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廖一梅說:“我們這輩子,遇見愛 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之前》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

遇見與相互瞭解、最後墜入愛河的故事。

青年傑西與少女賽琳娜在火車上相遇,賽琳娜因無法忍受對面德國夫妻的爭吵而坐到了傑西的對面,兩人以討論婚姻為由頭,開啟了話嘮模式。

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從婚姻聊到各自生活,從聊生活到互相打趣,彼此都像一個磁場,不自覺吸引著對方靠近。

傑西到達目的地維也納鼓足勇氣邀請賽琳娜下車,兩個人開始了浪漫的維也納一天遊。這部影片也開始了它的浪漫敘說。

扒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這部電影的敘事技巧、鏡頭語言、背景音樂應用同樣值得我們一品再品。電影,同時在感覺、視覺和聽覺三個方面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這部經典了25年的愛情故事,註定有很多無法言說的奇妙和浪漫細節。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一、環形線結構的詩性敘事:從相遇到離別,完成最浪漫的邂逅

1.火車上的不期而遇

傑西與賽琳娜在火車上相遇,兩個人一見鍾情。這樣的愛情故事本就有浪漫色彩,導演更是藉助一系列場景的捕捉,將這個故事的浪漫與詩意發揮到極致。

兩個人先在行駛的火車不期而遇,然後種種巧合兩個人坐在了一起,開啟了“話嘮”模式。

“你去哪裡?”“我去維也納轉車。”

“你呢?”“我去歐洲看我奶奶。”

“這次歐洲旅行還行?”“很糟糕……”

火車內是兩個人閒碎的交談,火車外是一閃而過的風景,

導演藉助這種近景和遠景的雙向捕捉勾勒出一種“不期而遇”的意外的感覺。

這樣敘事的巧妙之處是,

在看似平實的對話中加入忽閃的風景鏡頭,讓平鋪直敘的敘述更具張力,從而增加偶遇的浪漫色彩。

蘇菲。瑪索說的:

“愛不是一張臉遇見另一張臉,而是一顆心遇見另一顆心。

傑西與賽琳娜兩個人的遇見就是心與心的相遇,從未見過的兩人,一見面就開始聊不停,並且互相都能懂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更能接住對方丟擲來的好笑的梗。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2.相約旅行的維也納是愛萌芽的地方

當火車到達維也納,傑西邀請賽琳娜和他一起下車,賽琳娜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兩個人一起去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維也納的一座綠色大橋,兩個人在橋上相遇兩個業餘演員,相約晚上去看他們演的話劇。

長橋、流水淙淙;電車、零件叮鈴;佳人,相互傾心。這一切景和事似乎都來的恰到相處,共同為兩個人的浪漫愛情加持。

這部電影有很多詩性敘事的浪漫片段,在

無名者公墓裡的悠閒對談和漫無目的的閒逛,在遊樂場找

師算命,在吵鬧的酒吧請求老闆免費送酒,還有摩天輪上的熱烈親吻,清晨在維也納的街頭翩翩起舞……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但最經典的兩個詩意片段還是——

兩個人剛去維也納不久,進了一家唱片試聽室,逼仄的空間,深情的曲子,兩個人沒有說一句話,靜靜聽著音樂,時不時偷暼對方,然後各自傻笑,像極了偷偷談戀愛的小學生。

“輕風吹過,從北方吹來,它說愛情需要開花結果……”

這個鏡頭之所以浪漫,在於我們看到的映象,而在於來自心靈的悸動與浪漫。兩個人無處安放的小眼神,想說話又縮回去的緊張,導演用1分15秒就將兩個人簡單單純但又蠢蠢欲動的情感描摹出來了。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這樣寫道:

有些人覺得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鐘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許愛是這樣的……但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縮回去的手。

傑西和賽琳娜在唱片試音室完美演繹了塞林格的這句話。

另外一個詩意片段是——

這一天將要結束,兩個即將分離,睡在公園的大草坪上,喝酒,看樹影綽綽,聽蟲鳴鳥叫,看月亮緩緩爬上眉梢,從午夜到黎明……

兩個人兒在這樣的美景中暢談,小心翼翼地試探,又心跳加速地呼吸。這樣的場景美得像一幅畫。

賽琳娜說:

“我人生中經常和人共享美好時刻,像是旅行, 熬夜看日出,我覺得這些時刻很特別。”

對於傑西和賽琳娜來說,這個浪漫的晚上確定了彼此在彼此眼中的特別。接近浪漫的尾聲,又是終極浪漫的開始。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3.火車站告別,口頭約定半年後見

在火車上相識,又在火車站告別。導演將兩個人相識和分別的地點設定在同一個大場景中,完成了這個浪漫故事的環形敘事。

相識是驚喜,離別是常態 ,浪漫終有時。

在維也納相處一天之後,傑西與賽琳娜就各自道別了。

最後火車即將走了一刻,兩個人太過依依不捨,所以留下半年後再見的諾言。

“九號站臺,半年後,晚上六點。”

傑西和賽琳娜初遇的故事在這裡畫下了句號。兩個人憑藉著靈魂共振的瞬間對另外一個人許下浪漫的承諾,留下了soulmate式的經典愛情。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二、長鏡頭與空鏡頭組合拍攝:浪漫外衣之下是兩個人停不下的話嘮

本片的拍攝手法和其他電影有很大不同,並不著重表現多,而在於其深度。通常都是一個鏡頭就會停頓很久。

這種鏡頭語言也就是我們常叫的:

一鏡到底。

在片子中這種鏡頭語言運用得最為頻繁,同事傑西和賽琳娜兩人對談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長鏡頭。

除了長鏡頭以外,導演還擅長用空鏡頭補景。

比如:

剛遇見時,兩個人在火車上的自我介紹和自我觀點闡述這部分導演是就主要以長鏡頭為主,空鏡頭進行輔助,體現人物特別,然後交待背景和地點。

導演先用一個長鏡頭描寫兩個人停不下來的對談將兩人固定在一個畫面,再用一個遠景鏡頭,描寫山林的樹,遠處的電纜,突出火車外的環境和景象。這樣的空鏡鏡頭多運用於畫面轉場,這樣緩解了觀眾由一鏡到底帶來的視覺疲勞。

“再也沒有一部電影能有《愛在黎明破曉之前》這部電影能聊了。”這是多數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這部電影基本是由兩個主角對話撐起來的,這就主演的演技和臺詞功底,當然也考驗導演對長鏡頭的駕馭能力。

一部電影一個半小時,長鏡頭6個,每個鏡頭5分鐘到20分鐘不等

,也就是說長鏡頭佔據了這部電影的半壁江山。傑西與賽琳娜從火車上聊到電車,從電車聊到維也納大街、廊橋,還有酒吧。

每個鏡頭都寓意深刻,比如

第一個長鏡頭是用來描寫相識,第二個長鏡頭著重描寫相互瞭解,第三個長鏡頭是相知,第四個、第五個長鏡頭則是為了表現相愛,第六個長鏡頭則是描繪了離別與不捨。

導演雖然沒有著重刻畫外部世界,但是兩個人話嘮式的對話,演員面部和眼神也都是戲,在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下就顯得兩個人的感情彌足珍貴。

長鏡頭與空鏡頭的疊加使用,讓這部小成本電影,紅了二十五年,演繹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美好的愛情。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現實矛盾:一見鍾情只是美麗的童話,終究會日久見人心

這部電影的本質並

不僅僅是為了講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而在於探討人與人之間更深層次的關係,啟示人們如何在浪漫與平淡之間抗衡。

傑西與賽琳娜的感情讓很多人羨慕,很多情侶專門去維也納打卡,拍婚紗照,但也有人說,一見鍾情鐘的只是臉。

傑西帥氣,賽琳娜好看,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故事,如果兩個人有一個人長得醜,這場靈魂愛戀也就從火車相遇就結束。

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眾所周知,兩個人也算是靈魂伴侶。可當年王小波因為長得醜,也被李銀河三番五次拒絕過。

李銀河在《人間採蜜集》中寫道:

我和王小波初次見面,覺得他長得真是夠難看的,心中暗暗有點失望。後來有一次,我提出來分手,就是因為覺得他長得難看。

所以像傑西與賽琳娜這種美好愛情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需要具備條件的,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但也鮮有人會透過你醜陋的面孔發現你那顆有趣靈魂。

但有了顏值,愛情也不一定會一帆風順,賽琳娜與傑西的故事至今依舊經典的原因,

並不是才子配佳人,而是兩人一見傾心後還能喋喋不休,聊自己的理想,交流各種不同的觀點,還能接住對方的梗。

卸下一見鍾情的外衣後,我們在他們瑣碎的聊天中看到,浪漫與心有靈犀只是短暫的,能讓感情持久升溫的,還是他們各自身上散發的獨特魅力。

正如傑西窮,但他愛幻想,大膽有思想,並且還會將他的幻想付諸實踐,他想成為一名作家,後來就真的是一名大作家。

賽琳娜年輕,但她獨立,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還敢愛敢恨,上進有野心。

《愛在黎明破曉前》:卸下一見鍾情的浪漫外衣,剩一地生活的瑣碎

“始於顏值,忠於才華,陷於人品。”一見鍾情的愛情逃不過這三定律。靠臉贏來的喜歡,要憑實力才能留得住。

《愛在黎明破曉前》這部電影之所以受人追捧,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經典二十五年,單憑一見鍾情這個老掉牙的主題是不會收穫如此多的殊榮。

它想展現給觀眾的是美好,但想讓觀眾真正挖掘的是什麼是愛情,褪去年輕時候的衝動與幻想,眼前的人還有什麼值得你去愛或者你自己有什麼值得對方去愛。

電影裡面說:

“愛情是不知道如何獨處的兩個人的一起逃避。”

真正的愛情,並不是我一見你就怦然心動,而是久見不膩,愛你依舊如初,每多一天,就讓我看到了你多一個閃光點或者即使我明白了不夠完美,我依舊愛著你殘缺的靈魂,是越熟悉越深覺對方無可替代,而不是新鮮感銼碎,彼此變得沉默興趣寥寥。

傑西與賽琳娜的故事是無數人的愛情範本,也是無數人的愛情指引,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真正有趣的靈魂,浪漫與平淡之間隔著什麼。

看了這部電影,你對戀人,對生命,對時間永恆或許都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最後分享一句電影裡的我很喜歡的一句臺詞:

“生命為什麼如此有趣——因為它總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