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近一段時間年輕人青睞什麼?潮鞋、遊戲、美妝?不,都不是。近日一款名為“盲盒”的物件風靡於北上廣深的年輕人群中。得益於年輕人的喜愛,一部分商家窺到商機,炒起了盲盒這一商品,而“炒盲盒”比“炒鞋”更瘋狂,最高可賺39倍!根據閒魚資料顯示,一款“潘神天使洛麗”盲盒售價2350元。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圖源網路;侵刪

1、什麼是盲盒?怎麼玩?

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開啟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

通常而言,一個主題系列的盲盒有12個左右,而一個盲盒玩具的單價約在59-69元之間。如此算來,集齊一套12個玩具的系列,運氣極好的情況下,也要花掉近千元。

此外,盲盒還有固定款和隱藏款之分,隱藏款出現的機率極低。隱藏款的設定很好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大家都想試試自己的運氣,一旦抽中隱藏款,原本幾十元的盲盒身價就會翻倍。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盲盒玩偶示例,圖源網路;侵刪

據說現在“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已經與“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一起成為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有報道顯示,盲盒俘獲了大量忠粉的心,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2、輿情看點,來得太突然

盲盒這個新潮流似乎來得有些突然,同時也來得有些瘋狂。39倍的利潤、小巧可愛的玩偶、比拼運氣式的盲抽等等詞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眾多網友的目光,輿情在16日上午8時出現,可僅僅兩小時後,輿情就來到峰值。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什麼是盲盒”、“是我們老了嗎”、“年輕人真有錢”,當炒盲盒的新聞傳來時,網友紛紛感慨看不懂、不明白年輕人的想法,也理解不了一個玩偶為什麼年輕人會花費單價60元左右,一套價值在1200元左右的價格去收藏,更是為年輕的朋友這種選擇感到瘋狂,而熱愛盲盒的網友則是解釋到這是自我的一種興趣愛好。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盲盒經濟突然崛起,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網友如此,媒體同樣也是如此。在選擇報道盲盒經濟的崛起時,媒體也是著重報道近40倍的利潤額差價,深入點的報道則是集中在盲盒經濟之後的公司狀況調查。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3、炒鞋又炒盲盒,為什麼它是潮流?

為什麼盲盒突然成為了年輕人新的潮流,它的受眾全體是誰?商家、民眾又該如何去正視這種現象?

誰是盲盒經濟受眾?天貓2019年8月釋出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了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是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二次元正深刻影響著95、00後年輕人的社交及消費觀,它不僅是年輕人群的通用社交語言,也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他們的內容消費行為,且已成為撬動他們買單的情感主因。

有價值的東西千千萬萬,為何這群年輕人就如此熱衷於盲盒呢?果殼網文章《盲盒這種收智商稅的東西,我怎麼可能買呢?真香!》解釋了使用者群體為什麼對盲盒這麼熱衷的原因。

其一,盲盒單價低,相對於影視手辦起碼上百的價格,盲盒只需要50元就可以拿下,即保證了玩家與IP角色的聯絡,又減輕了玩家的負擔,

其二,賭博式的抽獎,當不確定性帶來的不悅,轉變為確定性結果帶來的滿足感時,消費者的心理感覺便會變好,甚至會促進消費增加。

其三,收集式行為會增加使用者購買樂趣,收集完成之後有成事圓滿的“安全感”,為個體的自我定義提供了一個方法。而當盲盒群體聚集在一起,會使其行為具有社交價值。

盲盒經濟如何執行?國泰君安證券研究發文《盲盒經濟:好奇不僅害死貓還能掏空你的錢包》寫道盲盒經濟有完整的產業鏈,上游負責IP設計,商家一般與既有熱門電影、動漫、遊戲等熱門IP聯名,激發IP粉絲熱情,釋放變現活力;此外還簽署原創設計師,透過獲得獨家代理自主開發IP衍生品和拓展授權市場。

中游負責與無人零售完美契合,在線上開淘寶店玩雙11、找影片博主做推廣;線下,商家透過零售門店、無人售貨機等傳統形式,也透過玩具展覽等方式擴大影響實現營銷。

下游有專門的交易平臺和改裝服務,除了專業的閒魚等平臺交易之外,為玩偶改裝也是一大利潤來源。玩家可以透過“改娃”,捏製、改色、拼合,獲得一款獨一無二的玩偶。目前市場上的盲盒改娃價格多在150-700元之間。大部分女生會改成馬卡龍色或粉嫩色,換色之後價格直升。

盲盒是什麼?一年花70多萬買盲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是下一代新的潮流嗎?新京報文章《“盲盒經濟”火爆,但年輕人消費別盲目》寫道,如果從純市場的角度看,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商業模式,買賣雙方自由交易,並無不妥。但其中的一些問題仍然值得留意。

盲盒經濟源於賭徒心理,相對於彩票,它又是個高度不透明、資訊極為不對稱的行業。售賣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獎”機率,變相誘導購買?那些經典、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不會低於宣傳,留下消費陷阱?

另一方面,盲盒經濟帶火了二手交易,一些拆出來的經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價格暴漲,溢價甚至達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實供需關係的結果,還是有商家投機炒作的因素,對盲盒玩家來說會很難判斷,市場高度不透明。

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們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在被刻意誇大的“中獎”機率吸引,不斷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以博得心儀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認為可以保值升值,都可能成為被套路收割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