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佛教小故事忠告,過分完美主義,不允許犯錯,是愚痴的一種表現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們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稍微有一點瑕疵,之前的努力就會全盤推翻。這樣的性格下,人要麼成為了頂流的大師,要麼就成為一個沒有用的廢人。

每個人都想成為最優秀的那個頂流大師,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因此廢了。人生本無常,事事追求完美,不一定會讓你更快樂。

有這麼一個佛教小故事,可以告訴你,過分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犯錯,其實是一種愚痴的表現。

佛教小故事忠告,過分完美主義,不允許犯錯,是愚痴的一種表現

《殺群牛喻》

這個故事來自佛教《百喻經》的第三十七個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在從前有一個人,他養了二百五十頭牛。他常常會把牛群趕到水邊喂草。後來有一頭老虎突然出現,吃掉了他的一頭牛。二百五十頭牛的牛群少了一頭牛,牛群數就變得不再完美。

這時牛的主人當下就升起念頭:“我的牛群已經失去了一頭牛,也湊不成整數了,還留著剩下的這些牛做什麼?”於是就把牛群趕到了深坑的邊緣,把它們一個個都推到了坑底殺掉了。

佛教小故事忠告,過分完美主義,不允許犯錯,是愚痴的一種表現

我們世人聽到這個故事後,總會覺著這個人太過愚痴,但世人又怎知他們與故事中的這個放牛人是一樣的呢。

人們為了尋求脫離生死,證悟成道,從而修行了佛法,受持了佛教戒律。在犯下過失後,不升起慚愧心懺悔犯戒之事,重新發起清淨心,反而想到:“我反正已經破了一條戒律了,既然戒體已經不具足完整,還持其他戒律有何用?不如把其他的戒律都破除了,一條戒律也不守了。”

於是就把所以的戒律都丟下了,這樣的行為和那個放牛人,因為丟失了一隻牛,而殺掉整個牛群又有何區別呢?

佛教小故事忠告,過分完美主義,不允許犯錯,是愚痴的一種表現

生活感悟: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或許本身就是這樣的人:事事追求完美,總是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結果這件事情剛起了個頭後,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就輕易放棄了。

還有時,決定一定要做好某件事情,結果頂著非常巨大的內心壓力,認真無比的來做,結果做到一半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差錯,使得結果或許變得不那麼完美了,在惱怒之下就把之前已經做的就全部毀掉了。

這樣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心態,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障礙與騙局。在這個事事不如意,又不完美的世界裡,又怎會做出非常完美的事情?要學會原諒自己,學會與自己和解,允許自己犯錯,並在體諒自己後,改正錯誤繼續前行。而不是因為一些很小的錯誤就推翻了整個大方向頹廢自憐。

佛教小故事忠告,過分完美主義,不允許犯錯,是愚痴的一種表現

修行感悟:

在修行上,講究戒定慧的功效,智慧因定力而升起,而定力則需要靠戒律來增長。所以持戒對於修行來說就非常的重要了。

但人無完人,事無完事。在生活中與修行上,總是會出現諸多的誘惑與阻礙,使得我們未能做到持有的戒律或是自己對自己的規定要求。這時我們就很容易生氣懊惱心、後悔心,甚至是對自己的嗔怒心。這時我們就要及時的反觀自己,反省犯戒以及未能完成規定要求的原因。並及時的懺悔改正,重新升起清淨心和堅定的持戒心。而不是在嗔怒和愚痴的情況下,腦子一熱就自暴自棄,把剩下的全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