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都說張無忌是金庸筆下最強的主角,金庸自己在接受採訪時也確認過這種說法,可張無忌到底強在哪?細品原著就會知道,他的確是攻守兼備,在進攻和防守兩端都做到了極致。

先看進攻,在對陣範遙的時候,就有這麼一段描述:張無忌運起乾坤大挪移心法中第七層功夫,將他掌力漸漸積蓄,突然間大喝一聲,反震出去,便如一座大湖在山洪爆發時儲滿了洪水,猛地裡湖堤崩決,洪水急衝而出,將苦頭陀送來的掌力盡數倒回。這是將對方十餘掌的力道歸併成為一掌拍出,世上原無如此大力。”著實誇張。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張無忌劇照)

而防守端,張無忌有九陽神功護體,乾坤大挪移和太極都是可攻可守的武功,這武功配置著實堪稱完美。

而金庸筆下的非主角高手就沒這般待遇了,反派更是不可能有此待遇,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那人在進攻端達到了極致,奈何防守能力太弱,最終死得很冤。

一、進攻最猛的神功

金庸全書進攻最猛的神功是什麼?不是郭靖的降龍十八掌,也不是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也不是前文提到的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而是《神鵰俠侶》中那金輪法王修煉的龍象般若功。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郭靖劇照)

你且看書中是如何描述龍象般若功的,原著道:“那‘龍象般若掌’共分十三層,第一層功夫十分淺易,縱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傳授,一二年中即能練成。第二層比第一層加深一倍,需時三四年。第三層又比第二層加深一倍,需時七八年。如此成倍遞增,越往後越難進展。待到第五層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金剛宗一門,高僧奇士歷代輩出,但這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卻從未有一人練到十層以上。這功夫循序漸進,本來絕無不能練成之理,若有人得享數千歲高齡,最終必臻第十三層境界,只人壽有限,金剛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終了之前練到第七層、第八層,便非得躁進不可。”

等於說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龍象般若功最多隻能練到七八層,因為每精進一層就需要比前一層多一倍的時間,常人哪能活到千歲?

而金輪法王將這神功修煉到第十層,已經是遠超常人,儘管他那第十層的威力是不如張無忌所呈現的排山倒海之力,但十三層的龍象般若功自然是比張無忌那招式更強的,但哪怕只修煉到第十層,金輪法王的進攻也已然是《神鵰俠侶》時代的天花板了。

二、無解的進攻

金輪法王在書中與中原群雄都有過交手,在“十六年後”的劇情部分,他將龍象般若功提升至第十層後先是與周伯通交手過一次,你看當時是何情況?

原著道:“周伯通吃了一驚,料知對方拳力有異,不敢硬接,手肘微沉,已用上空明拳中的功夫。國師一拳擊出,力近千斤,雖不能說真有龍象的大力,卻也決非血肉之軀所能抵擋,然與周伯通的拳力一接,只覺空空如也,竟無著力處,心下暗感詫異,左掌跟著拍出。”

周伯通可是後來三論華山的五絕之首,他都無法正面硬接金輪法王的進攻,可想而知法王在進攻端有多無解。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周伯通劇照)

後來襄陽大戰中金輪法王也一度壓制楊過,就連主角楊過也招架不住他的連番進攻,論進攻,他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天花板,但他的弱點也很明顯。

三、脆如紙皮的防守

金輪法王與楊過的對決最後是以法王的落敗結束,楊過是完成絕地反擊的?可以從兩方面解釋。

楊過自創的那黯然銷魂掌是一套威力隨心情而定的神功,所以他能夠在絕望之際發揮極大的威力是完全符合設定的,簡言之只要法王沒能一擊將楊過殺死,楊過就有機會完成絕地反擊。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楊過劇照)

不過除了楊過的武功設定奇怪之外,法王之敗也與他自己的防守能力有關,先前楊過一直是因郭襄被擒而受到干擾,等於是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還沒來得及還擊就快不行了,結果到了楊過有機會出殺招的時候,金輪法王居然被一擊擊敗。

原著道:“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只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國師肩頭……國師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只震得胸口劇痛,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國師那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國師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摔倒臺上。宋軍和蒙古軍不約而同的齊聲大叫,宋軍乃是歡呼,蒙古將士卻是驚叫。”

金庸筆下此高手太可惜,他的進攻無人可比,卻因防守太弱死得很冤

(金輪法王劇照)

金輪法王先前一直壓制楊過,他防守實力的不足是被掩蓋了,一旦楊過有機可乘,他便漏洞百出,直接應聲倒地。

說來金輪法王也是冤,若他面對的不是楊過這種有觸底反彈能力的人,只怕都能取勝,奈何他遇上的是主角,而自身防守能力又太弱,自然難逃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