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眼之間,2020年春節已過,感慨時光飛逝,人說老了的標誌之一就是迎新忍不住懷舊,站在歲月的深處,回首追憶那親切又溫暖的歲月,回味我們小時候過年時的情景,雖然遙遠但是漸漸清晰如昨。

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很多物資貨品都是憑票供應的,比起人民幣那些糧票布票各種票才是硬通貨。當你發現人們開始排隊購買年貨的時候,就感覺年關將近年味漸濃了。

要過年啦!發動全家進行灑掃是必須的,根據自家條件或者把牆面糊上報紙,也可能再吊一個紙質的棚面,就比較體面了,最後張貼年畫,什麼年年有餘啊,慶豐收啊,記得後期家裡牆上是劉曉慶和陳沖獲獎合照,這就悄然多了一絲現代氣息。接下來是少不了的是找先生或者自己書寫製作春聯掛籤,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帶著孩子熱熱鬧鬧大張旗地張貼起來。記憶中常常寫的是春節歡樂啊抬頭見喜啊出入平安啊五穀豐登啊,還有井泉有水啊肥豬滿圈金雞滿架啊,可是真有意思呢!讀過書有些學問的家長還不免逍遙地吟誦兩句唐詩宋詞,極盡所能渲染佳節氣氛。也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接下來就是蒸饅頭豆包啊,家家戶戶一定都是滿屋子的熱氣騰騰和歡聲笑語。

正式過年的時候,首先不少的人家都要鄭重擺供祖譜,祭祖拜先人,然後晚輩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紅包不一定有,但是中規中矩磕頭拜年是一定有的。再有就是除夕過後,走親串門互相拜年也是必不可少,實實在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記憶猶新啊。

那年代的日子大多過得很清苦,孩子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穿上媽媽一針一線縫製的新衣,換上媽媽親手納的千層底新鞋子,雖然簡樸但是那可是濃濃的家的感覺愛的味道;女孩子的話,媽媽就會給扯上幾尺彩色頭繩,花花綠綠也是有的。穿戴整齊,煥然一新,兜兜裡放上大白兔奶糖就更是很奢侈了,喚上三五小夥伴美美的這家那家串門,美滋滋地拉拉扯扯著彼此的新衣服。那種感覺好幸福啊!

男孩子呢是一定要有鞭炮的,而且條件有限,不足夠多的鞭炮得拆開一個兩個的小心燃放,生怕一下子都放沒了就沒有玩的了。大家還有個攀比的心,更是捂著兜兜無比珍惜的把玩著,那情形現在想想都還有些小激動呢!歲月流逝,回憶起來依稀如昨,想起來讓人會心一笑,好親切溫暖的感覺在內心蕩漾開來。

年夜開始到正月十五前後,孩子們最愛的是手裡拎個小燈籠,有的燈籠簡單的只是一個玻璃罐頭瓶子安放一個小蠟燭,用個細繩子吊起來齊活;再好一點的是家長給札的彩紙燈籠,裝飾一番就有種朦朧的美感;更高階的就是家裡有木匠親戚的給做的木骨架的類似宮燈的樣子,那就是最牛最得意的了!大家在村子中間大道上穿梭著遊玩,那時候村裡半大孩子也多,一群群的男孩女孩呼朋喚友大聚會,前呼後擁,夜夜樂此不疲,不喚不歸呀!

過年有好吃的更是孩子們的念想,雖然只能是年夜才能吃到凍秋子梨,還有幾個凍柿子,甜美的滋味也是很幸福的記憶了,那個高興勁啊就別提了!差不多隻有年夜才能吃到肉餡的餃子,白麵的饅頭,或者白白的米飯,香噴噴的有滋有味啊!簡直可以用無比幸福甜蜜來形容。

在這裡透露一下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我內心深處的一個秘密,那就是好惦記外婆那個掛在房樑上的小籃子,裡面放著粗製糕點,要知道那年月家裡有好吃的可都是給老人留著的,這件事上家家都不含糊。

年深月久了,現在回想兒時過年趣事,依然暗暗歡欣喜不自禁。然而我們想想今天物質生活富足了,日常生活條件都比那時候過年不知好上多少倍,雖然年夜飯場面更加排場隆重了,看春晚生活也更加多彩豐富,咂咂嘴怎麼有種感覺年味變淡了呢?也許是時代變遷,那種曾經的過年的儀式感慢慢隨著時間流逝了,想想還真是有種莫名的失落和遺憾呢!你是不是也感覺很懷念那時候的年味?

想到這裡,開始反思,是不是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回過年的儀式感呢!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遺落呢!過年的儀式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傳承併發揚才是啊!你說呢?讓我們一起努力,重新找回流逝的年味!讓過年更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讓春節變得更加溫暖有盼頭!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歷史上的今天-年味兒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