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封神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的成就足以讓他和秦始皇齊名,被後世合稱為秦皇漢武。漢武帝時期,西漢的政治,文化,外交,軍事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擊潰了侵擾中原多年的匈奴。漢武帝能有這些成就與他在位時的人才井噴和他的知人善用密切相關。

治國

董仲舒,這個人的出現決定了儒家走向政治舞臺的中心。

西漢離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其實也不怎麼遠,在這之前呢也沒有固定的統治思想。西漢初期是一直實行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不過多的干預,管制民眾,倡導順應自然。當時的百姓經歷多年戰亂,現在能安定下來休養生息自然是願意的,文景二帝也採用這種治國方案囤積了不少財富。但時間一長,諸侯的腰包鼓了,胃口也大了,景帝時發生的七國之亂指出了無為而治的弊端。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董仲舒經過多年的思考分析,從儒家經典裡找出了控制諸侯王,防止割據分裂的方式。他根據《公羊春秋》裡的“大一統”觀念,提出了思想的“大一統”,提倡阻止其他思想教派的流傳,統一傳播儒學。

漢武帝的氪金眼在這時發揮了作用,他看中了董仲舒”大一統“提議背後的價值,力排當時竇太皇太后黃老一派的反對,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派也成為了封建王朝近兩千年的正統。

董仲舒有個學生也厲害,這個人你也知道,司馬遷。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司馬遷的書《史記》很出名,他慘遭宮刑的事蹟也很出名。簡單來說就他為戰敗投降的李陵求情,結果惹怒了氣頭上的武帝,被賜了宮刑,然後身殘志堅,筆耕不輟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擴疆

在武帝之前,西漢為了緩解和匈奴的關係,一直採用和親的方式。但等到武帝上臺,心高氣傲的他哪受得了這種委屈,打不贏靠賠公主,想想都憋屈,再說塞外肆虐的匈奴一直是漢朝的眼中釘肉中刺,武帝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除了他們。

武帝等著等著,前幾朝留下來的大將李廣還健在,他的孫子李陵也長成大小夥子了,自己發掘出的衛青,霍去病更是驚世將才,武帝再看了看國庫,兩眼一亮,感謝爺爺爸爸省吃儉用留下的資產,果然他就是天命之子,命中註定要為大漢朝開疆闢土,名垂青史的。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霍去病

軍隊,將領,糧草,一切先決條件都有了,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武帝時期,漢朝和匈奴大大小小打了十幾場,大多數獲勝。其中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以及漠北之戰更是打得匈奴屁滾尿流,不敢再犯。

武帝指揮著他的將軍們戎馬半生,打下了漢王朝疆域的基本框圖。

外交

西漢最出名的外交官是張騫,張騫一輩子都在啃西域這塊骨頭。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建元二年,從長安出發,帶了一百多人去,想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但當時的河西走廊匈奴盤踞,張騫不幸被匈奴的騎兵發現抓捕了。他被帶到匈奴王庭,匈奴單于多次對他招降服不得,便把他軟禁了起來。

張騫在匈奴的俘虜生活一過就是十年之久,元光六年,張騫乘著匈奴不備,帶著眾人逃出了匈奴勢力範圍。他分析形勢,想聯合大月氏,卻不料十年之久,大月氏人已然變卦。張騫無奈,只好先回國,可途中又被匈奴所俘虜,不過這次只過了一年多,他便趁著匈奴內亂逃回了長安。

元狩四年,河西走廊上的匈奴早就被霍去病給打沒了,張騫再次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帶了三百多人,以及眾多的錢財絲帛,牛羊馬匹,意欲向西域各國宣揚大漢國威,並同他們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

漢武帝:能用的人才這麼多,除了建霸業成大事,我有別的選擇嗎?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大獲成功,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開闢了絲綢之路,實現了中原和西域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

內有文臣治理國務,處理外交,外有武將抵禦外敵,開疆闢土,再加上漢武帝的知人善用,你說這大漢朝能不蒸蒸日上嗎?不過有一點不好,打仗太費錢了,導致漢武帝往上數兩代的文景二帝,往下數兩代的昭宣二帝都在給武帝填國庫的空子。