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靠譜有罪嗎

不靠譜有罪嗎

前兩天,阿呆的同事抱怨:

“家裡有個不靠譜的豬隊友,煩死了!”

“孩子他媽總是搞砸事情,太拖後腿了,怎麼才能讓她靠譜點呢?”

阿呆搖搖頭,苦笑,遞給同事一個無能為力的眼神。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就連阿呆家裡也是這樣。

他自己,他媳婦,他兒子,全家都不怎麼靠譜。

像他媳婦,作為孩子的親媽,竟然好幾次忘記接孩子放學。

他自己也會偶爾被老師點名,說沒有給孩子的作業簽字。

孩子呢,雖然住的學區房,離學校近,但上學有時也遲到,經常在路上百米加速。

是不是很不靠譜?

但阿呆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他記得有李松蔚老師說過:“有時候,不靠譜的家長也很重要。”

阿呆就挺贊同的。

不要求事事靠譜,對父母、對孩子都有好處。

上個月,阿呆一家去郊外野餐。

到了地方才發現,自己這個馬大哈,買的餐布太小了,幾個人坐上去捉襟見肘。

孩子的水壺、小風扇和驅蚊水也都忘記帶了,提前做好的三明治也落在冰箱裡。

幾乎什麼也沒帶。

要啥啥沒有,兒子都快急哭了。

阿呆的媽媽心疼孫子,忍不住吐槽阿呆:

“都當爹的人了,怎麼還老丟三落四的。我每次帶孩子出去玩,想得多周到,孩子渴了有水喝,餓了有東西吃……”

最後不忘來一句:

“你也太不靠譜了!”

不過,後來阿呆身體力行證明了,他這個“不靠譜”的爸爸也不差。

沒有帶水壺和甜品,但他找到了附近賣飲料零食的地方。兒子難得吃一回“垃圾食品”,可高興了。

餐布買小了,幾個人坐不下,但他買了風箏,父子倆玩了一下午,根本捨不得坐下來歇歇。

看到爸爸這麼“努力補救”,阿呆也主動去跟隔壁一家人借驅蚊水和小風扇,順便還交了一個新朋友,約著下次一起玩。

不太靠譜的阿呆,似乎也不妨礙給孩子一次愉快的野餐。

事後,阿呆還自誇:

“平日裡,兒子有我們替他準備好一切,對他來說,“沒有100%做好準備”是可怕的事情。”

“剛剛我不就帶他實踐了一下,讓他知道“沒準備好”,也沒什麼,他老爸還是有能力解決的。”

雖然,阿呆有給自己挽尊的嫌疑,但他說的話還是有點道理。

有時候,父母不靠譜一點,也是有好處的。

第一,讓孩子知道,爸媽也會犯錯,犯錯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能力去收拾“殘局”就好。

在這種包容的氛圍裡,孩子有了試錯的空間和勇氣。

遇事不會逃避,反而會把“意外狀況”當成機會,不斷鍛鍊自己的“修復力”。

父母不靠譜,還要第二個好處,就是能讓孩子早一點看見真實的世界,學會和不完美相處。

阿呆參加過一個培訓,講師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故事。

他和妻子都是博士,都很優秀。在爸媽的光環下,孩子對自己的要求特別高,處處小心謹慎。

沒有100%把握的事,就不敢嘗試。

不小心犯了點小錯,就會攻擊自己,衝自己大發脾氣。

為了讓孩子活得自在一點,這位講師想了個辦法——

當一個不靠譜的爸爸,時不時犯個錯丟個臉。

例如,他輔導孩子做功課時,會故意做錯題、記不住單詞。

孩子一臉吃驚:

“爸爸,你可是博士唉,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搞錯!”

“博士也不是啥都會對啊,這也很正常。”

還經常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孩子考試退步的愧疚,他說:“你這次考試退步也沒啥,我以前還考過好幾次不及格呢……”

甚至做一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明知自己五音不全,他還是咬咬牙報了吉他課程學彈唱,一有空,就在家裡製造“噪音”。

兒子:“爸,還是不要唱了,一會兒鄰居叔叔又要嘲笑你了……”

阿呆:“讓他笑唄,歌手也有跑調破音的時候呢!兒子,你要不要一起?”

有了這個“不靠譜爸爸”做榜樣,孩子不再對自己那麼嚴苛了。

以前因為怕輸、不敢爭取的機會,現在也敢大膽嘗試了,比如主動拿來爸爸的吉他,“我也試試!”

即使結果不如人意,他也能坦然接受,不會再因為“做不到”而大哭大鬧,攻擊自己。

鄰居叔叔聽到他們父子倆噪音般的嗓音,說:“唱歌這事兒,真的是遺傳……”

他們聽了哈哈直樂。

更重要的是,心大的、沒那麼靠譜的爸媽,能在家裡營造出輕鬆的氛圍,這恰恰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

我們這一代人,很想努力當好父母,這是好事,但同時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焦慮。

比如,有的爸媽學習了“60分父母”的概念,不僅沒有鬆一口氣,神經反而崩得更緊了。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爸媽不敢放鬆,孩子也會嗅到緊張的味道,很難自在成長。

像阿呆的孩子,習慣了阿呆的不靠譜,他就活得沒什麼負擔。

上個月,他啥也沒準備,就主動報名了奧數比賽,還說要拿個獎回來,信心滿滿。

最後果然考砸了,倒數第三。

他還是有點難過,偷偷哭了一會兒,拉著阿呆給他講了一晚上的數學題。

第二天又滿血復活,開開心心上學去了。

所以,輕鬆的家庭氛圍並沒有讓孩子鬆懈,反而讓他有了抗壓的“鈍感力”。

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為了輔導孩子,阿呆算了一晚上數學題,有點“奧數後遺症”。

總之,父母不必強求100%靠譜,能和孩子一起犯錯成長,也挺好的。

網上隨處可見《當爸媽的做不到這一點,小心孩子變成白眼狼》這樣的文章;

每個過來人都有一大堆心得體會,哪些事必須做好,哪些錯絕對不能犯。

看多了,我們自己都害怕,害怕自己不小心一點,會變得不靠譜。

其實,養孩子這件事,不必這麼緊張兮兮的。很多時候,父母做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向孩子暴露侷限性,反而會讓孩子對“犯錯”這件事沒那麼恐懼,對“完美”少一點執著。

拋棄掉幻想中的“100%確定感”,大膽一些,好好做一個真實的父母,早點讓孩子知道,爸媽是普通人,不出意外,你也是普通人,做一個真實的孩子。

一起犯錯,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