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1998年世界誕生了兩部經典的海上大船電影。一部是名利雙收的《泰坦尼克號》,詹姆斯·卡梅隆攜手萊昂納多一舉奪得當年的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而另一部影片在當時默默無聞但時隔經年卻被無數影迷將其奉為經典,它就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託納多雷執導的“時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影片:《海上鋼琴師》。(另外兩部分別是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和2000年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11月15日,4K修復版的《海上鋼琴師》在國內正式上映,被影迷們紛紛稱之為“有生之年”系列。片中的鋼琴天才“1900”和那艘承載著無數人希望的弗吉尼亞號郵輪瞬間勾起了人們心中的美好回憶,20年時光彷彿一瞬,而經典的魅力猶如陳年老酒越久越迷人。

主人公1900是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亞號郵輪上撿到的棄嬰。他在郵輪上長大,並且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鋼琴。老丹尼不幸去世的風雨之夜他第一次展現了自己超人的鋼琴水平並打動了船上的所有人。儘管他一生從未下船但卻對陸地上的生活了如指掌。

小號手馬克斯成了1900的摯友,這期間1900與爵士樂創始人鬥琴大獲全勝,給女孩送音樂大碟未果,所有的一切馬克斯都在陪他一起經歷。很多人勸1900到陸地上看看都沒能打動他,甚至最後破舊的弗吉尼亞號要被炸沉1900也沒有走下船,而是隨著郵輪一起走向死亡。影片以小號手馬克斯的講述貫穿始終,透過他的回憶展現了一段扣人心絃的絕唱。

對於片中1900的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郵輪,我們可以有多維度的解讀方向。

以悲劇收尾的1900和弗吉尼亞號郵輪實則是工業革命後期社會大發展浪潮中的棄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主戰場歐洲迅速隕落,而遠離戰火的美國則趁機大發戰爭之財。加之工業革命後期美國本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的強國。而1900年恰是這一切的起點。

無數人渴望到美國去。而往來於歐洲與美國的弗吉尼亞號郵輪則承載了無數人移民美國的夢想。那些站在甲板上第一個看見紐約的乘客,一句“American”歇斯底里,眼睛裡閃爍的都是對於財富和未來的無限憧憬。

而漂浮在衰落的歐洲和發達的美國之間的1900和弗吉尼亞號則進退兩難。“城市太大,沒有盡頭。”城市的發展讓1900感到恐懼。儘管片中他一度為了自己心儀的女孩決心下船,但當他真正走下甲板的那一瞬看到一望無盡的街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那個被拋落的黑色禮帽成為了1900摒棄未來生活並決心和工業社會決裂的宣言書。而日漸落後和破舊弗吉尼亞號也無法擺脫社會對它的拋棄,最終被淘汰的它只會跟1900一起付之一炬。

1900不過是藝術家們臆想出來的完美人設,弗吉尼亞號則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精神聖地

一個沒有真實身份,從未離開大海的1900,甚至連名字聽上去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真實存在過。馬克斯繪聲繪色講述的故事或許本就是他的虛構。畢竟,他也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對於鋼琴天才1900來說,弗吉尼亞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世外桃源。遠離陸地和城市也就遠離了世俗的喧囂名利,1900在船上擁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創造力。在海風肆虐的夜晚他會彈著鋼琴魔幻般起舞,這場面讓無數人感受到了藝術的強大感染力,甚至能夠治癒馬克斯的暈船。與爵士創始人的一場鬥琴更彰顯了1900無人能及的鋼琴水平。

這裡也為大家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情節。片中出現了兩次(實際上在時長165分鐘的原版影片中應該是三處)1900爆粗口的情節,第一次是老丹尼去世之時幼年的1900對船長說:“fuck the regulations(規則)”,第二次是爵士樂創始人鬥琴失敗走下甲板時1900說:“fuck the jazz(爵士)”。除了一定的社會背景,透過這兩處情節,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原本文質彬彬的1900骨子裡那種不畏世俗、敢說敢做的藝術家形象。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如此完美無瑕的1900和弗吉尼亞號很難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我們更願意把這個虛無縹緲的故事當作傳說來收藏。比起1900,那個走下郵輪浪跡在紐約街頭不斷給人講故事的小號手藝術家卻是如此真實。

弗吉尼亞號上那個看似無限瀟灑、主宰一切的1900更像是一個被禁錮在籠子裡的囚徒

1900一生從未離開大海走上陸地,這故事聽起來無比美好,但細究起來才發覺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1900自以為理解了外面的世界並決定不去接納它。雖然他在給馬克斯描述傑克遜廣場的時候聽起來那麼真實,但外面世界依然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美好的故事,而這一切他都不能感同身受。

當他偶遇一名農民,聽他講述了在陸地上聽見海聲的故事,半信半疑之間他也想一探究竟。當他遇見了那個心儀的女孩,他第一次品嚐到了愛情的滋味,而這感覺前所未有。他甚至為此想要走下郵輪,但對於未來的恐懼讓他止步不前。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鍵盤啊!”1900如是說。

老丹尼把他撫養長大卻沒能給他解釋清楚什麼是“孤兒”,1900在演奏鋼琴時出神入化但當他透過船艙凝視著無邊無際的大海之時,那一刻,他像極了一個囚徒。

《海上鋼琴師》:1900人物形象和弗吉尼亞號的多維度解讀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1900,經典的魅力或許就在於此。不論是工業發展或者藝術創造,不論是追求自由或者故步自封,所有的解讀似乎都能夠讓我們信服。

此刻,1900和弗吉尼亞號郵輪彷彿就在人們內心的汪洋大海之中破浪前行,而美妙的樂曲透過玻璃窗子衝出甲板直達我們的心靈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