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如果一位音樂人,標籤是關注政治和社會運動,你會想到什麼?他的歌聲應該充滿憤怒,比如崔健;或許他的音樂應該充滿思想,比如羅大佑。

筆者今天介紹的這個酷老頭,卻用溫柔浪漫的聲線發出了強有力的吶喊。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人稱「老闆」(The Boss),美國音樂界活化石一般的存在,見證了美國搖滾樂從萌芽到鼎盛到衰退的全過程:曾獲得格萊美獎,拿下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一度在福布斯百位名人排行榜中位列第六。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年輕的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唯一會聽的搖滾樂人。村上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歌聲:「震撼性感到脊背一陣發涼。」布魯斯的音樂多為勞工階層發聲,歌唱勞苦大眾的生活、心情、夢境與絕望,這些「故事的共振性」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村上春樹的創作。

在國內,相比同時代的鮑勃·迪倫,布魯斯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相去甚遠,但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們,或多或少都聽過他的歌。

1993年,電影《費城故事》在美國上映。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以反對艾滋病歧視為題材的電影,成為美國影史上為同性戀群體發聲的里程碑式作品。主題曲《費城之街》(Streets of Philadelphia)在各種奧斯卡金曲盤點中從未缺席——它的作者正是布魯斯。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電影《費城故事》劇照

在淡淡的抑鬱編曲氛圍中,「老闆」緩緩呢喃出男主角內心的徬徨與低落:「天使是不會來照看我們的,這裡只剩下我和你了,朋友。」

歌曲極為精準地表達出比艾滋病本身更令人絕望的社會壓力。在全世界陷入紛亂、激進、割裂的當下,重寫聆聽這首老歌,更有一種直視靈魂的內省力。

布魯斯說:「我想這首歌,能使家庭以及社會中的每個人,消除彼此的成見走到一起。藝術應該有這樣的作用。」

2019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布魯斯推出了個人傳記紀錄片《西部明星》。這是一部特殊的音樂電影作品,老爺子從頭彈唱到尾,讓人們「聽」完他一生的故事。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紀錄片《西部明星》海報

「搖滾樂的未來」

對美國社會來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動盪與割裂或許遠超當下。工人運動風起雲湧,十年之間全國罷工次數達43000多次。從藝術領域裡的先鋒人士到普通民眾,都悲哀地察覺到那個所謂「人人都能透過努力奮鬥實現個人自由」的美國夢正在漸行漸遠。人們為此激烈地吶喊,剛左新聞教父亨特·湯普森的《懼恨拉斯維加斯——一場直搗美國夢的兇蠻之旅》(閱讀:《史上第二酷特稿記者:強尼戴普250萬美元為他舉辦葬禮》)和「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都是創作於這一時期的青年一代表達叛逆精神的代表作品。

然而到了1970年代,左翼進步運動的浪潮遭受遏制。1970年,俄亥俄州發生了肯特州立大學學生參加反戰遊行被槍擊的暴力事件。以此為標誌,曾經鬥志昂揚的美國社會陷入了保守主義,崇尚自由的精神、敢於表達的勇氣,甚至盛極一時的民謠搖滾都似乎被沉入深海,難覓蹤跡。

1971年,在搖滾圈混跡數年的布魯斯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樂隊,並在1973年將它發展為日後名聲顯赫的「東大街樂隊」。

1949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工人家庭的布魯斯,彼時正是二十多歲的熱血年紀,對政治環境的變化最為敏感和激昂。當自由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發出正義的聲音越來越困難的時候,他堅持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在當時,這樣的聲音很難為美國主流社會所接受,樂隊前兩張專輯都反響平平。

1974年,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而下臺。這位曾經以絕對多數選票成功連任的美國總統,曾經寄託了大多數美國人民對於理想政府的期望。「水門事件」對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將人們對於政治和未來的幻想統統擊破。

1975年,美國政府宣佈結束長達十年的越戰,但國內底層工人的處境並未因此好轉。同年,創作第三張專輯《為跑而生》(Born To Run),主打歌一炮而紅。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為跑而生》

白天我們汗流浹背

在街頭為了瘋狂的美國夢

夜晚我們開車穿過壯麗的高樓大廈

從自我毀滅的機器中

逃出牢籠來到9號公路

——《為跑而生》(Born To Run)

《為跑而生》每一句歌詞都唱在了美國工人的心坎裡,因此有人將他這種音樂風格稱作「藍領搖滾」,布魯斯本人也被稱為「工人皇帝」,成了舉世公認的搖滾樂明星。這個年僅26歲的年輕面龐同時出現在了《時代》和《新聞週刊》雜誌上。搖滾評論家約翰·蘭杜對他做了長篇評論:「我看到搖滾樂的未來,它的名字叫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誰?

布魯斯將他的音樂風格分為涇渭分明的兩類:一種是悲天憫人、充滿柔情的慢歌,比如《河流》(The River)——這首歌是他寫給姐姐和姐夫的。這對夫妻經歷了漫長的艱難時期,經濟衰退、失業、孩子眾多,生活十分拮据。布魯斯曾在訪談中談到:「如果現在有人問我,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會更傾向於選擇像他們這樣的人,讓這個世界保持運轉的普通人。」

另一種是慷慨激越、蕩氣迴腸的戰歌,比如被稱為「美國第二國歌」的《生於美國》(Born in the U。S。A)。這首歌是布魯斯為越戰老兵而創作,對於越戰起因和老兵回到祖國後飽受不公平待遇的現象極盡諷刺——更加諷刺的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美國人都將它誤解為一首愛國歌曲。

將布魯斯的兩種分裂的創作風格統合在一起的,是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愛——但不愛政府——以及日趨嚴重的抑鬱症傾向。

在當時的西方語境下,承認患有抑鬱症就像公開出櫃一樣要承擔巨大的心理負擔,布魯斯卻能坦然面對。他接受了長達數十年的治療與藥物,還將這段經歷寫在自傳裡。他的行為鼓舞了很多在黑暗中不敢發聲的抑鬱症患者。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正在演出的布魯斯

布魯斯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為弱勢群體代言。

1985年,他作為「拯救非洲難民」(USA for Africa)活動的參與者之一,與邁克爾·傑克遜等45位明星共同錄製了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

他也是一位反對種族歧視的鬥士。作為白人,他曾經領軍了抗議南非白人政府種族歧視的《Sun City》演唱計劃。一個藝術家、音樂人的社會擔當能有多大,布魯斯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有人評價:「聽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的歌,你可以明白為什麼勞動節是國際的。」

1995年,布魯斯推出反思越南戰爭的專輯《湯姆·周的靈魂》(The Ghost of Tom Joad),雖然沉重的社會題材依然直指人心,但布魯斯卻在悠揚的口琴中如篝火般的喃喃自語。

不再狂熱,再無激情,專輯的哲理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張專輯可以說是他音樂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但也是商業上最失敗的專輯之一。

2016年,布魯斯在白宮被奧巴馬在授予總統自由勳章(Medal of Freedom),這是美國平民能獲得的最高榮譽。與布魯斯一起受封的包括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比爾·蓋茨夫婦等全球知名人士。

提到「老闆」,奧馬巴總統評價:「斯普林斯汀創作的歌曲,表達了‘我們是誰’的現實和‘我們想成為誰’的理想。」

音樂讓信仰自由的人們走到一起

《西部明星》全片幾乎只有一個場景,就是布魯斯老家那座世代相傳的百年穀倉。家裡過冬時,穀倉高高的拱頂下堆滿乾草。後來,這裡成為舉辦穀倉舞蹈、婚禮、豐收派對的地方。對於布魯斯一家人來說,是最好的愈療心靈的地方。

抑鬱的搖滾教父,竟然是村上春樹的精神導師

在穀倉的布魯斯

老爺子邀請30人的樂團完成一次靈魂的共振。那些陳年的木頭,構建成滄桑的音樂廳,將演奏者環擁。影片開場的畫面是老爺子頭戴牛仔帽驅車前往穀倉,而當演奏結束燈光熄滅,一位老人站起來清掃穀倉裡的衛生,影片就在這樣平靜的畫面裡結束了。

布魯斯以音樂的起伏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故事線,用以回答他終其一生的問題:「我用了一萬個小時學習我的音樂才能,但用了至少35年,才學會放掉我個性上破壞性的一面。」

聽起來似乎是很私人的情緒體驗,但結合他所生存的時代,這種特質卻有著必然性。

布魯斯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的作品總是試圖探討個人自由與公共生活之間的掙扎。可他也承認,美國性格就是有兩個方面,一面是易變、躁動與孤獨的個人主義;但另一面是集體的,尋找家庭深厚的根源,以及心靈可以安居的家。兩種性格彼此衝突,恆久地持續在美國人的生活之中。

什麼是貫穿布魯斯一生的創作源泉?是對美國又愛又恨的故土情懷,是對家庭感的負重與緊張,或者是一生漂泊流浪的沮喪?可能都不夠全面。

在筆者看來,他是一個難得的活得純粹且真誠的人,真誠到可以把他經歷的所有痛苦赤裸裸地放在藝術中,呈現給大眾去解讀。他一生從未吸毒,幾乎沒有任何負面新聞。就像他在紀錄片同名新專輯《西部明星》中收錄的一首新歌《圖森火車》(Tucson Train)描述的一樣,永遠跟隨內心的良知,在太陽底下尋找新的生活。

村上春樹將布魯斯與20世紀的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相提並論:「在全世界的視野中捕捉當代的、階層中的開放空間和荒蕪心境,將他們所敘述的故事昇華成超越時代和階層的救贖故事,同時也讓他們得以在人性、藝術性和道德層面上將自己推向更高的境界。」

1984年,當布魯斯榮歸故里時,在家鄉舉行盛況空前的演唱會。他剛剛唱出《飢餓的心》(Hungry Heart)的第一句,臺下的兩萬多名觀眾立即唱出後面的歌詞:

一天我駕車外出便不再回去。

像一條不知流向何方的河流,

我轉錯了方向,卻似向前行。

每個人都有一顆飢餓的心!

——《飢餓的心》(Hungry Heart)

布魯斯不得不停下來,手抱吉他靜靜地聽著人們唱完。

無論世事如何更迭,這是布魯斯的音樂帶給人們的力量和信念。

撰稿 康宸瑋

編輯 鮮 於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