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味道竟是“淡”,如一杯有溫度的白水

從前年少不知愁,最喜歡華麗張揚的辭藻,大氣磅礴的語調,如喜歡一杯甜膩的飲料。後來,經歷的人和事漸多,心慢慢沉靜下來,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味道竟是“淡”,如一杯有溫度的白水。

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味道竟是“淡”,如一杯有溫度的白水

從前的文字故作深沉,再怎樣旁徵博引都有種難以消弭的膚淺和蒼白。現在反而不敢落筆,唯恐內心不夠豐盛,呈現不出足夠深刻的文字。都說“話到滄桑句始工”,很多大家名作,字裡行間甚少修飾,平實的語句卻有讓人落淚的力量,讀完掩卷,心緒久久難平。細思量,這些大家,無不經歷多年滄桑坎坷,人生百味一一嘗過,卻依然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沉澱出雲淡風輕卻有千鈞之力的感慨。回頭看自己,果然還是太稚嫩。

從前總在想,為什麼小說裡描寫高手過招,必是招式極為簡單,卻有令山河變色之力;描寫女子絕色,一定是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卻勝過無數女子盛裝華服。後來讀《莊子·天道》,看到這樣一句話:“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才懂得樸素淡然才是天下至純至精、至簡至美之道。可人生在世熙熙攘攘,又有多少人能參透“返璞歸真”的奧妙呢?

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味道竟是“淡”,如一杯有溫度的白水

“淡”不同於“白”,淡是一種境界,是過盡千帆、洞明世事,品人生百味後,選擇放下慾望,滌濯內心;白是一種底色,是尚未開始、無知無畏,等待眾多人生色彩的塗抹勾勒。什麼都不懂,是“白”;什麼都懂,卻能看開放下,才是“淡”。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採菊東籬下,是“淡”;李白不屑摧眉折腰事權貴,仰天大笑出門去,是“淡”;蘇軾不畏世事無常,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也是“淡”。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很多人都懂“淡”的好處,卻達不到“淡”的境界,無非在於心性不足。《大學》有云:修身在正其心。心正才能身正,不斷修心才能做到視功名利祿如浮雲,在歷經磋磨之後保持初心,最終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達從容、寧靜淡泊”的境界。

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味道竟是“淡”,如一杯有溫度的白水

寫文章,為什麼也要“淡”呢?因為太過於追逐功利,就很難寫出中正無瑕的文字,只有寧靜淡泊,摒棄雜質,才能納天地萬物於胸壑間,將自己超脫於紛繁複雜的表象與情感之外,揮筆從容有千鈞之力,落筆生花有化境之美。

白雲出岫本無心,清泉奔流原無意。“淡”是天下至美之道,“淡”是人生至純之理。我心往之,努力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