經外,並沒有任何改善身體機能的效果。所謂的酒精能改善生活,無論是劇情裡,還是現實中,大多數都是心理暗示的功勞。

因此在批評者的眼中,這四名年齡加起來超過150歲的男人,居然把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歸咎到血液缺少5‰的酒精上,簡直就是失敗者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再加上部分影迷在瞭解到電影的刪減片段裡,還涉及讓青少年喝酒解決問題的劇情時,更加覺得這部電影立意不良,導演在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

正因為電影的立意讓不少觀眾反感,所以《酒精計劃》自上架國內平臺後口碑就不升反跌。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但問題是作為Dogme95宣言的發起者,拍出過《家宴》和《狩獵》這種高質量的大作,被譽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的

托馬斯·溫特伯格,會拍出如此膚淺的作品嗎?

已經舉辦了93屆的奧斯卡金像獎,大大小小合計20多個電影頒獎禮,只因為要給托馬斯和麥子叔“面子”,就會把獎項頒給《酒精計劃》嗎?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其實在《酒精計劃》的評論區裡,我們還是能看到許多正向評價的。

有人對電影的立意感到反感和不解的同時,也有人對電影講述的故事感到共鳴和認同。

事實上7。7分的評價也證明了《酒精計劃》並沒有差評者口中那麼不堪,只不過可能是因為電影的喜劇標籤,讓不少人誤以為

托馬斯·溫特伯格會拍出像《杯酒人生》和《宿醉》那樣的喜劇,忽略了托馬斯想要借電影傳遞的哲學思想:

酒神精神。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酒神精神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的,主要表達了從生命的絕對無意義性中獲得悲劇性陶醉:

人生是幕悲劇,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它的沒有終極根據,但生命敢於承擔自身的無意義而並不消沉衰落,這正是生命的驕傲!

在酒神精神的框架下,人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充滿悲劇色彩的,但在自身意志的驅使下,人能

拋棄傳統束縛,迴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充分肯定所謂“悲劇”的人生。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為什麼酒精

實驗明明失敗了,主角們反而看似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為什麼他們逐漸拉垮的人生明明還沒有太大變化,甚至還失去了一位摯友,卻能載歌載舞?

與其質疑托馬斯犯下了新手導演才會犯的敘事邏輯矛盾,我更偏向是因為他想表達主角們在“酒精計劃”後開竅了,領悟了酒神精神的哲學思想:

人生不需要在事實上改變和糾正什麼,只要一點點心態上的變化,就能活得更好。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如果片中四人不是中年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其實是無足掛齒的,因為旺盛的精力和富裕的人生足以讓他們能多次跌倒後再站起來。

但年近半百的他們能用來犯錯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那麼在明知道年齡不可逆的客觀事實下,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減輕這種悲觀境況帶來的消極影響呢?

用酒精顯然是不行的,醉生夢死之後消極感只會更洶湧,唯有憑自己的意志改變心態,豁達樂觀地面對自己人生的悲劇,才能活出自我,讓生活回到正軌。

馬丁在結尾時的奮力一躍,正是寓意了他參透了這種酒神精神,有了類似向死而生的覺悟。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誠然,《酒精計劃》其實並不是一部純粹的喜劇,而是一部套著中年危機的外殼、用一個大叔們借酒消愁的故事,給大家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為了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他刻意避開了步步為營的情節鋪陳和角色性格的完全塑造,將瑣碎、紊亂的故事線頭埋藏在四位主人公

“醉眼看世界”

的複雜情緒下。

這會讓抱著看喜劇心態的人感到困惑和混亂,認為電影的敘事有問題,逐漸看不進去。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閤家歡喜劇甚至荒誕鬧劇來看,那還沒入門;

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講述中年危機的劇情片來看,那可以說是摸到了門道;

只有把它成是一部哲學電影,發掘其背後蘊含的哲學道理,才能真正看得進去。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奧斯卡的頒獎標準,往往對能深刻探討社會問題和傳遞哲學思想的電影更加青睞。

無論是韓國《寄生蟲》裡對貧富差距的討論,還是墨西哥《羅馬》中關於歷史洪流改變個體生命程序的展示,抑或是這次《酒精計劃》裡對酒神精神的探索和傳遞。

這些能在奧斯卡獲獎的外語電影,並不是靠電影的故事性來取勝的,如果我們按照觀看一般商業片的角度來鑑賞這些電影,難免會覺得看不進去。

《酒精計劃》算什麼喜劇?它明明就是一部傳遞哲學思想的文藝片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可以理解

托馬斯·溫特伯格為了將酒神精神這麼抽象的哲學思想,“灌裝”到“中年男人借酒消愁”的老故事裡著實不容易。

但這部電影的格調也未免太壓抑了一點,別說能“勸退”不少只想看喜劇樂呵樂呵的觀眾。

即使是抱著鑑賞念頭的樓主,在觀影過程裡也忍不住歇息了一會,無法一口氣看完。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卻不是一部可以拿來放鬆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