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南京將軍山,明代稱觀音山,三山環衛,北面一片碧綠的湖水,明代開國元勳沐英就葬在這裡,後來沐氏歷代子孫多葬於此,形成不小的墓葬群。

其中南京市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就是出自此處。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將軍山

01

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個明代大墓,而是它旁邊的一座清代的古墓葬。

這座古墓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因為出土了一件帶有“大明宣德年制”底款的青銅香爐。

此次發現的清代墓葬長僅2米,寬不足1米,是就地挖掘一土坑將棺墓直接放入,與長寬皆達八米用多層磚砌成的沐氏大墓相比,頗顯寒酸。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但是,在這一小墓當中卻出土了一件在文博界中赫赫有名的“宣德爐”。南京考古發掘中出土瞭如此珍貴的宣德爐,這令考古專家極為興奮,但經過仔細鑑別,考古學家失望地發現該宣德爐竟是贗品。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該墓中出土了“康熙通寶”的銅錢,證明了該墓是清初的墓葬,而此次出土的“宣德爐”應是明末清初充斥市場的仿製品,被墓主人購買帶入墓中。

雖然如此,考古專家卻認為該墓生動地反映了清朝初年普通民眾的生活和喪葬習俗,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價值。

02

那宣德爐究竟有什麼魔力,令各路專家喜歡珍藏。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明朝300年間,製作了不可勝數的器物,宣德爐作為其中的一種,可謂前無所師法,後無能為繼,是我國古代工匠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宣德三年,工部尚書呂震接宣宗聖旨,因當今宗廟殿堂內鼎彝形制皆不堪用,且宮中收入暹羅國進貢“風磨銅”一批,遂親自督造鼎彝諸器。

自明晚期起,民間與宮廷皆大量仿鑄宣德銅爐,雖稱“仿鑄”,這一時期鑄造的宣德爐在質量上卻不遜色。

真古墓挖出假古董,這件器物引得大家爭相研究

尤其清康、雍、乾三代,宮中造辦處專設鑄爐處,參照舊藏宣德銅器仿作宣德爐,器型皮色仿古而創新,所用工料出色,是文人雅士乃至清代皇帝熱衷收藏的物件。

王世襄先生在《漫話銅爐》中有這樣的描述,“歷來藏家欣賞的就是簡練造型和優雅銅色,尤以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囂為貴。

這是經過長年炭渣燒渣 , 徐徐火養而成的。銅色也會在火養的過程中出現變化,越變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