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平時一聽到有人誇自己寶寶“哎呦,寶寶白白胖胖的,長得可真好啊!”

聽到這樣的評價,不少家長心裡都美滋滋的,尤其是比較年長的一輩,更是熱衷將自家娃養得白白胖胖的。

偶爾碰上個瘦點的娃,還要擔心地問上一句:“這娃咋那麼瘦啊,挑食了吧?”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soogif

雖然人類的幼崽白白胖胖,是真的可愛。

但是!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Pexels

肥胖的定義

要判斷是否超重或肥胖,我們通常用

體重指數(BMI)

來加以判斷。即一個人的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他身高的平方(公斤/米)2)。

如果BMI大於或等於25,則被認為是超重。BMI大於或等於30,就是肥胖。

以上是用於判斷成年人肥胖與否粗略指南,對於兒童來說,在定義超重和肥胖時需要考慮年齡。

世衛組織如此定義:

5歲以下兒童:

超重者身高比體重高於世衛組織兒童成長標準中位數的2個標準差;肥胖是身高比體重高於世衛組織兒童生長標準中位數的3個標準差。

女孩: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男孩: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點選圖片可放大

對於5至19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定義則是:

超重是指超過世衛組織增長參考中位數1標準差的適齡體重指數,以及肥胖高於世衛組織生長參考中位數的2個標準差。

肥胖的原因

據世衛組織調查統計:2019年,估計有3820萬5歲以下兒童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遺傳因素:

父母雙方都胖的,孩子有80%的機率會遺傳到肥胖;如父母中是一方發胖,這個機率降到40%。如果父母都不胖,孩子肥胖的比例只有7%。

體型因素:

體型也分為較易或不易肥胖。瘦型體質的寶寶攝入的能量主要用來長個子而不是長體重,是那類令人羨慕嫉妒的怎麼吃也不會胖的人。

而運動型體質的寶寶身高體重都比較平均,但比瘦型體質的寶寶容易胖。胖型體質的寶寶身材短而寬,最容易過度肥胖。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Unsplash

性格因素: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熱量消耗和熱量消耗之間的能量不平衡。好動的寶寶消耗的能量更多,發胖的可能性變小,相比之下安靜的寶寶就比較容易變胖。

兒童肥胖有諸多健康風險,還與成年期肥胖、過早死亡和殘疾的機率較高有關。胖小孩更容易患一些成年疾病,如心臟病、中風、關節炎和糖尿病。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Pixabay

防止孩子肥胖

母乳餵養

有研究表明,4~6個月之後,吃母乳的孩子“瘦”得比吃奶粉的孩子快,身高比體重增加得快。而且母乳餵養的寶寶對奶量攝入的控制掌握得更好。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Unsplash

尊重小肚子

年紀小的孩子更多的是一天多餐,而不是追求一口喂成個大胖子。對於孩子說飽了,就不要繼續再勉強孩子吃了。

注意飲食

給寶寶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讓孩子吃整個的水果而不是讓孩子喝果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將油炸肉類食品改為蒸煮類的肉類蔬菜食物。

白白胖胖,是父母對孩子養得好最大的誤解!

▲圖片來源:Pixabay

動起來

世衛組織建議兒童每天60分鐘,成人是一週150分鐘的運動時間。寶寶越胖,動得越少,動得越少,就越胖,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鼓勵孩子動起來吧!

參考資料: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