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幸福的秘訣是什麼,科學對此還無能為力

幸福的秘訣是什麼,科學對此還無能為力

有錢能帶來幸福嗎?

是的,可以,但只是一小段時間。

人們應該懷疑任何對諸如“幸福的秘訣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有現成答案的人。

情緒——尤其是快樂——是非常主觀的。

例如,蹦迪對一些人來說是一個愉快的時刻,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一場噩夢。

如果幸福是主觀的,我們怎樣才能對它進行足夠的限定,以理解是什麼讓我們獲得幸福呢?

大多數研究人員發現,簡單地問人們什麼讓他們快樂效果最好。

透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人進行調查並彙總資料,社會心理學、流行病學和經濟學等不同領域的成員得出了許多人認為更好的理解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幸福。

看起來,幸福的秘密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了。

幸福領域的研究人員得出的早期結論之一與一個長期存在的假設相矛盾:金錢可以轉化為幸福。

20世紀70年代,經濟學家喬治·伊斯特林發現,雖然美國的收入在二戰後有所增長,但據報道,這個國家的幸福感並沒有跟上。

伊斯特林發現,這也適用於其他發達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得到了提煉——金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幸福感——但資料表明,一旦食物、住所和醫療保健等基本必需品得到保障,收入就會與幸福感脫節。

相反,研究人員發現,人類透過賦予我們歸屬感的複雜關係,以及參與其中的活動和生活方式來體驗幸福。

事實上,一些心理學家相信,讓人快樂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三類:基因、選擇和生活環境。

大多數研究幸福感的人都得出結論,對幸福感的遺傳傾向——稱為特質幸福感——佔了人類幸福感的很大一部分。

我們快樂的原因可能有多達50%來自我們的基因。

人類幸福的另一半稍微更多地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雖然大約10%是收入和人際關係等生活環境,其餘40%是個人做出的選擇。

一些研究人員說,做出積極的選擇,比如把撿到的裝滿現金的錢包歸還它的主人,或者對配偶保持忠誠,這些都是幸福的秘訣之一。

其他人則更注重人際關係。

與他人關係密切的人往往更快樂。

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一生中快樂的人的數量,可以以一種可預見的方式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一個人一生中每個快樂的人都會增加9%的快樂機率。

一種被稱為心流的狀態也被認為是讓我們快樂的一部分。

這種完全投入到工作或愛好等活動中的狀態,存在於無聊和不知所措之間。

在流動中,一個人的才能和興趣得到了發揮,所承擔的任務通常是成功的。

科學對是什麼讓我們幸福的研究仍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它仍然在努力解決一個先有雞還是有蛋的問題:在幸福的人身上發現的特徵是讓他們幸福的因素,還是僅僅是幸福的人的特徵?

研究必須先確定答案,然後才能完全揭開幸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