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大家知道,“禪讓制”乃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中政權交接的一種手段。唐堯經考核後讓位於虞舜、虞舜透過考核治水再讓位於大禹,部落首領權力的交接一直是比較平穩的。禪讓制也與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環境分不開的。到了大禹的後期,大禹也按照慣例,經過眾人的推選後,指定伯益為權力繼承人。沒想到大禹的兒子啟殺死了伯益,建立了夏朝,真正意義上的禪讓制就被終結了。從啟開始,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中國同時也進入了奴隸社會。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然而歷史進入了封建社會,竟然還出現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禪讓,交權者和繼任者一拍即合達成禪讓的協議,只是這份協議發酵後,變成了一場鬧劇加悲劇。

下面,這出鬧劇的主角閃亮登場,他就是燕王噲,燕國第38任國君。燕國偏居一隅,東邊是茫茫的渤海,南面是強大的齊國,西邊是強大的趙國,背面是強大的匈奴,可以說除了大海,燕國的周圍全是虎視眈眈的敵人。與很多君主一樣,燕王噲剛上臺的時候也曾雄心萬丈,想成就一番經天緯地的功績來彪炳青史。當時的戰國群雄,都紛紛採取了變法改革的手段來是國家富強和壯大,燕王噲也打算照貓畫虎。他經過多方尋找,發現了子之這個人才,再經過長時間觀察,他發現子之這個人可堪大用,於是就任命子之為相國。這個子之還真不是凡夫俗子,經過他的大力整頓,貪腐現象被遏制,各個部門順利運轉,燕國朝野上下的面貌煥然一新。燕王噲感覺自己比周文王得到姜子牙還高興,漸漸的就把更過的權力都交給子之,自己樂得清閒和享受,畢竟甩手掌櫃是人人都願意當的。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壞事就壞在多嘴的人身上,當時有一個叫做鹿毛壽的隱士開始向燕王噲進言說:“大王德比堯舜,功過商湯。但是我聽說古代的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內心的無私,寧願把天下和權力交給其他人。比如堯把權力交給許由,雖然許由並沒有接受,但是這個過程中,堯的美名就天下盡知了。現在咱們燕國有一個聖人就是您,還有一個賢人就是相國子之。您為什麼不嘗試把天下讓給子之呢,因為子之肯定不會接受,但是您的品德就趕上堯了。”已經變得自滿的燕王噲覺得自己已經是天下聖人了,經過鹿毛壽的鼓動,虛榮心立刻膨脹起來。他想,反正子之也不會接受我的權力,何不做做樣子給天下人看看呢。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於是,燕王噲就把權力交給子之,美其名曰“禪讓”。燕王噲本來以為在子之客氣客氣就算了,哪知道子之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這下弄的燕王噲進退兩難了。好在子之對燕王噲還不錯,雖然地位顯赫了,但是他並沒有把燕王噲踩在腳下。這時又有人對燕王說:“大王,您的交權不徹底呀。雖然國家託付給了子之,但是官吏的任用還是太子平說了算,所以這個國家實質上還是太子掌握。”已經在雲裡霧裡的燕王噲又下達指令,燕國的官員凡是俸祿超過300石的,都要把印信交給子之,以後的任免由子之決定。

這下可好,子之就成了真正的燕王了,他開始百分百的行使國君的權力,再也不把不把燕王噲看在眼裡。而燕王噲已經年老昏庸,沉浸在“聖人”的光環中沾沾自喜。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再說太子平,本來只要他再等幾年,燕國就是他的了,現在憑空出了個子之把王位搶走,這事放在誰身上也不能接受。一山不容二虎,於是太子平和子之的內戰爆發了。這場內戰耗時數月,死者數萬,百姓和士兵也離心離德,燕國好不容易得來的大好局面徹底淪喪。這都是燕王貪慕虛榮導致的惡果呀!

禍不單行,早已對燕國垂涎三尺的齊宣王在孟子的慫恿下,打著為燕國平定內亂的旗號一舉攻佔燕國都城。混賬的燕王噲、野心的子之和不忿的太子平全被殺死。某種程度上來說,燕國已經亡國了,只是由於各路諸侯不願意看到齊國獨吞燕國,紛紛向齊國抗議,齊宣王才撤回了軍隊。一場禪位的鬧劇,終究以悲劇收場。

當時諸侯國之間為了使某種協定不被破壞,往往採取互派人質的方式,這樣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毀約。在燕國“亡國”後,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燕國的一個叫“職”的公子送回燕國,這倒不是趙國看燕國可憐,而是為了控制燕國才扶持一個新燕王,讓燕國親趙而已。這個叫“職”的公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燕昭王。燕昭王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比如千金買骨,高築黃金臺廣納賢才,以重金籠絡了樂毅、蘇秦、劇辛等人才。經過勵精圖治,由樂毅率軍聯合其他國家,對齊國展開了復仇之戰,一直把齊愍王逼得抱頭鼠竄,後來被亂軍殺死。這也算是燕昭王對燕國悲劇的改寫吧。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注:前文之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禪讓制”, 是因為禪讓制最大的特點是主動和自願,也就是說上一位統治者是心甘情願的把權力交給下一任。然而在後來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很多類似禪讓的政權更迭方式,比如大家熟知的漢獻帝劉協禪位給曹丕;魏元帝曹奐禪位給司馬炎;周恭帝

柴宗訓

禪位給

趙匡胤

等等,尤其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些大分裂的年代。這些所謂的禪讓,都是前任君主受制於人,為保活命,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讓出權力,歸根結底是一種掩人耳目,更是一種謀權篡位。

這個國王太虛榮,居然以這種方式讓權,還沾沾自喜,結果國破身亡

參考書目:《史記》、《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