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孫卓認親現場

12月6日,電影《親愛的》的原型孫卓,歷經14年終於跟親生父母一家團聚。

先是認親現場的悲喜交加,緊接著孫卓又表示:

“ 希望跟養父母一起生活,如果他們被抓我會生氣 ”。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這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又將事件的熱度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而在熱度之下,卻掩蓋了另外一位失孤 —— 符建濤。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他們二人,同樣是2007年被拐,同樣的年紀,同樣是歷經了14年後與親人團聚。

可他與孫卓不同的是,符建濤打小就有著匪夷所思的記憶能力。

長大後的符建濤主動尋親,更是成為找到孫卓的關鍵人物,還幫助警方抓住了當年的拐賣自己與孫卓的嫌疑人。

當符建濤被問及時,他清晰記得他是被一個自稱為 “ 三叔 ” 的商場保安帶走。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被帶到一個陌生男人跟前,還被要求 “ 叫爸爸 ” 。

之後 “ 三叔 ” 把符建濤賣給了所謂的 “ 二哥 ” ,他已經有三個女兒。

把孫卓賣給了自己的親戚,這個親戚也是有兩個女兒。

這兩家,當時在村裡被稱為 “ 絕戶 ” ,一直都想要個兒子,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電影《親愛的》鏡頭

但他們倆人的童年,卻截然不同。

孫卓的童年備受養父母的寵溺,有什麼好吃好喝的都會留給孫卓,髒活累活全留給兩個姐姐。

而符建濤的童年是跟 “ 奶奶 ” 一起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體會到的只是生活的艱辛。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記得他的原名是符建濤,記得原來的家住在幾樓,記得現在的爸爸媽媽不是原來的爸爸媽媽。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符建濤原生家庭

他還記得彭冬英(生母)曾經嚇唬過他:

“ 再不聽話,我就把你賣了 ” 。

就是因為這麼一句話,年幼的符建濤分不清楚,他是真的被媽媽賣了,還是被誘拐的。

在父母眼中,可能這就是一句逗孩子的玩笑話,就像小時候我媽媽就跟我說過:

“ 你是從垃圾桶裡撿的 ” 。

而我真的就會賭氣,跑去垃圾桶旁邊蹲著。

但起碼我還有個垃圾桶,而符建濤呢?

連個

答案都沒有。

這句 “ 玩笑話 ” 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無法釋懷。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到他上了初中,在課堂上學習了一些生物知識。

一次採血他發現了自己是0型,又確認了養父母的血型是AB型。

這才知道,自己的確不是他們親生的,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直到2021年,警察找到了他:

叔叔,我知道你們是警察,我是被拐來的,我記得我的名字是“胡”建濤(口音、記憶導致)。

警方根據他的線索以及記憶,“ 三叔 ” 吳某某浮出水面,並被抓捕歸案。

根據符建濤的線索,同樣被拐賣的孫卓,也在同一個村子裡,就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

經過確認,有位18歲的男孩就是孫卓。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彭冬英

可以說孫卓能被找到,符建濤功不可沒。

不過,符建濤的記憶力不僅於此。

當他用電話聯絡彭冬英時,彭冬英根本不敢相信,因為她之前被騙過太多回。

但他說了兩句話,直接讓彭冬英頭腦一片空白,泣不成聲。

媽媽,你還記得嗎?小時候我們去動物園玩,我們把蛇搭在哥哥的脖子上,我還抓著蛇的尾巴。

媽媽,你還記得嗎?我以前不願意起床,你就會拿著糖,放在我夠不著的地方,那樣我就起床了。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這些種種,彭冬英怎能忘記?又怎敢忘記?

當他們真正見面的那一天,符建濤的第一句話是:

媽媽,我一直記得你。

這情景誰人不淚目?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但我想說的是,符建濤是 “ 不正常的 ” ,是不符合現實的。

為什麼?

因為他是萬中無一的個例,從小就擁有驚人的記憶力、早慧的心態、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放在任何一個被拐兒童身上都是小機率。

“ 正常的 ” 反而是一問三不知的孫卓,他跟符建濤是同一天認親。

他被親生母親問及:

“ 你記得我是誰嗎?”

孫卓真是一臉懵逼地回答:

“ 我不知道 ”。

而激動的父親,卻一把抱住孫卓上躥下跳,痛哭流涕。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這時媽媽就察覺到了異常,趕緊制止了孫海洋:

“ 輕點,不要嚇著孩子 ”。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你覺得,孫卓當時會有 “ 找到至親 ” 的喜悅嗎?

我覺得他只有 “ 渾身的不適 ” 和 “ 本能的抗拒 ”。

眼前的兩個人,充其量只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罷了。

這才是常態,這才是現實。

所以 “ 找到 ” 不等於 “ 找回 ” ,一字之差對於親生父母而言,卻包含了說不清道不明的心酸。

就像文頭說的,孫卓表示希望繼續跟養父母一起生活,如果他們被抓我會生氣。

難道一個18歲的人,不清楚養父母是買他的人嗎?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電影《親愛的》鏡頭

當然知道,但是年幼的不記事,14年下來親生父母的缺失,與養父母培養的感情,導致了這現象。

這些所謂的養父養母,就像一個個 “ 善良的魔鬼 ” 令被拐的兒童戀戀不捨。

連符建濤也是如此,他也表示希望彭冬英不要追究養父母的責任。

還有,大家都知道 “ 梅姨案 ” 吧。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梅姨”

十幾年前,廣東發生了一起系列兒童被拐的案件,這些兒童都經由 “ 梅姨 ” 之手賣掉。

可截至2021年8月,“ 梅姨案 ” 被拐已找回的5名孩子裡,卻3名選擇留在養家繼續生活。

其中包括夏先菊的兒子楊家鑫,就是那個認親之後,直接拉黑親生媽媽聯絡方式的男孩。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還有我們熟知的電影《失孤》的原型,郭剛堂的兒子郭振,也是認親之後再未回家。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對他們而言,團圓真的不是結局。

緊接著就是孩子的心態變化,認親之後他們才是最難的。

會覺得認親就辜負了養父母,不認親又對不起親生父母。

生父生母的心態也會改變,從喜悅到憤怒,再從憤怒到思考,最後由思考變為妥協諒解養父母。

這只是因為顧及孩子的感受,並不是 “ 謝謝你,替我養了這麼多年的兒子 ”。

我好好的車,被你偷了還換了車牌,就算次次加98號汽油、天天洗車,就算保養再好那也不是你的,我更不會感激你把它當成自己的車。

車如此,何況是人。

孫卓母親寧願讓他回山東,也不願曝光他的長相。

夏先菊被拉黑,找養母瞭解情況,選擇不繼續糾纏楊家鑫。

郭剛堂認親後,不再打擾郭振,覺得他過得好就行。

這才是真正的父母。

這也是給孩子的體面,給孩子心安理得的補償,別誤以為是原諒。

這些人偷走的是別人天公地道的親情。

偷走了原生家庭順理成章的天倫之樂。

更偷走了事件相關人的人生。

夏先菊的丈夫,永遠等不到兒子回家的那一天了,2005年他們一家三口來到了廣州,但2008年回四川的時候,

卻只剩下夏先菊一個人。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郭剛堂為了尋找孩子,跑了50萬公里,騎廢10輛摩托車,日日夜夜風餐露宿,整整花了24年的青春。

“正常”的孫卓,“不正常”的符建濤,解析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這些用什麼彌補?又可以用什麼彌補?

現在除了給孩子一點時間消化,還有,願天下無拐。

我是@JUMP李大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