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姜子牙,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曾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姜子牙又是呂氏一族的後人,稱呂尚。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姜子牙像

關於他的籍貫,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多有爭議,但據多部史料記載,堯舜時期其祖先所封呂地,在今河南南陽。

後南陽人為紀念姜太公,在南陽城西鎮平縣建有太公湖。

另外,河南衛輝被稱為“姜太公故里”,至今太公鎮境內還保留著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每到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辰之日,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足以見得,姜子牙的一生與河南有很深的淵源。

在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以及後世的影視作品中,姜子牙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人物。他在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修道40年,後下山代天封神,輔佐周武王弔民伐罪,推翻商朝而起周八百年基業。後分封營丘,為齊侯。弟子武吉、龍鬚虎、五路神。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影視作品姜子牙形象

隨著這些作品的流傳,姜子牙斬將封神的故事深入人心,民間出於對姜太公的尊重和敬佩衍生了許多故事。

姜子牙成為管理天下所有神的神,進一步提升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了人們心中驅邪扶正的偶像。

這些坊間故事真實地反映出了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那麼,這個在民間具有極高地位的人,歷史上的真實形象是如何?其實,拋開後世作品不談,歷史上的姜子牙同樣是一位奇人。他的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雖然是名門之後,但在姜子牙出生時,家道就已沒落。姜子牙從小胸懷大志,他勤奮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常言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七十歲之前,姜子牙始終沒有能夠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明君。以至於他人生的一半時間一事無成,飽讀經書卻又整日閒居在家無所事事。為此,他只得以釣魚度日打發時間。他釣魚的方式很特別,釣杆很短,釣線只有三尺長,釣鉤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人們譏笑他,他說“願者上鉤”。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姜太公釣魚

這一天,姜子牙依舊在渭河邊釣魚,終於等到了能識其才華之人——周文王姬昌。

姬昌外出狩獵,恰好他在出去之前佔了一卦,卦象說:

“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

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此時的姬昌身邊急需助他建功立業的能人,看此卦象後,姬昌十分滿意。

果然,率隊出去不久,姬昌便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交談幾句便判斷此人為不世之材。

姬昌對姜子牙說:“我國先君太公曾言:‘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自太公始,已盼望了許久,今日一見,想必您就是這位高人。”因此,姜子牙被稱為“太公望”,“姜太公”之名也是由此而來。姜子牙早就聽聞姬昌敬老慈少、禮賢下士且滿懷抱負。今天幸遇識己之人,姜子牙也十分高興,他與姬昌一同乘車而歸,被尊為太師。

彼時,紂王無道,引得世間哀怨。而姬昌因仁愛德治,得到了越多越多諸侯的擁護。西岐國力的日益強盛,引起了商王朝不安。於是,紂王將姬昌拘於羑里。在被困的這段日子裡,姬昌心憂天下,他潛心研究伏羲創制的八卦,期望在這其中找到救世之道。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周易

最終,姬昌將八卦推演為六十

四卦,稱為《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由此而來。

《周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是“大道之源”。

姬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堅定了伐商的決心,他把姜子牙當做自己的首席智囊,與其一同商討策劃推翻商紂政權。姜子牙博學半生,終於在此時大展拳腳,他告知姬昌要繼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

一方面,對外聯絡同有反商之心的諸侯國向紂王進貢,使紂王放鬆警惕;另一方面,對內製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厲兵秣馬,為戰爭做準備。經過姜子牙的謀篇佈局,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牧野之戰

姬昌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

姜子牙見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知曉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

終於,在經過多年準備之後,姬發通告諸侯共同征伐。

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兵馬趕至牧野。

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周軍趁勢進攻,大量商軍被殺。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武王滅商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對有功之臣進行獎賞恩賜。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建立齊國,以穩定東方。在姜子牙的帶領下,齊國興盛壯大,並孕育出了燦爛的齊文化。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齊國

齊國建立後,姜子牙提出要依法治國,國無法不立,做任何事都要在法律範圍內,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約束。對於有才能的人,無論出身何處,無論親疏遠近,最大程度地選拔任用。

以“才能”衡量人,這一理念打破了西周時期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無疑是歷史的進步。

於此同時,姜子牙還專門制定了衡量人才的幾項標準,將“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姜子牙的一系列舉措具有超前性,實踐也證明,他的用人思想發揮了效用,齊國發展蒸蒸日上,很快成為一方大國。

在文化上,姜子牙並沒有強行在齊地推行周禮,而是“入鄉隨俗”,從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出發,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從一點上看,姜子牙在當時就具有了“實事求是”的進步思維。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除此之外,在治理國家上,姜子牙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各行各業興盛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齊國吸引了不少外地人遷居,實現了大發展。

作為一名歷史上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的形象地位不僅在普通民眾的心中非常高,而且為歷代帝王所敬重。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都有記載。相傳,唐太宗即位後,時局複雜內憂外患,整個國家百廢待興,為了快速樹立權威、安人理國,他便稱自己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修建了一座太公廟。

透過此舉向世人表示自己要招賢納士、舉賢任能,治理天下。這一方法果然奏效,很快唐太宗就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為後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姬昌像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

“周姬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由此可見,姜子牙韜略之深,稱得上後世之師。

姜子牙所著的《六韜》,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後世一些著名的軍事家如孫武、鬼谷子、諸葛亮等都學習汲取過《六韜》書中的精華,姜子牙稱得上是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六韜》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從發端到形成體系、構成學說,很多始於太公,所以說姜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

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

縱觀姜子牙一生,他的前半生困苦坎坷,心懷大志卻懷才不遇。雖然家世顯赫,但自己卻出身低微。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經做過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販。源此,還衍生了“覆水難收”的成語故事。

早年間,姜子牙沒有正經職務,家裡貧窮困苦,而他自己只得釣魚排憂。妻子馬氏嫌棄姜子牙,欲圖離去。姜子牙勸她說:“將來有一天我會榮華富貴的,你可別這樣做”。但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子牙。後來姜子牙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姜子牙收穫了地位、財富,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費盡心力也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對她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厚重河南·姜子牙:文韜武略太公望

在治理國家期間,姜子牙提出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方針,這些舉措在今天看來仍有借鑑意義。雖然太公已經去世三千餘年,但人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銘記他的豐功偉績,那些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正以一種別樣的方式紀念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