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盡形壽,拯救世界——悼林清玄先生

雖盡形壽,仍可救世——悼林清玄先生

盡形壽,拯救世界——悼林清玄先生

驚悉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享年僅僅65歲。悲痛之際,震驚錯愕,百感交集。

先生出生於高雄旗山,自幼家中極為貧困,“記憶裡東西彷彿永遠不夠吃。”家中有十八個兄弟姐妹,排行十二。

《幸福的開關》一文描繪童年“一日三餐吃飽似乎不太可得,更別說零嘴飲料了”。有一回看到街上的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簷下嘔氣,羨慕得要死掉。趁堂兄結婚之日,偷了兩大瓶黑松汽水,躲到臭不可聞的茅房裡,喝汽水喝到嘔氣,覺得這世界上再也沒比這更幸福的事了。

他背井離鄉去臺北讀書時,父親不是不捨,而是欣喜,“畢竟家中少了個人吃飯”。

自古雄才多磨難。艱難困苦中,他頑強地成長。小學三年級開始筆耕不輟,17歲發表作品,20歲時作品集就獲大獎,30歲時任《中國時報》主筆、主編,拿遍所有的大獎;32歲激流勇退,辭職出世,閉關修行,深入經藏;35歲後以一個證悟者,佛家子弟的身份迴歸入世,“身心安頓系列”文風更具禪意,情境相容,點滴中現哲理,悟人生;40歲以後,他已經成大徹大悟的上師,“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至今依然風靡整個華人世界。

這位陸續出版了一百多本著作的智者,在步入老年之時,更勤奮地演講,幽默風趣,詼諧生動地向年輕人講學習、講思想、講人生、講佛法,講一切正能量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據不完全統計,他的演講聽眾超過300萬。

先生是最高產的作家,也是獲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代表作《清歡》《願你,歸來仍是少年》大家耳熟能詳,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更是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文。正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先生在無數的讀者心中也有無數個形象。吾願從先生最喜歡的幾句文字中追憶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盡形壽,拯救世界——悼林清玄先生

一。 以清淨心看世界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作為證悟的佛家弟子,先生的內心是極為清淨的,終其一生,最常說的兩個字便是“清歡”。正因為有一顆清淨心,先生才不為盛名所累,“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欣欣然活在這個他認為的“娑婆世界”(堪堪忍受)裡。

二。 以歡喜心過生活

他感恩生命,感謝生活,以歡喜心過生活。所以他覺得茅房裡喝汽水也是最幸福的;所以他飯前總細細地嚼一口原味的白米飯;所以一個山東饅頭可以讓他細品一路……

三。 以平常心生情味

先生是一個深情的人,“情深,永珍皆深”。年輕時曾為失戀痛不欲生,一夜之間幾乎掉光了頭髮。

我覺得應該是閉關修煉之後罷,先生開始以平常心生情味。先生在《擁有》一文寫到: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來擁有的,而是用來舍的,一個人捨得下一切則是真正狀大,無牽無掛;一個人擁有一切正是沉淪痛苦的泉源。

先生接著說“我們是入世的凡夫,難以直趨其境。但我們可以訓練一種擁有,就是在心靈上擁有,不在物慾上擁有;在精神上對一切好的東西能欣賞,能奉獻,能愛,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載成為自己專有。能如此,則能免於物慾上的奔逐,免於對事物的執迷,那麼人生猶如寬袍大袖,清風飄飄,何憂之憂。”

他甚至覺得身體都不是自己的,有了這樣的平常心,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四。 以柔軟心除掛礙。

出家人慈悲為懷,先生卻是從小到大始終以柔軟心除掛礙。

兒童時分,先生硬冒著捱揍的風險,跑到山上把哥哥網中捕的鳥放生;

不幸落入馬桶中的蟑螂,他趕緊撈出來,“它稱謝而去”;

《橫過十字路口》文中,一個全身關節扭曲,每走一步彷彿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的老婦,都讓他意識到苦難,黯然落淚;

他甚至柔軟的認為,每個乞丐,都是為了教化眾生,讓我們發起慈悲心;

先生認為: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礎和根本就是有一顆柔軟心。

先生也在多次演講中提到老子的以水為師,“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並多次舉例,堅硬的牙齒掉光了,柔軟的舌頭一直存在……

盡形壽,拯救世界——悼林清玄先生

先生生前多次寫到,談到生死,認為人生無常,生死就在呼吸之間,應輕鬆,莊嚴的面對生死。

網上都在熱議先生去世前一天發的微博: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我是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自有安排。先生推崇像普賢菩薩般大行,上天亦或是佛祖,就讓他用生命的最後一躍,為喜愛他的億萬眾生詮釋生死無常,繼,“寫”,“說”,最後也成為“行”大成者;

作為虔誠的佛教徒,先生敬畏因果,相信生死是一種轉化,這轉化是在六道里輪迴。人死後,有一個東西是不死的,在佛教裡稱為業識,或是佛性。這個業識會帶著今生,前生,無始劫以來的記憶去轉化到不同空間。這種轉化到另一個空間呈現出不同的形體,就是業識不滅,三界流轉。

先生九分智慧,一分情慾,既五湖四海地弘揚文化,又深入淺出地宣講佛法,如今仙逝,按《楞嚴經》所言的六道眾生,輪迴裡他必然是做天人的,你不是仙風道骨麼?那來生就讓你做個神或菩薩罷。故其雖盡形壽,依然可以拯救世界。

想到此,餘心甚慰。(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