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說說魏晉時期流傳後世的美男子

魏晉人愛美的例子很多,當時有本書叫《世說新語》,劉宋時代臨川王劉義慶(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寫的,三十六篇,其中有一篇叫《容止》,《容止》一共有三十九則故事,幾乎每一則都跟美有關,主要講形貌之美與風姿之美,且挑幾則來看看。

《容止》第一則講曹操的故事。有一次曹操(那個時候他已經被封為魏王)會見匈奴使者,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威武(原文是“自以形陋”)。別以為曹操是個大英雄,一定長得多麼雄壯,其實曹操是矮個子,在今天的青年看起來,根本就是“三級殘廢”。他覺得這很容易引起匈奴使者的輕視,因為匈奴使者一個個都人高馬大,所以就讓自己手下的一個大臣叫崔琰(字季珪)的來假扮自己。這崔琰長得身材挺拔,個子又高,還有一口四尺長的漂亮鬍子,樣子又威嚴又儒雅,的確比曹操帥多了。曹操讓崔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扮魏王,自己則拿著一把刀站在坐榻邊,扮作魏王的隨從。拜見完畢以後,曹操派人問匈奴使者:你覺得魏王怎麼樣?匈奴使者說:“魏王看起來非常威嚴儒雅,但是站在他身邊拿著刀(原文是‘捉刀’,‘捉’在古漢語中就是拿或者抓住的意思)的那個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曹操聽了以後大為驚訝,覺得這個匈奴使者太厲害,便派人追上,把他給殺了。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漢語中還有一個成語叫“捉刀人”,用來指一件事情背後的真正策劃者,代替別人寫文章也可以叫作“捉刀”。“捉刀”和“捉刀人”的典故就出自這裡。

曹操這個故事很能反映當時士族階級愛美的風氣。如果大家對美沒有什麼感覺,那曹操有什麼必要讓崔琰來代替自己呢?那個匈奴使者也很高明,居然能夠透過外表看到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其實這也是當時的一種風氣,就是對人物的鑑別,這個風氣漢末以來就相當流行了。總之那個時代的人很重視一個人的外貌風姿,而且還要透過人物的外貌風姿,洞鑑他內在的精神,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不僅看外在美,還看內在美,透過外在看內在。

說說魏晉時期流傳後世的美男子

嵇康

因為魏晉人愛美重視美,所以許多人因美而出名。美的女人不說,古今都一樣,魏晉的特別在於許多男子也因美而出名。竹林七賢中嵇康就是有名的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說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高大的身材再加上一副傲視群雄的樣子,自然是氣概非凡。正如之前講的,山濤形容他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站著就像一棵挺拔的孤松,喝醉了,搖搖晃晃,像一座玉山將要倒下來的樣子,這是一種什麼氣勢!嵇康的兒子嵇紹沒有父親那麼帥,還被時人形容為“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那麼嵇康帥到什麼程度就可以想見了。我們今天還說“鶴立雞群”,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說說魏晉時期流傳後世的美男子

潘安

西晉還有一個著名的美男子叫潘岳,字安仁,後世小說形容美男子,往往說“貌比潘安”,其實歷史上沒有潘安這個人,潘安指的其實是潘岳,正確的說法是潘安仁。杜甫有一首名為《花底》的詩,中間一聯說:“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為了對仗和平仄,他只好把潘安仁縮寫成潘安(如果用“潘岳”,則平仄不對;用“潘安仁”又多了一個字;用“安仁”有名無姓,跟後面的“衛玠”對得不工)。古代人寫詩的時候偶爾會出現這種現象,例如把司馬遷說成馬遷之類。潘岳美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年輕的時候手裡拿著彈弓,在洛陽街上散步,居然被一群女人圍起來,不放他走。如果他坐馬車出遊,沿路的女人都會向他丟水果,往往把馬車都裝滿了。潘岳是個著名的文學家,詩賦都寫得很好,那時還有一個文學家叫左太沖(太沖即左思的字),才華不比潘岳低,可惜長得太醜了,又沒有自知之明,看到潘岳很受女人歡迎,也學著他的樣子大模大樣地在街上走,希望得到女人們的青睞,結果被女人們吐了一身口水,搞得狼狽不堪。

說說魏晉時期流傳後世的美男子

衛玠

兩晉之交還有一個著名的美男子,就是杜甫詩中的衛玠。衛玠和潘岳都是美男子,所以杜甫拿他們來對仗。衛家也是一個大士族,出了很多人才,還特別出書法家,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這個衛家的。衛玠很早就有了美男子的名聲。他家住南昌,後來有事到南京來,訊息傳開了,跑來看他的人多得像一堵又一堵的圍牆,那情形大概像我們今天的追星族追星一樣。衛玠不像嵇康那樣喜歡打鐵,缺乏鍛鍊,又不愛運動,身體不強壯,每次上街都被人堵得動彈不得,居然把他累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死掉了,死的時候才二十七歲,實在可惜。當時的人就說衛玠是被看死的,叫“看殺衛玠”。所以粉絲多也不一定是好事,今天還沒有聽說哪一個明星是被看死的-看來還沒有出什麼驚人的美男子。

總之,魏晉時期的人們對美的追求幾乎表現在各個方面,包括對美的人特別是美男子的欣賞,對風姿、舉止、談吐的修飾,對衣著、器具的講究,處處都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