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個時代,如果你還要漠視知識文化,你終將成為可悲的棄兒

這裡我所說的棄兒,是從兩個方面來談:

首先站在時代的層面上看。在當下,社會經濟已走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即便是先進的過程中有些磕磕絆絆,但前行的方向始終沒變。而我們知道,當物質條件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精神追求也應有所提高。在正常情況下,會有普遍性的更高需求存在。事實也在證明,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它在文化、科技、生產等等方面都體現出時代的前沿性,而與之相應的是,人們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地,都將自己與這些飛速發展的領域緊密結合起來,所有這些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種良性物質迴圈,人類創造文明、推動社會進步;文明、進步又促進人們更勤奮地學習新的知識,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以保證自己不被這輛飛速向前的列車拋下。

這個時代,如果你還要漠視知識文化,你終將成為可悲的棄兒

我有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學生,上個月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他告訴我,他準備回到學校了。我吃了一驚,趕緊問原因,他說:“我原來的工作是在設計室裡,前幾年公司的產品銷路還不錯,我設計的幾款產品還在公司內部獲了獎,可是從去年來就不行了,作品老是被拒,理由都是不夠新,可我覺得自己是用了心啦,那段時間我真覺得委屈,直到年初,我被公司派到比利時考察,在同行們的引導下參觀了他們的設計作品,才發現,自己真是孤陋寡聞,人家早已走到更前面去了,而我還自得於曾經取得的成績。躺在成績上吃老本,固步自封,導致了現在被拋棄的我,所以,我決定,回到學校去進一步深造。”他還笑著說了一句:“老師,你以前不是經常告訴我們 ‘磨刀不誤砍柴工’嘛?你放心,‘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我不會讓自己被這個時代拋下的。”放下電話,我舒心一笑,真好!

巴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他從頂峰跌落谷底之後的反彈力。

這個學生顯然成功了。因為他戰勝了驕傲的自己,把一度被自己忽略的知識重新納入自己的視野,他現在一定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珍視知識,

就是珍視自己、珍視生活。

這個時代,如果你還要漠視知識文化,你終將成為可悲的棄兒

其次是站在自我層面上來談。三毛曾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如果說這段話說的是讀書給人帶來由外到內深遠的影響。那麼著名主持人董卿對於讀書,則更是直白地意識到: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飢餓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讀書,可以讓一個人的靈魂變得高貴起來。而一個高貴的靈魂是無懼於多變的生活,無懼於艱難的命運的。它只會讓惶惑的心靈平靜下來,坦然去面對或柔和地相依於生活。

時下,人們在物質利益的慾望驅使下,汲汲於名利之中,或惶惶於生存之態,不管是名利燻心還是無奈於現實,實際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精神的領地被佔領。丟棄了這塊領地,實際上就丟掉了自我,將自己完全拋給一個喧囂浮躁的世界,成為一個沒有真正屬於自己靈魂的軀殼。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已完全成為一個身不由己的人,在隨波逐流的過程中,你會煞費苦心地卻又徒勞無功地去計較生活給予你種種不順不公,你會滿腹牢騷地卻又無可奈何地去面對命運呈給你無盡的坎坷苦難,也許你會掙扎,但更多時候你是認命,然後永遠倒在被摧垮的意志的廢墟上。

這個時代,如果你還要漠視知識文化,你終將成為可悲的棄兒

這一切,其實還可改變,改變它的,就是文化,或者說就是閱讀。是的,生活可以貧窮,但精神卻不可荒蕪,因為它就是你滋生力量的原始地壤,

當我們敗於生活之時,你還要讓自己敗於生命的話,那我們就終將成為自己的棄兒了。

顧城說過: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就讓我們做自己的神吧,而不是可悲的棄兒。

(我是陌上花千骨,停下來聽吧,要不,就輕輕走過!我依然謝謝你的關注。如喜歡,請到公眾號時光的巷子裡來,我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