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華人之光閃耀好萊塢,前有李安章子怡,後有《摘金奇緣》。

由楊紫瓊領銜一眾華裔演員主演的《摘金奇緣》,獲得了第22屆好萊塢電影獎“突破集體表演獎”和第9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群戲”。

華人第一次成為好萊塢現實題材電影主角,華人的真實生活和價值觀,首次在好萊塢得以全景式揭幕。

但是,導演的國美背景,和麵向全美的製作班底,將華人日常細節蒙上了濾鏡:電影中諸如打麻將、路邊吃大排檔等橋段,被渲染得驚心動魄、過於誇張。

因此,在IMBD拿到7。2分的《摘金奇緣》,回國後竟水土不服,豆瓣評分降至6。2分。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IMDB評分:7。2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豆瓣評分:6。2

1995年,埃莉諾·楊(楊紫瓊飾)的丈夫接管了倫敦的卡爾索普私人酒店。

這位為人低調的強勢闊太,並不是婆婆對兒媳的中意人選,於是她將兒子送給婆婆撫養,好讓孩子獲得長輩歡心繼而繼承家業。

多年後,埃莉諾的兒子楊力(亨利·戈爾丁飾)到美國求學,認識了平民出身的華裔女孩朱麗秋(吳恬敏飾),出身懸殊的二人在秘戀後,決定回到新加坡,向男方家人公開戀情。

在辣奢的馬六甲海峽,華人憑藉祖祖輩輩的智慧和努力,站在了金字塔頂端。這對成長背景迥然的青年戀人,需要經受家族與階層的重重考驗。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影片以全亞裔班底的出演,向好萊塢展示了亞洲富人階層的生活狀態,鮮活場景與華人元素,讓美國觀眾過足了看“東洋鏡”的癮。

但影片引進國內,片中標籤式的中華風物和脫離語境的華人觀點,有些“尬演”,讓中國觀眾頗為詫異。

下面,就來說說那些好萊塢對華人世界的“美麗的誤會”吧。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一、女朋友第一次帶回家,不可在男方家留宿?

楊力想帶女友回新加坡參加好友婚禮,埃莉諾·楊(楊紫瓊飾)告訴兒子“你的房間都準備好了”,但當兒子提出女友也跟自己一起時,母親假借房子裝修之名,讓朱麗秋住在別的地方,會比較“舒服”一點。

這裡的舒服,不是讓女孩舒服,還是讓男方親友舒服。就算一對戀人同居,只要他們是未婚,到雙方任何一方家中拜訪時,都不能同房睡,輕則安排別的房間,重則直接讓孩子的男/女友去別處住。

對於男方家庭來說,第一次帶回家的準兒媳,是需要體面接待的。不論長輩是否贊成這樁婚事,面子都要做足,尤其對房產豐厚的楊家來說,茲事關乎家族待客規格,不太可能對海外來客坐視不管,還讓對方掏錢住酒店。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二、第一次見家長,女孩著裝要喜慶?

朱麗秋在挑選見準婆婆的衣服時,本想選藍白條連衣裙,但她的母親堅決反對,認為“藍色和白色衣服,是中國人參加葬禮時候穿的”,並幫她挑選了一件正紅色連衣裙。因為紅色,象徵著好運和好生養。

自小在美國成長的朱麗秋,雖然是中國人的長相,也會說中國話,但思想是完全美式的“乳糖不耐受(多為東亞人基因特徵)的經濟學教授”。最終只能聽從母親的建議,穿上吉利的顏色,給男方家張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其實在中國長輩眼中,女孩的氣質比穿著更重要,一味追求喜慶,反而容易顯老或者流俗。亞洲女孩見公婆,最好的著裝選擇,是穿一件價值不菲但色彩款式都儘量簡約的衣服,才不會給長輩造成拜金或花枝招展的印象。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三、華人宴會,只愛放老歌?

這是好萊塢對華人世界認知的侷限,最早一批華工下南洋,或者遠渡歐美時,確實將民國老唱片帶到了海外。周旋、白光、李香蘭、胡蝶咿咿呀呀的滬式唱腔,便在老外眼中定格為中國音樂的標準曲目。

其實,華語音樂一直在變化,20世紀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美聲、爵士、民族、搖滾、流行還是嘻哈,都有了長足進步。

當下,奶奶輩會保留挺粵劇習慣,而媽媽輩可能在生意往來和文化交流中,迷上六七十年代的港臺流行音樂,而非上海黑膠了。所以,好萊塢為突顯中國曲風的方式,也可從留聲機時代再進一步。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四、包餃子,儀式感大過一切

移居海外的華人,害怕後代們在異國環境中忘本,於是用一些傳統儀式來強調原籍身份。楊家奶奶到了海外,依然會召集全家人定期包餃子,以追思先祖、團結親族。

包餃子對楊氏家族來說,更像是對下一代的親緣教育,無論在多麼富有的家庭中,都應是嚴肅認真的活動。但片中的楊家孫輩,在包餃子時互相誇張打趣,甚至讓孩子拿擀麵杖和麵皮當玩具拋扔,顯然與家教氣氛背道而馳。

電影中的餃子,更像對中國食物的外觀介紹,並未體現其“傳承”“祝禱平安”的真實內涵。在好萊塢場景中,包餃子被視為一種Interest或者Game,而非中國人心中追求佳節“團圓和樂”的情感訴求與神聖儀式。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五、看相,不需要當眾宣佈結果

中國的民間智慧中,確實有相術的一席之地,並且很好地在海外華人心中保留了“看相”的習慣。片中楊力的奶奶在第二次見朱麗秋時,表示要“在白天好好看看這女孩”,然後誇讚了麗秋鼻子有福氣,對女孩的面向頗為滿意。

奶奶此舉,是為了表達對孫子的隔代親,也是向兒媳埃莉諾·楊打壓麗秋作出的震懾。但中國人看相,是相對私密的舉動。

看相的結果無非兩種:如果不好,只能悄悄告訴當事人,才不讓當事人難堪;如果結果很好,則預示了當事人會有好運,但中國人對好運從來都是“天機不可說”的態度,更加不會大肆宣揚。

奶奶當著全家人的面對麗秋看相,並向所有人宣佈結果,不太符合中國人看相時的神秘心理。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在這段“香蕉人”(指美國華裔,外表是黃種人,卻有地道的美式思想)的亞洲異旅中,雙方在價值觀念、文化習慣的碰撞中,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鬧劇。

顯然,本片對華人元素的使用,仍處在好萊塢對東方“隔岸觀火”式的想象中,場景和器物都未走形,但將它們運用在生活情境中,在內涵或表徵意義方面,還是出現了微妙的偏差,讓中國觀眾看起來,有些不夠“走心”。

這也是影片雖收穫高票房,卻在亞太區口碑爆冷的原因:

華人世界的精彩或暗鬥,很大程度上是“人未動、箭已發”,或“水滴石穿”式的滲透。將一出東方盛宴渲染成極致的滑稽對弈,無論在節奏或邏輯上,都不大符合亞洲人的文化性格。

摘金奇緣:好萊塢對華人誤解有多深?

藉由新加坡這一東西方跳板來書寫亞洲,是好萊塢對亞洲市場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文化上折中取巧之舉:

儘管馬六甲早已不是純正的華人世界,依然保留了許多優秀的歷史傳統,同時,在頻繁的港口吐納中,也塑造了自身開明、先進的中間人身份。

這樣一部“混血”電影,雖在內容上有種種缺憾,無法同時滿足中美觀眾的期待,但它包容並舉的製作理念,和融合式的價值表達,仍不失為一道口感純正的中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