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恐懼是無形產生的,而恐懼的人很害怕與人正面發生衝突。

生怕別人不高興,害怕自己丟了面子,更害怕失敗。

選工作時,因為害怕,他們經常畏手畏腳,不敢自薦,常常退避三尺因為恐懼他們做事唯唯諾諾無語倫次。

恐懼的人跟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經常自我評價和自我信心貶低。

所以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緒就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態,戰勝恐懼,以一顆陽光樂觀的心態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正常的害怕與非正常的害怕

恐懼是為情緒的一種,也是人類的心理狀態的一種。

恐懼是周圍不確定不可預料的因素從而導致一種生理或者心裡的強烈反應,是人和動物才有的一種特有的現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發出,恐懼是一種有機體逃避或者擺脫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恐懼還有正常恐懼和非正常恐懼的分別。

正常的心理恐懼可以訓練我們面對真正的危險,這點我們就可以從野生動物裡看到。

美國衛生部研究所米勒斯教授透過研究發現:

動物看到危險,還不避讓這種動物通常死的很快。

比如,猴子看到蛇,目不轉睛的盯著它看,還跟著蛇一起盤旋這種猴子死的很快;

而母猴教小猴子教的好,遇到危險小心也謹慎,相反這小猴子命比較長。

《神秘的勇氣》是密西根大學古史專家米勒,書

中講訴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人們對恐懼的敬畏,

表明勇氣其實是害怕幻影的,只不過被榮耀化了。

哈弗大學心理系主任卡林曾經說過:

“養成稍微害怕的心裡還是必要的,這樣會教我們四周環境裡,有些東西必須格外注意、十分小心這個本領是可以訓練的。”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非正常恐懼,是根據物件不同來判斷的。

有幾個現象。

一、單純性恐懼症

除了對人物和環境恐懼以外,其他的恐懼都可以稱為單純性恐懼。

比如,常見的恐懼有以下:

1。

疾病恐懼

患者害怕特殊的疾病,例如:艾滋病、心臟病、癌症、麻風病、狂犬病不能治癒的絕症等。這些病症對生病患者產生了心裡恐懼,我們通常稱為“恐癌症”。

2。

對動物產生恐懼

害怕老鼠、蟑螂、蛇、蜘蛛、貓、狗等動物或者昆蟲等小動物,不敢觸控,嚴重的看都不敢看,有時候看到動物玩具都覺得緊張害怕,竭力迴避。

3。其它恐懼

種類繁多與具體恐懼物件有關,比如暈血症或者吃什麼東西就過敏,甚至突然對某種事情事物突然產生眩暈。

二、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對特殊人群發生的強烈恐懼感,是內心體驗和出現迴避一類的恐慌症,又稱為“遇人恐懼症”

這類的病人平時不接觸人群,他們只和自己熟悉的人玩如,父母和自己親近的人。

一遇到陌生人或者領導都會出現緊張,出現焦慮不寧、手足無惜、拘束不安、面紅耳赤嚴重患者還會出現頭昏嘔吐、四肢顫抖等等。

同時本人也會,逃離人群,以求減輕心裡負擔。

三、廣場恐懼患者

大多數情況下發病都是在20歲~26歲之間多為女性患者,這類人剛開始只是對2-3陌生環境產生恐懼和逃避。

例如,做汽車改做火車方可以改善。只要有人陪伴,或者和自己的寵物也可以出門但是還是得不到解決,病情會隨著時間加重。

這時候以上的講訴都沒用,症狀泛化,對所有的陌生環境任何場所都會有,

包圍感和威脅感性導致心裡產生嚴重的迴避感,最後自我封閉,整天不外出把自己關在家裡。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恐懼是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每時每刻都盤踞在我們的心頭,

每當我們在外或者內心環境我們都會有一絲波瀾,它會立即滲透到我們的意識之中。

通常我們想逃避它、趕它出去時,多多少少都會一些技巧:

排解它,使它麻痺或者否認它的存在。然而,恐懼無處不在,如同死神般不管我們如何逃離它躲避它都沒有用它總還在。

千百年來用對恐懼不斷的克服,人類的不斷嘗試,藉由各種獻祭、巫術、宗教與科學探索緩解、戰勝或者約束恐懼的策略。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即使是現在社會,還會有人尋求神靈的庇護,經過科學家大量研究發現

宗教和修行者,禁慾者,思想家和哲學家思維中探索,但還是沒有人可以戰勝恐懼。

可能是因為前人的努力,我們對待恐懼比較容忍,有為者把恐懼化作有營養的泥土。

無憂無懼的快樂的度過一生顯然是大家都做過的美夢,但是人生在世不可能無憂無懼,我們的依賴性、終會對死的認知。

不過我們可以嘗試的培養與之抗衡的力量:

信任、權利、知識、勇氣、希望、信仰與愛。

這些都可以幫我們接納恐懼,探索研究恐懼,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與恐懼返現到底。

所以,人是不可能拋棄恐懼,那些允諾釋放我們心中的恐懼各種方法。

與人類的存在背道而馳,只會讓我們徒勞無功,所以我們要對那些玄奧的諾言要仔細觀察,不要輕信。

自我心理學:無形的恐懼,最為致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